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型农民总结

宜都市20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项目工作总结

宜都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及“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认真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一、20xx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我市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省级项目单位之一,按照省农业厅要求,共安排有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0个、确定基本学员400名,通过公开招标落实培训机构4个。一年来,各项目培训机构共进村办班150场次,培训专业农民5964人次,面对面现场到村指导150场次7193人次,完成项目培训任务的100%。

二、主要工作与基本做法

1、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全省项目工作会后,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斌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市财政拨付专项工作经费4万元。各项目示范村明确了班主任,挂牌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落实了固定培训教室,配套了课桌椅凳、电视机、VCD机,学员制度、班主任制度、学员名册及培训计划全部上墙。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所有教师、班主任参加的工作会

议,精心布置了培训工作。做到了组织健全,任务明确,设施完善,管理严格,操作规范。

2、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柑桔、茶叶、蔬菜、粮油培训的种植业村6个,生猪、鮰鱼、桑蚕养殖业村4个;培植“一村一品”样板村6个,分别是红花套镇南桥村(柑桔)、王家畈乡全福河村(茶叶)、聂家河镇白家淌村(桑蚕)、高坝洲镇白鸭垴村(鮰鱼)、陆城街道办事处三江村(蔬菜)和枫相树村(生猪);培养“学以致富的专业农民” 50户。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和产业发展要求,在前两年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了培训内容,加深了难度,坚持以农产品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种、养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民提供新品种,传授实用新技术,实现了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3、坚持公开原则,优选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定培训机构,承担进村培训指导任务。各培训机构以村为单位,建立教学点,落实培训场所,选拔培训教师,全面公开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学员。选拔12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负责进村任教培训,自编 7 个专业的教材461 套 ,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印发科技明白纸10307份。

4、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规范运作。按照《湖北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我市建立了合同制度、管培分离制度,班主任制度,培训卡制度,台帐制度,工作季报制度,公示制度,补助资金报帐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共九项制度,统一发放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校牌和反映培训过程、绩效的《培训卡》和《营农手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培训机构签订了项目实施合同,培训机构与教师签定了责任书,落实了教师包村、包培训、包指导、包产业增收的职责,培训工作从起步开始就走向了制度化和规

范化。市项目办实行统一招标培训机构和教师,统一编印培训教材,统一上墙公示内容,统一培训台帐标准,统一培训教学规范。组织专班对所有示范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

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我市严格执行报帐制,培训经费按培训进度进行拨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耗材、教师补贴、交通费、购买和编印培训资料以及购买培训证书。到位项目资金1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工作经费4万元),我市严格按照省财政厅项目资管理办法操作管理,总支出151524元,其中教学耗材费11321元,教师补助28388元,培训交通费14895元,购买和编印培训教材、资料费45400元,购买培训证书1520元,班主任津贴10000元,项目办公室工作经费40000元。通过项目检查,未发现挪用截留等违纪现象。

三、主要工作成效

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清理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将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农业生产服务有机结合,培训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是加快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良好局面。柑桔、畜牧、茶叶、水产及桑蚕等传统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色更趋鲜明,在村级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xx年在项目带动下,全市共发展柑桔、茶叶3.5万多亩,全市100多个村,尤其是项目村都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姚家店乡枫相村和聂家河镇丁家坪村通过三个年度的培训,已逐步建成为生猪养殖专业村。截止20xx年x月底,两个村现有养猪大户105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3户。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8户,同比增加3户;100-500头以上的30户,同比增加7户;50到100头的67户,同比增加13户。预计20xx年两村全年出栏生猪22500头,同比增加49%,生猪生产总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71%,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人平纯收入达5809元,同比增加919元,增长18.8%,人平纯收入增

加的部分中有775元来自于养猪业。由谭长春、魏坤、陈泽忠、邓平、陈绪华等的学员组成的枫相树养殖小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作为宜都市10个生猪出栏过万头村之一,枫相树、丁家坪村被评为20xx年度宜都市养猪大村。

二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能人大户。在培训中我们着重选择农村能人和种养业大户为学员,通过培训学习他们既发展自己的产业又充当科技推广的“二传手”,在实用技术与农民之间搭建了一座稳固而又通畅的桥梁。全福河村学员陈明正在今年茶叶销售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今年仍实现销售收入190万元,比去年110万元增180万元,收购农民鲜叶94万斤,比去年81万斤增13万斤,鲜叶单价达1.137元/斤,比去年1元/斤增加0.137元,比同村斤价0.81元/斤高0.327元,比邻村斤0.71元/斤高0.427元/斤。枝城镇大堰堤村朱井国在柑桔销售不畅的特殊情况下,不放弃柑桔生产发展,引进山下红等多个柑桔优良品种进行栽培,实现了“人有我优”的品种布局。通过培训,学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一批学员走上了村“两委”领导岗位。枝城大堰堤村学员段红国是一名复员军人,通过连续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仅掌握了柑桔一般栽培技术,而且还经常到农户进行指导,特别是面对今年柑桔销售难的问题,他主动到北京联系市场,找客户,为农民销售柑桔,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在今年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三是造就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三园”基地。陆城办事处三江村地处我市西北郊区,三面环水,是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虽有百年种菜历史,但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单产、亩平产值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农民素质低、科技含量不足、防灾抗灾能力低,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江村被确定为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以来,通过30多次的集中培训,全体学员和大部分村民在思想观念和科技种菜水平上,在防灾抗灾能力上有了明显转变和提高。今年,全村

实现蔬菜生产收入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在全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由36%提高到39%。全村蔬菜亩平新增产值500元,人均增收200元。

四是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随着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批起点较高、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今年我市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注册社(会)员3378人,网络农户61500个,主要涉及柑桔、茶叶、瓜菜、畜牧、水产五大产业。在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主要培训机构——市特产技术推广中心的积极培育下,帮助红花套镇南桥村组建了“红花套镇柑桔产业合作社”。该社由16个柑桔生产大户,12个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自愿联结而成,按照章程和“加入自愿、管理民主、盈利返还”的原则共同进行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一年来,他们依靠科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采取物理、生物等方法防治病虫、控水增糖、完熟采收等“十个一”的技术措施,培育了100亩精品园。20xx年x月x日,该社成功召开了百亩精品园产品开园上市信息发布会,精品蜜柑每市斤售价达到5元,得到省地市各级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只是在传统的推广方式上赋予了一定新的内涵,但是由于开展培训的经费额度有限,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农村大多数年轻者都已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非农产业,现有在家务农的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使培训效果打了折扣;少数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紧缺,而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季节同步,客观上造成农事与培训的时间冲突。三是部分培训教师还没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20xx年x月

 

第二篇:20xx年新型农民工程工作总结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农广校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20xx年承担三里镇5个村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按照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的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培训方案,及时同培训村联系,进村入户调查当地的种植情况和农民的实际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培训教师,编写培训教材,认真安排好新型农民培训各个阶段的工作,精心讲好每一堂课,扎实做好每一次现场指导,普及了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了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农民素质,为产业调整做好了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一、认真制订培训方案,精心实施科技培训

农广校在确定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机构后,农广校成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班,按照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省市有关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文件精神,提高培训教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明确培训原则和培训目标。及时同培训村取得联系,进村入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意义、内容,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了解各培训村的农业生产情况、种植水平、产业规模;了解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个教师的特点,确定各村的培训教师。根据各村的生产特点,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结合农时确定培训时间。建立班主任管理制度、学员学习制度,完善项目公示制度,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及时总结培训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同培训学员交流培训效果,精心组织

培训,确保培训的成效。

二、依靠村党支部,搞好培训组织工作

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我们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把他们请进来,虚心倾听他们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把我们的工作安排向他们汇报。村干部认真向我们介绍各村的生产情况、农户的种植水平、文化程度,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要等基本情况。村党支部书记任班主任,同培训教师一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的要求,一起制订培训课程,安排培训时间。村党支部和培训教师一起确定培训学员,制定班主任管理制度和学员学习制度,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制度保证。按照培训计划,精心组织每一次培训。村委会领导带头参加培训,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行中,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促进了产业化发展。邓畈村党支部书记梅金平种植西瓜20亩,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听培训教师讲课,结合生产实际同培训教师交流种植技术,培训教师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对西瓜地的选择、品种的选择、病虫害的防治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轮换使用杀菌剂,西瓜苗生长健壮,全村产业规模扩大了25%。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留下务农的“3860”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培训困难大。我们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

培训要求,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开门编写教材和讲座,请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农民代表,以及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一起,主动征求农户意见,了解农户需求,并根据各示范村的主导产业,通过广泛调查,围绕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培训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效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培训教材通俗易懂,系统实用。法律课对与农民有关的多写多讲;发展产业的专业内容、关键点反复讲,讲懂讲透,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有收获、有提高。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辅导相结合,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三是采取互动交流和跟踪回访相结合。培训时让学员把自己的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集中授课结束后,让学员自由提问,对能现场解决的,由授课老师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留下学员电话,以后进行跟踪回访,使学员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回去”,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农时,发放各种技术资料4500份。请科研院校教授、市区有关专家讲课5次。课堂上,同农民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互相讨论,结合典型户、典型田对培训内容进行讲解,让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老师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有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农技推广经验,同三里镇培训农民非常熟悉。为了搞好培训工作,寻找各种资料,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编写教材和讲义,法律知识结合实际

案例讲透,专业知识结合农时讲懂。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民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教师在搞好学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重点户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让他们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梅书礼学员,通过培训学习,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种植西瓜25亩,长势喜人,每亩比去年降低成本50元。还帮助村里的其他农户采购种子、农药、肥料,进行田间管理,带动了培训村产业的发展。。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组织农民参加培训难,农民各家有各家的具体情况,家务事多,组织集中听课难;二是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和传授知识,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资金不足,培训要求高,时间长,工作量大,教材及辅导材料需求量大,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渴望,我们希望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的新途径,改善农民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