卫校护理专业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论卫校护理专业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目的:了解中专护理专业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采取一般人口学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生scl-90各因子分值都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中专护理专业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关键词:中专护理女生 心理状况 健康教育

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即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专生正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变。一方面生理发育日益成熟,成人体征不断显现;另一方面心理发展日趋成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女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易产生心理矛盾,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对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3]。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女生居多,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间的经常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是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对百色卫校350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抽取百色卫校护理专业女生350名,其中一年级120名、二年级120名、三年级各110名;年龄在15-18岁,平均

16.8岁。

1.2研究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抽取的女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分为9个症状因子和总均分,每个项目按1—5分评分,3分以上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女生scl-90评分与常模的比较见附表[1]

3.讨论 分析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3.1人格因素:个体的人格因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方面都有其仍然所决定的特征性风格。

人格因素影响人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具有高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多以积极地心理反应为主,如积极地评价别人,积极的评价自己,自信,认为自己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的人格因素则相反,多以消极的心理反应为主,消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焦虑,人际关系较差等[4]。

3.2处于人生的转型期: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面临从青少年期到成人期的转变,她们思维活跃,但幼稚偏激;情绪激烈,富有感染力,但易波动,难以自控,渴望交友,而又心里封闭;虽然生理上逐渐成熟,但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和人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2]。

3.3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思想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看

法和观点,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情感、兴趣、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称。专业思想健康会促进护生努力学习;不稳定则会使护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情绪低落。护理专业由于受传统习俗和社会偏见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有相当一部分人,仍以传统观念看待护士,以为护理工作“不用动脑子,是个人就能做”。这种低期望值的评价使对自己未来职业充满憧憬的护生困惑、动摇、以至丧失信心。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下,护理专业学生极易出现心理适应不良,产生心理问题[7]。

3.4女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国内护理专业学生多以女生为主,女生自身性格内向,敏感,易产生心理矛盾[5]。且进入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异性间的人际关系对完善人格有重要作用,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的环境中,缺乏与异性间的经常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6]。

4.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4.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加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人际交往、婚恋、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节学生的认识偏差、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使学生免受心理障碍的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专业角度看,心理健康还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重要的内在资源。

护理工作责任性强,职业环境高度紧张,工作量大,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因此,护理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了解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具备稳定、乐观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8]。

4.2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局限于专业价值的认识,它同人生观、世界观都有密切关系,因此,开设科学的、符合护理教学指导思想、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十分必要。例如,在入学之初,安排介绍护理专业发展史、专业特性和特点以及国际国内护理现状的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白衣天使”对病人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热爱专业,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特点,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摆正行业为止,正确评价自身价值,及时消除心理问题[9]。

4.3关注特殊群体:针对不同情况,不同背景的学生开展不同心理辅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新生主要帮助其适应中专集体生活环境,脱离父母羽翼的呵护,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习前后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有计划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干预,实习前特别针对临床实习中突出存在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心理引导,使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摆正位置,处理好和病人、医生及带教老师的关系。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和实习带教老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学生沟通,正确引

导学生处理好学习、实习及生活的关系,减轻心理压力,端正职业态度,使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完成实习任务[10]。对毕业生开展职业能力指导和择业心理疏导,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有关学业与职业特点,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走向社会[11]。

综上所述,xx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关注,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辅导。发展并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女学生本身的心理特征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的干预,帮助其渡过这一特殊的阶段,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

[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

[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

[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66-167

[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

分册,20xx,17(2):66

[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

[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xx,9(4):51

[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xx,16(3):43

[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xx,18(2):83

[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xx,4,(2):7

[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xx,18(2):138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如何认识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约翰·保罗 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 ——苏格拉底 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的想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偏差。特别是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向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现在大学生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着很多的心理问题。为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度运动、②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③保持心理健康、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⑤适时干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⑴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评定;

⑵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⑶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⑷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及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

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成因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⑴生活适应问题;

⑵学业问题;

⑶情绪情感问题;

⑷人际关系问题;

⑸人格与性教育问题;

⑹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① 社会层面、②家庭层面、③教育层面、④自身层面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受常规思维的影响,我也觉得 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学习了这门课后,我对这件事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我主要是存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进入大学后,要学习专业知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们在理解和吸收上会越来越吃力,心情也会越来越烦躁,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学习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这就涉及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很容易冲动。还有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要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真心待人。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外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加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

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丰富而深刻的,同时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有不完善之处。大学生自我

认识的偏差:

㈠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过度的自我接受和过度的自我拒绝。 ㈡大学生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过度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 ㈢大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偏差:

①“自我中心主义”倾向;

② 过分的独立意向;

③ 过分的依赖心理;

④ 不当从众行为倾向;

⑤ 过分追求完美。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

Ⅰ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

Ⅱ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产生矛盾。

六、如何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

20xx年x月x日

经济与管理学院090514120陆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