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化工系毕业设计(论文)四环素清洁生产工艺研究

参考文献

1. 侯文顺,张柏钦.化学工艺设计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2. 赵国方,张柏钦.化学工艺设计概论.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

3.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学工艺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1996

4. 丁洁,化工工艺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 侯文顺,高聚物生产技术.背景: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6. 赵国方,化工工艺设计概论.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0

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类毕业设计指导书编写组.化工类毕业设计指导书.北京:

中央广播电大出版社,1986

8. 吴绑灿,费龙编著 . 现在环境监测技术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9. 何燧源主编 . 环境污染分析检测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10. 李肇星,丁玉兴,化工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11. 欧阳平凯等,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12. 任建新,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13. 毛忠贵,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9

14. 马玉秀编 . 环境监测 .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5. 王英健,杨永红主编 . 环境监测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16.马玉秀编 . 环境监测 .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7.韩文光主编 . 化工装置实用操作技术指南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18.姜信真主编 . 化学反应工程学简明教程 .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

19.袁乃驹,丁富新编著 .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0. 华南工学院,发酵工程与设备.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7

1 Purnendu K; Dasgupta and Kaj petersen [M];Anal. Chem; 19xx年2 Stefan R; Weijers, Wat [M];Sci. Tech; 19xx年3 Korenaga T;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using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

approach for Measurin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Organic Wastes and Waters

[M];Anal Lett; 19xx年4 Soo Park, Gyung Yun Park, Soung; Long-term Trends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Water Quality in Tidally Mixed Estuarine Waters

[M];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xx年5 DunCan J; Barker, David C.Stuckey [M];Wat. Res; 19xx年6 Novic M, Pihlar B, Duler, M; [M];Fresenius' Z Anal Chem; 19xx年7 Balconi M L, Borgarello M, Ferraroli R, Realini F; Chemical Oxy gen

Demand determination inwell and liver waters by flow-injection analysis

using a microwave oven during the oxidation step [M];Anal Chim Acta; 1992

年8 Demas J. N. B. A; DeGraff [M];Anal. Chem; 19xx年9 Bruening W, Concha F J M; Selective Detector for Gas Chromatography

Based on the Chemiluminescence of Ozone Reactions [M];J Chromatography;

19xx年10 Jones B M, Sakaji R H, Daughton C G; Comparison of Microcolorimetric

and Macratitrimetric methods fo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Oil Shale

Wastewaters [M];Anal Chem; 19xx年

 

第二篇:附录中文化工系毕业设计(论文)四环素清洁生产工艺研究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类似四环素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不断涌现,其功能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重视。四环素蛋白质的结晶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比一般小分子化合物

的结晶要困难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其分子量大,分子空间构象复杂,静电特性,物理化

学性质的不稳定,本身带有辅基,配体等特殊因子,许多蛋白质在结晶过程中容易失去

活性,从而使蛋白质的晶体培养工作相当困难。常常得到的是以下几种实验结果:无定

形沉淀 众多的微晶 孪晶 多个晶体的融合体,或有缺陷的单晶体。因此,从总体上来

讲,目前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晶体培养仍然是摸索性和经验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好要

靠机遇。晶体培养已成为当前障碍提高晶体结构分析速度的关键性问题。

蛋白质的结晶过程像其他小分子物质一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即在溶液中处于随

机状态的分子转变成有规则排列状态的固体。蛋白质分子的结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

段:(1)形核过程,一般认为,该过程是以溶液的过饱和度为推动力使蛋白质分子有序

排列,形成特定大小的晶核,如果小于这一临界尺寸,就会发生自溶现象,最终无晶体

生成;(2)晶体成长,分子不断的结合到形成的晶核上继续生长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

的生长机理描述主要有:扩散—表面反应而不过程理论,二维成核理论,螺旋断层和岛

屿生长理论等;(3)生长停止,引起晶体生长停止的原因各不相同,普遍被接受的理论

是由于晶体的析出导致溶液中蛋白质浓度的下降,使固液相间的扩散交换达到动态平

衡,晶体宏观上表现为停止生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杂质的引入和晶体本身的缺

陷,蛋白质大都以无定形沉淀的形式沉积,而不能得到微晶。总之,这三个阶段按顺序

贯穿整个结晶过程,缺一不可,而且各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

目前,对于蛋白质结晶的研究多数的结果都只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适应于所研究

的实验对象,对于其他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晶过程都不具有普遍意义。这需要进一步探

讨结晶机理,优化结晶条件,创新结晶技术,以寻找结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规律,预测

结晶条件,使结晶过程处于可控状态,得到 蛋白质晶体。

目前四环素生产工艺中结晶母液全部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膜分离是截留蛋

白质常用的方法,只要采用合适的膜,就能达到分离的要求。该清洁生产工艺研究目前

属国内首创。

目前进行的研究是四环素清洁生产工艺的实验室阶段研究,如果能成功,进行四环

素生产的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可以为生产企业节省大量的污水治理投资,提高产品的收

率和质量,还可以节省一些生产原料(利用母液可以回收产品和减少某些原料的加入),

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蛋白质结晶的影响因素众多,具体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物

理因素包括:温度、达到平衡的方法和速率、重力、压力、时间、机械扰动/摆动、电

场/磁场、介质的电解质性质和粘度、均穗或菲均籀成核等;化学困素包括:p奠蕊、

沉淀裁类型和浓度、离子种类、离子强度、过饱和度、氧化/还原环境、蛋白质浓度、交联体和杂质的存在等;生物化学因素包括:蛋白质纯度、配合体、抑制剂、蛋白质的聚集状态、蛋白质来源、蛋白质水解、化学修饰、遗传修饰、蛋白质自身的对称性、蛋白质的稳定和等电点等。

膜分离是截留蛋白质常用的方法,只要采用合适的膜,就能达到分离的要求。目前的四环素生产工艺要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最主要的是四环素的结晶母液。排放的四环素结晶母液化学耗氧量高,又含有抗生素,非常难处理。虽然有多个研究单位对四环素生产的废水治理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并未在实际的废水梳理中得到成功的运用,目前国内尚无单独处理四环素废水的生产型装置成功运行,因此探索四环素废水处理新技术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解决困扰企业多年的环保难题是十分必要的。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利用多孔性介质(如滤布)截留固-液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称为过滤。其中多孔性介质称为过滤介质;所处理的悬浮液称为滤浆;滤浆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颗粒称为滤饼或滤渣;通过过滤介质后的液体称为滤液。驱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的推动力可以是重力、压力或离心力

蛋白质结晶对外部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外部环境的微小变化可能会严重影响蛋白质晶体的质量。因此,要深刻认识和了解蛋白质结晶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其结晶影响机理。对于不同的蛋自质续晶,选择最佳的结晶方法,进行结晶条件的预测和优化,以得到适合于衍射分析的蛋白质大分子晶体。质量较好的蛋白质晶体的获得是蛋白质结构对蛋白质结构与知识将大大推进生物工程、制药行业及食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第2章 方案的构思

2.1 设计定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结构、工艺的出现,列车座椅的造型风格设计的灵活性与自由性更大,无疑给工业设计师发挥造型创意,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可能。因此,列车座椅的造型风格将朝着更好的功能、更美的外观、更加宜人的趋势发展。

此外,个人认为,列车座椅是旅途中跟旅客直接接触的产品,列车座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客的情绪和心情,而好的座椅需要好的设计,需要很舒适很实用,同时又很美观。纵观座椅设计,太轻便简单的显得很轻薄,太厚重又太占空间,所以我把目光锁向汽车的电动座椅,即可以满足旅客舒适和便利的需要,也可以节省空间,而且目前的汽车座椅已经趋于成熟,不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是学习和借鉴的不二选择。

通过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的市场上座椅存在的问题及结论,我要从解决旅客在旅途中遇到的困扰定为设计方向,具体出来,比如:

(1) 车厢座椅舒适度的问题(脖颈疲劳度,腿的伸展问题等)。

(2) 旅途中乘客会感觉无聊,如何给旅客创造一个打发时间的“玩具”。

(3) 旅途中难免会瞌睡,在睡觉的时候经常会被其他旅客吵醒(打鼾、小孩

哭闹等),如此一来,要么给旅客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要么就利用工具阻断噪音。

(4) 旅客在旅途中会携带一些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MP4等电子产品来

消遣时间,而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没电了,所以需要解决充电问题。

(5) 旅途中可能因为车厢太过吵闹,而错过站,所以一个有效的到站提示是

必要的。

2.2 座椅的人机分析

2.2.1人机工程学在座椅中的具体应用

好的列车车厢座椅设计,其尺寸需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的原理。在对座椅设计的时候不可以只对其美观进行设计,还要使座椅使用起来舒适顺心,也就是需要满足其功能的要求。所以,车厢座椅设计首先要遵循人机工程学的原理。

(1) 椅面高度

椅面高度是指座椅的座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椅面高度应使坐者大腿近似于水平,小腿自然垂直,脚掌平放于地面上,既保证不因椅面过高而使大腿肌肉受压,又保证不因椅面过低而增加背部肌肉负荷。在人机工程学中椅面高度由于椅面常向后倾斜,通常以前椅面高作为椅子的坐高。一般椅面高度掌握在 380- 450 mm 为宜。

(2) 椅面深度

主要是指椅面的前沿至后沿的距离。椅面前沿与小腿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大腿肌肉不受挤压,小腿可以自由活动。通常椅面深度应取于350-400mm为宜。

(3) 椅面宽度

椅子坐面的宽度根据人的坐姿及动作,往往呈前宽后窄的形状。一般可取400-450mm,对于有扶手的靠椅来说,要考虑人体手臂的扶靠,以扶手的内宽来作为椅面宽度的尺寸,按人体平均肩宽尺寸加适当的余量,一般不小于500mm,但也不宜过宽以自然垂臂的舒适姿态时的肩宽为准。

(4) 倾角

倾角设计包含座面倾角和靠背倾角两部分内容。座面倾角是指椅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对于工作座椅可取5°,休息用椅14°- 24°为宜。而靠背倾角是指有靠背的座椅中靠背与椅面间的夹角。从保持脊柱正常自然形态,增加舒适感考虑,最适宜的倾角为95°- 115°。

(5) 靠背的高和宽

靠背的高和宽与坐姿肩高和肩宽有关,对于工作用椅,靠背的高和宽应以不妨碍手臂的操作活动为前提。可采用中、低靠背,宽可取320-360mm;对于休息用椅应采用高靠背,宽度可取50-480mm。

(6) 扶手高度

扶手的主要作用在于支撑手臂重量,以减轻肩部负担,增加舒适感。根据人体尺度,扶手上表面至座面的垂直距离为200- 230mm,同时扶手前端略为升高,随着座面倾角与基本靠背斜度的变化,扶手倾斜度一般为±10°,而扶手在水平方向的左右偏角在±10°,一般与座面的形状吻合[7]。

2.2.2 坐姿舒适度的心理学研究

人在就座时,不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方面的变化,出现生理疲劳,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同时伴随心理疲劳的出现。心理状态的变化不仅受人与坐具及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还受人本身的状态的影响。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劳。在舒适性的研究过程中,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会影响人对舒适度的把握,从而影响主观评价的结果,因此,在舒适性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尽可能的减少心理疲劳,避免主观评价受其影响 [9]。

2.2.4 人体舒适度与材质的关系

(1)椅背材料与人体舒适性

当室温20℃时,人与真皮面料的椅背接触,舒适度最高;人与涤麻混纺的椅背接触,舒适度次之;人与人造革和长毛绒面料的椅背接触,舒适度最低。

(2)椅背填充材料与人体舒适性

使用硬度为32N的椅背时,总体舒适感最好,使用硬度为29N的椅背时次之 ,使用硬度为35N的椅背时总体舒适感最差。

2.3 色彩心理学

色彩这个词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黑与白,以及所有这些颜色之间的混合的总称。色彩的各种特性结合起来,影响着我们的感知系统,影响着身心状态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类通过视、听、嗅、触、味等感官感受色彩,从事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其中视觉接受的信息占所有信息的 70%左右,而色彩在视觉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色彩与形状、明暗、肌理等视觉艺术元素相比,更具直观性、鲜明性、表现性和视觉冲击力。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色彩与情感相互联系的例子是红、橙、黄和棕等色彩是“暖色”,蓝、绿、灰是“冷色”。暖色令人激动、高兴、刺激和激进;蓝、绿象征安全、平静与和平;棕、灰和黑有悲哀、消沉和忧郁的情调。应该记住这些色彩的意义,但色彩的感知是很具有主观性的,受每个人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影响 [18]。

2.3.1色彩温度

色彩的温度是指色彩的冷暖属性。由色彩的物理现象给人的心理反映所造成。光度与色度明亮的色彩,如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为暖色。反之,光度与色度弱而暗的色彩,如青、绿、紫等具有寒冷的感觉,被称为冷色。色彩的能暖关系均是在相对比较中确定的。每一种色彩在一定的情况下都表现出冷或者暖的倾向。

2.3.2色彩情感与环境色彩设计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与人的情绪都有关系,它对人的生理起着更直接

的影响,其中以色相和纯度的影响最大。

色相对情绪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人在暖色调的环境下易兴奋,在冷色调的环境下易安静。暖色调容易让人联想到火一类热烈的事物,让人情绪振奋;蓝色让人联想到冰冷的事物,人的高涨的情绪会冷静下来。这是联想使情绪发生的变化。实验室中,尽管受试者被蒙住双眼,但在红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他的血压会升高,脉搏跳动加快,呼吸急促,出现出汗等皮肤效应,脑波频率也有变化,生理上的变化犹如人在激动时的身体状态一样;蓝色光照射时出现的生理变化与红光的正相反,血压下降,脉搏跳动减缓,呼吸变慢,与人在情绪平静时的身体状态相似。故人的情绪在暖色调的环境中易兴奋,在冷色调的环境中易平静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纯度对情绪也有影响。色彩的纯度一旦改变,就向灰色发展,颜色的兴奋性就会降低,沉静感加强。纯度级别8为中性,级6以下纯度降低,沉静感觉就加强。纯度级别在10以上,纯度越高,兴奋感加强。明度对情绪的影响。在明度上,级9以上的颜色有兴奋感,级8以上为中性,级7以下呈沉静感。总之,暖色系中,明亮而鲜艳的颜色令人产生兴奋感,娱乐场所应选用兴奋感的色彩,休息的场所应选用沉静地色彩。所以给产品或环境选择适当的配色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情绪[23]。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2.4 初期方案及草图

图2-1方案草图

在旅途中,商务人士会选择高档且硬件设施齐全的车厢来作为出行的首选。因为商务人士喜欢安静舒适的环境、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独立活动空间、且需要独立的办公桌、电源等硬件设施。结合这些需求,根据目前火车有限的内部空间进行构思,图1-26是设计初期的构思,

这款初期的设计,吸收了汽车座椅中可折叠的结构,试图达到在商务舱中实现可以随意地变换交流的对象(前后),方便人们讨论或娱乐;其椅背是含有夹层的,在椅背折叠后,可以从夹层中拉出来另一个相对小一点的椅背以及扶手实现前后交流的目的,且不失其舒适度,当然,更小的空间下,舒适度会有所下降。

单人商务卡间的另一个布局方法,其中的座椅融合了沙发的基本特征,依然是以舒适为出发点,布局以半包围的方式在座椅的两边设立卡板将空间分割出来,平均宽度是0.6米,空间较为狭窄,但是设有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电视、饮水机、 早餐桌等。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图2-3方案草图

图2-3是单人商务卡间的一个立体图,其中演示了,卡间的工作方式与大概的空间关系,对配件尺寸进行了粗略的标注。总体来讲,这款设计融入了生活元素中的各个细节,并解决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所以说该设计是适合喜欢单独旅行的旅客的旅行方式。结合设计色彩中的心理学色温,环境以温馨淡雅的黄色为主,让人有熟睡的冲动。硬件设施上,为了解决旅途中乘客会感到无聊的情况,增设了数控电视,而操控面板就在椅子扶手边上,可以方便乘客操作而又不影响舒适性。但,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这款设计虽然舒适,但是难以真正投入使用。

该座椅以汽车座椅的结构为原型进行了功能的附加。参考了人机工程学的三点支撑来增加座椅的舒适度,此外,为达到合理利用空间的目的,我将方案二中提及的附加功能尽可能地增加到此款座椅上。换言之,此款座椅融合了防噪耳机、安全充电电源、电视机、杂物袋等硬件设施,来满足旅途中旅客的需要,同时旅途不也再那么枯燥和乏味了。此外,由于结构上的限制,我把操控系统放在了把手内,给了一个内凹的凹槽,不使用的时候是可以关上滑盖的,不影响把手的舒适度。此款设计,解决了旅途中的枯燥感并且屏蔽了旅途中的噪音,可以让旅客处在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中,而且合理利用了空间。在空间资源实现最大利用的大趋势下,个人认为它是一款有发展前途和值得深入思考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的设计,在很多方面还可以改进。

图2-5是初期方案的一个思路,以应对旅途中有带小孩的(比较幼小)乘客而设计的。通过调节对座椅的升降高度找到适合孩子的高度。

图2-5方案草图

图2-6是初期方案中,

设计的双人套座,这款设计可以满

足双人出行的旅客们,中间设有卡

板,如果两人认识那么卡板就没什

么作用,如果两人不认识,那么卡

板可以防止干扰并形成私人独立

空间。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二章

图2-7是设计初期对多功能双人座椅的设计,座椅的配件包括电视,杂物箱,控制系统。但是该设计没有防噪耳机,而且不是独立性空间,对一些不喜欢别人打扰的旅客来说不适合。在设计这个座椅的时候,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大胆的设。

图2-7方案草图

图2-8的设计,借鉴了操控台的概念,而且这个控制面板是符合人机工程的,虽然与华丽的座椅有些不匹配,但依然舒适。

图2-8方案草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