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电工技师论文

浅析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几个问题 摘要:

针对智能住宅区室外弱电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合理选择中心机房位置、合理规划交接配线区以及合理进行线缆敷设等智能小区室外弱电设计的几个问题,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小区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

关键词:智能小区;弱电;交接配线;线缆敷设

1引言

智能住宅区室外弱电线缆的布线设计是智能小区弱电专业工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好小区室外弱电布线〔缆〕设计,既关系到小区智能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关系到小区今后在智能技术方面能否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室外弱电线缆是否便于维护管理。此外,室外弱电线缆的敷设费用占智能系统总投资的较大部分,因此合理进行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设计对于节约总投资也具 有相当的意义。

2智能小区室外弱电工程的特点

2.1智能子系统多、线缆种类多

智能小区弱电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是以物业营理中心机房为中心向园区各栋建筑敷设线缆,所以线缆相当多。采用系统集成的技术可以减少一些传输线缆,但又往往受目前技术水平及投资方面的限制,实际上弱电线缆仍然很多,且每个子系统在每个传输方向上的电缆又往往不只一条,有的还相当多,所以往往出现在一个传输方向上有十几条甚至是几十条电缆,这些电缆可分为铜芯电话电缆、光缆、视频及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控制电缆及各类铠装电缆等。

2.2地下管道多

一般住宅园区地下有给水管、高压及低压消防水管、雨水管,污水管、高压电缆,380V电力线缆、照明路灯线缆、采暧空调的热水〔蒸汽〕管及冷水管、煤气管道等,另外,这些管道由于各自分属于市话、广电(有线曳视)、供电、供水、煤气等不同的市政部门,需要与各个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下属专业施工单位很好的协调与配合。 对于弱电专业内部各子系统而言,因考虑到施工或维修时损害己方线缆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不清等原因,使之原本同属于低电平的弱电系统的线缆不能敷设在同一弱电管道系统内。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利于智能小区的建设,也完全不适应当前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形势,因此各弱电系统(广播系统除外)的线缆应在同一管道系统中敷设。低电平弱电信号的传输线缆,要求布线设计能有效地防止高电位的引入及干扰,因此要求弱电管道系统是一个安全的系统。设计中应避免高电位的广播电缆与其他弱电线缆同沟敷设,也应避免作为弱电设备提供市电电源的馈电线介入,如对室外摄像机提供的AC220V电源,以及对有线电视干线放大器、线路放大器提供的市电电源。

3合理进行智能园区的总体规划

3.1合理选择中心机房的位置

选择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因为各个智能子系统的中心设备均设置在该机房内,通向各个建筑的各子系统线缆均以该机房为起点向外辐射,所以物业管理中心机房的位置是需要认真选择的。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尽量选择在整个园区中心或相对中心的位置、地上及地下“交通”条件好、位于小区主干道上、地面道路较宽、地下敷设管道的条件好、弱电管道便于沿园区干道通向小区各栋建筑;由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向外敷设弱电管道的方向数应是两个以上,从而避免出线方向少使弱电管道过于集中;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应与管理中心办事机构建在一处,以便于相互联络及管理。

3.2合理规划交接配线区

对于规模较大如几千户的智能小区,一般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几个大块,这是由工程的总体规划及园区主干道所确定(分割)的,通常叫组团,组团有大有小,它与交接配线密切相关,它是划分交接配线区的基础,一般一个组团为一个交接配线区,当然,组团大也可被划分为多个交接配线区。

3.2.1交接配线区规划的一般原则

一个交接配线区内的住户数量以500户以内为宜,因为在CATV(有线电视),现在的有线电视也全部光钎入户,宽带网上实现双向传输时,系统上行通道上会产生汇聚噪声,即产生漏斗效应,漏斗效应将使系统的信噪比恶化,当一个光节点的用户超过500户时系统信噪比将降低到临界门限以下,严重影响了信号的传输,这是必须防止的。

3.2.2交接配线区的功能

一个交接配线区需设置一个交接配线间,该配线间面积以15-20 m2为宜,由于配线间内需安装网络设备、电话配线设备、CATV光光电电转换前端设备以及其他各智能系统的设备及线缆,同时该配线间还经常有管理人员在内维护管理,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线间面积还应适当的加大。

交接配线间还应具备稳定可靠的市电或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一套满足规范要求的接地装置,能具备多根弱电电缆方便进出配线间的条件,配线间室外便于与园区弱电干线管道相通,也能使从交接配线间引出的电缆方便地敷设至配线区内各栋住宅楼。用地下室作为交接配线间时,室内应特别注意通风及防潮。

交接配线的基本功能是:连接由物业管理中心机房引来的干线线缆、通过配线间内的配线设备对线缆进行配线及对弱电信号进行处理分配,再分送到配线区内各个建筑物。

4合理进行线缆敷设

结合智能小区室外布线的特点,智能小区常用的布线方式有铠装电缆直埋敷设方式、利用地下室设置的电缆桥架敷设弱电线缆的方式、墙壁电缆方式、穿管敷设方式等等。

4.1铠装电缆直埋方式

用铠装电缆直埋方式进行布线,主要用于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根数较少的区域,如为美化环境以及应对紧急事件而设置的园区广播系统,这些区域适合铠装电缆直埋敷设。铠装电缆埋设深度一般为地下0. 70m,在穿越道路时需穿钢管保护,此时埋深可在地下0.40m及以下。

4.2地下室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电缆桥架在地下室内敷设的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布线方式,高档的住宅区会有较多的甚至是连成一片的地下室,如多层建筑的人防地下室、自行车库、储物间或各类站房也会设置地下室。另外,拥有几百个停车位,将许多栋建筑连成一片的地下停车库更为采用桥架敷设弱电线缆提供方便。

4.3墙壁电缆方式

这是一种在智能小区改造项目中经常见到的方式一般相当于100对的电话电缆外径及以下外径的其它弱电电缆均可采用墙壁电缆方式敷设。

4.4穿管敷设方式

一般用于由人〔手〕孔引出到建筑内、墙面、电杆的弱电电缆的敷设。

5结语

为了真正实现智能小区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总体规划以及结合智能住宅区室外弱电工程的特点,合理选择中心机房位置、合理规划交接配线区以及合理进行线缆敷设,充分突出智能系统的功能,使居住的家园更具现代化。

 

第二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

山东省“金蓝领”培训统一考核鉴定

维修电工 论文

关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与

实践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单位:

摘要:通过探讨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教学方案与教学组织,文章提出了项目教学要围绕专业需求,注重企业应用实例,关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推行综合性评价方法,同步建设课程资源并进行教学单元设计等观点。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课程;项目教学;设计;实践

近两年,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理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项目课程,推广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20xx年起尝试可编程控制器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结合“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工程设备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完成了课程标准、典型教学单元设计、项目教学法教案、多媒体课件、校本项目教材、课程网站、“双师型”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基地等课程资源的建设,研究并实践了“六步项目教学法”和过程性考核。

项目教学的设计理念

项目教学是以实践为导向,师生为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以可操作的工程实例项目为平台,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认识、了解与操作,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围绕专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根据专业需求,主要培养面向制造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技术改造等技能,并取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体体现在:掌握自动线中电磁阀、传感器、气缸、机械手、机械零部件等典型器件的安装与调试技能;能绘制并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I/O接线,能使用基本指令、

SFC、功能指令编写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典型自动设备正常工作的程序;能设计I/O口通讯程序,对多台PLC控制设备进行联合控制;能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自动设备中的变频器、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协作、交流表达、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

校企联合设计教学项目 通过下企业调研,走访一线工程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岗位所需的人才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明确学生与岗位要求的差距,收集企业典型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自动设备实例,指导课程的项目设计。学院收集了高架立体仓库、啤酒灌装线和塑料加工设备等典型企业案例。结合THJDAL-2型教学自动线,以企业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典型设备为载体,校企合作设计系统的教学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

“双证”融通强化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训练项目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使学生学完课程后,具备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参照“高级维修电工”(可编程控制器部分)和“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员”的国家职业资格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加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注重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提高。通过资讯(教师布置工程项目任务,学生收集资料)→决策(师生共同分析案例,讨论解决方案)→计划(设计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与评价标准)→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分析并解决问题)→检查(工作完成后学生按照评价标准自检)→评估(学生演示并介绍完成过程,教师检查并提出建议)等六个环节组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核心能力。

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项目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学院采用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法。测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研究性习题等;过程性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教学项目完成过程中资料收集、方案计划、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情况,在每个项目的训练中,按照评分标准采取学生自检、互

检、教师检查相结合;期末综合考核,依据学生完成考核项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综合评定成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项目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按照入门、深入和精通三个层次设计,共七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各专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级别,级别A适用于电类专业,内容涵盖高级维修电工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要求,学生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104学时;级别B适用于近电类专业,92学时;级别C供非电类专业选修,30学时,如表1所示(√为全部要求,△为部分要求)。

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资源包括:有4条教学用自动线及配套电脑的自动线实训室1个;配有64台电脑及GX软件、64台可编程控制器及实验板等设备,可满足仿真教学和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可编程控制器专业教室2个;配有20个高级电控柜(柜内含电脑、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触摸屏、伺服电机、继电器等器件)的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验室1个;可用于学生参观与现场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12个。软件资源包括: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校本教材、课程标准、电子教案、项目测试题库、自动线图片与视频资料等。全部软件资料在课程网站公开,并实行开放实验管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采用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授课等多种手段,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单元设计以能够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子项目为一个教学单元。从单元教学目标、内容与过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情境创设、课业评价方案、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单元设计。以项目二“自动线供料站的调试与维护”为例,共有2个子项目:子项目1——推料气缸的运动控制,子项目2——供料站的自动控制及调试维护。子项目1安排2课时,在可编程控制器专业教室授课,要求能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使推料电磁阀动作,能编写简单可编程控制器的N︰N通信程序。第一步,教师布置任务并讲解、分析相关知识;第二步,师生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第三步,学生按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教师指导示范;第四步,教师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查及点评。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等由教师直接给出,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施为主。子项目2安排6学时,分3次实施,前2次在专业教室授课,完成企业案例、程序编写方法等前期准备与仿真练习,第3次在自动线实训室授课。 项目教学的实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应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一体化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交流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任务驱动,培养创新能力。以项目为基础,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先感性后认知,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围绕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策划与设计、实施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GX软件仿真, 可编程控制器及高级电控柜模拟训练,自动线实操训练,结合企业参观及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同时,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实现网上教学、网上练习、网上答疑和网上考核,全面推行项目教学。

教学组织每个教学单元均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工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利用双休日集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以企业典型设备为载体,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情境教学为主,采用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了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注重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习惯的培养。经过努力,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xx年,《自动线的安装调试及维护》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获得学校教学单元设计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高职院校层面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xx,(25).

[3]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xx,(3).

[4]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主体及角色[J].职教论坛,20xx,(8).

[5]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xx,(5).

[6]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