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委书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统筹规划 注重探索

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中共宜阳县委书记 王琰君

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原经

济区的核心就是要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并赋予其“新型城镇化作引领、新型工业化作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作基础”的实质内涵。作为基层这个层面,必须首先弄清“两不三新”的概念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实践、探索和操作。卢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就是区别过去的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镇集中的城镇化,而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管理、城市化服务、城市化保障的城镇化。并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推进,从而实现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领会卢书记讲话精神,个人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反映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是破解用地难、用工难等瓶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的需要;是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建立新型农业现

代化发展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是扩大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需要;符合河南省情,符合基层实际,符合河南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规律,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从现实意义上讲,它有效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的四大难题,解决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三化”的互融、互动、互促、互进良性发展格局;有利于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增加地方收入;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在实践中,我们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动新型城

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突破口进行探索,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坚持把握好一个原则,编制好三个规划,实施好四种模式,实现好一个目标。

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把握“农村社区、新型标准、政

策引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以点带面、分期推进、城乡一体、以乡促城” 48个字的原则。依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农村社区,就是抛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县城结合部的产业集聚区而在纯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的社区。新型标准,按照“五化”(绿化、亮化、硬化、垃圾污水洁化、安保智能化)、“十有”(有社区服务中

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警务室、超市、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年公寓、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和垃圾中转站)的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政策引导,制定配套各种优惠、鼓励和支持政策,调动农民主动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社区如何建,标准规模如何定,产业如何培育等都从实际出发,适宜怎么办就怎么办。规划先行,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统筹规划,符合农民的意愿。产业为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结合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培育支撑产业。就业为本,社区的居民要有就业门路、稳定的收入。群众自愿,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完整的交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表明群众的意愿,确保绝大多数群众满意。以点带面,通过先行2个试点,总结出经验后,在面上推广。分期推进,就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实施,条件成熟的先搞,先易后难,不搞强迫命令,不做“夹生饭”。以乡促城,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及城乡结合部改造。城乡一体,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样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编制好三个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类推

进,试点先行,将全县城353个行政村按近、中、远期编

制实施规划。近期规划,今年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6个,涉及24个村11874户49928人,流转土地58377亩。中期规划,到20xx年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1个,涉及81个村37582户16.2万人,流转土地22.4万亩。远期规划,到20xx年,完成全县全部353个行政村9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安置居民总数达到72110户32万人。

实施好四种模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产业优势,主要按商贸流通型、旅游服务型、产业带动型、移民搬迁型四种模式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实现好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三个集中”(项目向园区

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和“四个就地”(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生产集中集聚,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达到群众满意、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新型农村社区具体的推进和建设上,我们注意把握

十个方面。

一是规模标准。除花果山、灵山等旅游景区和上观等

搬迁扶贫区规模在5000人以上外,其余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均在1万人以上。移民搬迁区建设两层或四层房屋,其余农村社区建设四层或六层房屋。

二是土地结构。节约土地复耕,增加耕地面积,确保

粮食产量不降低;节约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用于补贴群众建房费用;按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节余土地用于二、三产业发展需要;村内土地全部实行流转,进行规模经营。

三是产业就业。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一个产业支撑

体系,确保每户有一个就业岗位。

四是群众收入。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保证群众有“三

金”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二是到企业从业获得的薪金收入,三是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收入。

五是群众财产,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农民每户都拥

有集体小产权房,并办理房产证,可在社区范围内流动。待条件成熟后,土地性质变为国有办理大产权可上市交易。

六是资金来源,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资金由政府负责

投入,平均每人4000元左右。5000人左右的社区需要20xx万元,10000人左右的社区需要4000万元,其中每个社区市、县配套资金为1000万元,每个社区可均得农口整合资金1500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资金有一定保障。

七是功能规划。按照“五化”、“十有”的标准规划建设。“五化”:绿化、亮化、硬化、垃圾污水洁化、安保智能化;“十有”:有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警务室、超市、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年公寓、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和垃圾中转站。

八是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

择权、监督权,在程序上把“四议两公开”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让老百姓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从项目的动议、规划的设计、工程的监管建设都要让群众参与。每户都要发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明白手册,包括有关政策、户型设计、外观设计、规划图都要在各个村进行宣传,征求群众意见。

九是组织管理。在新型农村社区设立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派出机构,党工委下设党支部,暂时保留村委会并逐步改为居委会。

十是运行服务。在新型农村社区成立物业公司,负责

社区运行的管理和服务,所需费用由居民自己承担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社区公共收益(房租)列支一部分组成。

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对“三

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新型农村社区、产业集聚区、农业规模经营示范区三个载体的实施,进而加快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第二篇:20xx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唐家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就我们唐家岭村新农村建设今年上半年以来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望多指导。

唐家岭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30户,1630人,耕地面积2600亩,被县、镇列入新农村建设四星升五星重点建设村。今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政组织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村两委会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埋头苦干,发奋进取,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坚持优调产业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村富民的根本,配合县上的举措到户项目,组织村干部深入各组,认真分析研究农民收入的结构比例, 完善农民增收台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化农民增收措施。

一是增加经营性收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注重抓好夏粮作物的田间管理,积极发动群众及时进行麦油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全村夏粮的丰产丰收,总产达到13.5万公斤。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加大农业示范园建设力度,在全村做大做强猕

猴桃示范园,食用菌示范园为主的两大基地。上半年,全村新栽猕猴桃600 亩,全村猕猴桃种植达到20xx亩。新建香菇大棚20座,每座0.5亩,年产鲜香菇10万公斤,年收入达到45万元,纯收入达到35万元。

二是提高工资性收入。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务中介和就地消化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民务工难问题,大力倡导农民自主创业,上半年实现劳务输出800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00万元以上。

三是保证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贷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助政策措施,保证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初步统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完成全年农民计划增收目标任务的60 %以上。

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上半年,高标准建成2400㎡村民活动中心并配置了活动器材,村上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调解室等阵地建设,以此为平台,多方拓展兴村富民服务功能。

我村千吨猕猴桃冷库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建设冷库15座,储存量将达到一千吨以上,千吨冷库的修建,解决了猕猴桃鲜果销售的难题,为今后岐山县猕猴桃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的提升了该县猕猴桃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狠抓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村两委会以清理“三堆”、治理“三乱”、美化“三口”为重点,抓点示范,对街道集中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先后拆除街道压红线房屋4户,改造粪土街围墙9处,全面清除了农户门前柴草杂物,柴草各组统一管理统一堆放。同时制作新农村建设大型宣传牌10幅,装贴喷塑画180幅,制作灯箱宣传门3个,完善“两栏三牌”,栽植绿化树8500棵,努力营造新农村新气象的舆论氛围。

四、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利用农闲时间,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普知识,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1000多人,印发各类学习宣传资料5000份,同时,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灵活多样地文化体育活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土地政策,使全村村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为建设美好新农村群策群力多作贡献。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双公开双承诺】制度,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能力,积极推动升级进档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今后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和巩固提高现有17个个体企业再扩大建设,本村加工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现在的150名提高到200名。

2、做好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计划在全村向外开

展劳务输出650人,年均收入1万元,全村劳务输出总收入达到650万元。同时,使其外出打工者从中学到一技之长,思想得到解放,扩大自主创业能力。

3、配助和建设猕猴桃销售网络。以4个推销大户为基础,成立猕猴桃生产、储藏、推销协会,组织机构,明确人员,依托县猕猴桃中心和县网络中心,使全村的猕猴桃栽植作务、贮藏加工、销售实现一体化经营,使全村猕猴桃生产达到作务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销售品牌化。

主要措施:

在我村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村级建设管理机制,以农业基础设施硬件为突破口,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确保我村新农村建设实现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在点上深化,在面上延伸,突出特色,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促进农民增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