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总结

老师听课汇总

丁老师:杜海博的新三

主要优点:扩充内容很细致;讲课过程中有听力和口语练习,让学生全面得到训练;课文逐句讲的特殊细致认真。 主要缺点:无

建议:抓好学生的出勤会更好。

观摩课:讲的非常细致,由简到难;有讲有例,可以更好的理解语法内容;有各自的例子,对于区分很显然直接。 许老师:陈益琳剑少

主要优点:每个环节讲的很细,时刻会提问学生。 主要缺点:少游戏,纪律松散

建议:写音标时候,建议老师转转,看学生是否都写上;在做完课前测试后,最好是上新课,把游戏内容放到最后再上;使用图片教学或做PPT,会更生动;在第九步骤检查Chant逐一背诵太浪费时间,男生背,女生倾听,女生背,男生倾听,相互检查,是否会更好。

观摩课听课感想:此次观摩课是有关虚拟语气的,虚拟语气在初中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习期间会出现很多问题,利用这次观摩课的学习,多积累一些虚拟语气的知识点,语法点,如何在课堂中把学到的有关知识教授给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在初中阶段不宜把虚拟语气讲的过于复杂,但一定要记得与现在的事实相反,与

过去事实相反,与将来事实相反的句子结构,及其一些特殊情况,多见题,多做题,多分析题。虚拟语气也是我的一项弱点,在平时用时,一定要研究此项,多和同事虚心请教,以便能更好的教授学生。 邓力琼:肖克琮六年级数学

主要优点:讲解较详细;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很仔细,把每个学生错的原因说的很清晰。

主要缺点:课堂纪律较乱;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没写具体理由,有些学生还依然没学会。

建议:每一步骤的原因理由写清楚,课堂纪律要加强管理。 包小红:李娅娟周日8:30

主要优点:讲解思路清晰,能结合学校课本,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主要缺点:学习课文应设置相应情景,并应进行相应的拓展。

建议:让学生多练习读课文。

李娅娟:丁丽中考班

主要优点:总结性很好;声音洪亮;讲解题时,解释很清楚。

主要缺点:完成卷子,复习大纲,复习被动语态的要点。 观摩课感想:优点(概念清晰,准确;层次分明,分类清晰;例题很有典型性)。缺点(本节课涉及到内容太多,既有中考的内容,又有高考的内容)。

建议:多媒体课是否应以学生为主题,在一个课堂的气氛下去观摩,内容要精而细,且符合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第二篇:听课总结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1)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2)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小小导游员。各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进行介绍,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课后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醒学生到图书室查找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再进行交流,这样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4)

读的太少,光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只因讲得太细,而时间分配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这是今后工作中应引起注意的地方。

优秀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上课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用自己的心灵走进了课堂。所以在上本节课时,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去展开教学。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孩子们体会到了长廊的美后,便引导他们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表达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个,但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所读出美的感受是不同的。

3、创建了和谐的对话场景:

我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中把学生带入“情境场”,看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

总之,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语言世界里主动探究、发现,并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创造机会,使学生的生命之河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教案的最初设计,我只注意到怎样让这一节课上厚实,整节课的教学过多的渗透了课外资料,老师讲得过多,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总起来感觉到老师教得非常辛苦,而学生也学得非常被动.后来,在反复揣摩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对长廊与昆明湖的学习感悟上,同时将这两处的教学重点落在对长廊的长和美以及昆明湖的美学习感悟上,最后,经过反复比较,将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②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儿痕迹。确定为本节课学生品读感悟的重点。但是,试讲了两次之后,总感觉课堂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尤其是在学生这方面,依然非常被动。

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学校里刘淼老师的一句话,我觉得对自己启发非常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谈,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引领着他们更深层次的感悟。怎样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大胆地谈?在自己的引导下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一开始,我觉得自己非常迷茫,不知该如何去处理。在经过多次修改、两次试讲后,我把学生大胆说这一环节设计在学习每个景点的初读感知之后。那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究竟要达到哪种状态,通过什么形式让学生品读感悟重点句,又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感悟长廊的长和美这一环节上,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初步感知后都能够说出长廊长、美的特点,于是就设计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词汇归纳总结长廊的特点,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将自己总结出来的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的长廊中,教其他同学在书本上做好批注。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到长廊的长呢?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和他们合作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多次品读这一句。而对于长廊的画美这一句的处理,我分别出示三幅图: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牛郎织女让学生猜,目的是提高参与度,点燃学生的热情。接着通过老师的描述,让学生感受14000多幅这么美的画连续不断出现的美,再次品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这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和最长的长廊,应该让感悟提升到更高一层次:让孩子们为我们的长廊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对昆明湖静的感悟上应当说是煞费功夫,尤其是对“滑”字的品味上。曾经实施过多种方案都不尽人意。怎样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它的静,又能够较好地感悟呢?最终,我选择将“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儿痕迹。”中的“滑”字错打成“划”,让学生先自己发现,然后根据理解谈哪个字更合适,接着教师让学生做“划”的动作来感受,要想让船划动就得用桨使劲划,这一使劲就会把这么静的湖面给划破了,就把这像镜子似的湖面给划坏了,而这样“滑”过之后才会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在对比中,联系上下文就不难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自己刚刚感受到的朗读昆明湖的美,这只是达到对语言文字简单感知上的读,并不能够让孩子身临其境,通过精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感受昆明湖那种静,那种美,在此基础上的品读感悟就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了。

说起这节课的板画设计,有三大功效:一是帮助学生了解颐和园各个景点的位置;二是让学生与老师同台板书,充分体现平等与合作;三是在学生当小导游一环节,帮助孩子回忆整节课,引导孩子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参赛课堂反思:

应当说这一节课,上得比较顺利,无论是学生的配合上,还是老师的发挥也都算得上正常。整体感觉学生的素质非常高,因为与他们见面比较晚,又赶上要上兴趣活动。只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预习,而第二天课堂上学生的品读感悟不但没有丝毫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多处完成得非常到位,学生的品读领悟能力很强。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仍有欠缺:

1、引导孩子对昆明湖静和美的感悟提升可以再高一个层次。

在这一个环节,我只是将孩子们的品读感悟预设到感受到美和静就可以了,如果通过引导孩子们恰当地想象:如果此时,你正坐着一叶小舟畅游在这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上,欣赏着两岸如画的风景,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咱们再读----如果将这种感受提升到心情美上,学生品读起来一定会有更有味道一些。

2、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适时,到位。

记得在让学生谈自己沿着长长的堤岸看到了什么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我觉得湖中心小岛上的宫殿很美?我愣了一下,因为她的回答似乎离我的“标准答案”很遥远。因为我记得,文中只是说: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感觉到这里的树多才合适,于是,我并未对她的回答做一评价,而是引导她去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树木的繁多。其实,当时我应该轻轻地问一句:你是怎样知道这座宫殿一定很美的?引导她联系自己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感悟来谈自己的想法,同时应该不忘称赞她一句:你真会读书,是一个富于想象的女骇。可是,我却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实不应该。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这一过程中,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三维整合”的魅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