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反思(下)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下)

广州市113中学 朱全红

本反思主要依据《广州市113中学20xx届历史班学生调查问卷》(见反思上附件2)的调查结果。本届历史班学生共47人,参加测试人数44人,实收问卷44份,3位艺术类考生未参加本次调查。本次调查对学生的唯一要求是:实事求是,可以空着不做,但要讲真话说实情。

一、第1、2题的设计意图及数据统计和分析

设计意图:高考就是名次之争,明白自己的地位有利于竞争,而且名次所在的地域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每次考试都知道自己在全市或全省的名次就更好。

数据统计:

1、43人明白自己目前在历史班的稳定地位,只有1人不明白。

2、17人估计了自己在天河区历史名次,27人不知道或未回答。

3、肯定自己在班级能前进的同学39人,5人不肯定。最高肯定自己可以前进25名(1人),肯定前进20名的同学2人,平均肯定前进8.54名。

4、班级名次的判断主要依据是自己多次考试的名次综合而来,在天河区历史名次的判断来自两方面,一是老师上次天河区模拟考后的介绍,二是自己从网上所查。不知道自己在天河区名次的原因是不知道或不关心或忘记了等等。

5、学生名次前进原因的分析:今后更努力,更多的下功夫等。

分析:

1、学生基本明确自己在历史班的名次,并有比较客观的分析,这是前进的基础。

2、对于自己在天河区历史成绩的地位,绝大多数同学不明白或不想明白,暴露出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考竞争的残酷性。

3、有39人肯定自己还能前进,这是学生自信心的表现,但采取的措施却欠考虑,没有任何人提出具体可行的详细计划,所以前进的名次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

改进措施:公布学生自己制定的前进名次,并在以后的考试中公开对比;以后所有历史考试能在多大范围排名次就在多大范围派名次并公开;和学生一起制定较为详细的学习计划,注重计划的可实施性。

二、第3题设计意图和学生答案的分类及解析

设计意图: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出发,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的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学生总结出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 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求严格,有良好的学习氛围。(4人)

(2) 试卷分析透彻,层次分明;重讲解题思路,而不是背答案。(8人)

(3) 老师知识面广,严肃而不缺乏幽默。(3人)

(4) 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态度认真。(2人)

(5)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人)

(6) 课前提问新颖独特,奖惩分明,效果好。(3人)

(7) 天河部落上的资源专题总结有实效,重难点突出。(4人)

(8) 会鼓励学生,教学方式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学生有感染力。(2人)

(9) 对高考的动向非常熟悉,经验丰富。(1人)

学生总结出的老师做得不好或需要改进的方面:

(1) 讲解速度过快,包括讲话的速度,有时来不及记笔记。(12人)

(2) 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下层学生。(2人)

(3) 现有历史课时太少,建议加多一节。(3人)

(4) 有时回答学生问题时态度不好,作业时多时少,不好把握。(1人)

(5) 过于严格,罚学生过重,不合理。(2人)

(6) 建议把网上的资源复印给学生。(4人)

(7) 平时多建一些课外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人)

(8) 建议师生多加交流,有些试题是否可以不做。(1人)

(9) 每节课建议留一半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书。(2人)

(10)希望老师给学生以更多的信心。(2人)

(11)目前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没有效果。(1人)

解析:学生的看法比较客观,整体上认可老师的教法,持赞同的态度居多。他们的满意度主要集中在(1)、(2)、(5)、(7),即对老师的严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等方面满意。

对老师的意见集中于第(1)点,他们很不适应老师讲课的速度;还有(3)、

(6)、(7)等。

对应措施:继续搞好高三历史学科资源建设(下题会讲到);练习卷适当减少一些,主观题有些可以只列提纲,以省出时间“慢慢”分析讲解试题。

三、第4题设计意图及学生答案的分类和分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天河部落上的“高三历史学科资源”建设的看法,接受学生的批评,吸收学生的良好建议,改进资源建设,使之更实用更贴近学生。 答案分析:

(1)知道天河部落上“高三历史学科资源”的学生44人,占100%;觉得网上资源有用的学生44人,占100%;用过网上资源的学生38人,占86%;6人未用过网上资源,主要是家里没有上网条件。

(2)网上资源有用的原因:补充课堂内容,视野更开阔;有讲一些专题和规律的知识;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细致;资源上的东西很多在其他参考书上找不到;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其中两套精选题对提高成绩很有用;介绍热点问题很好等。

(3)网上资源需要改进的地方:试题答案加入详细说明;高三备考的资源检索查找不方便;网上的试卷要留空给学生做题的空间;下载速度太慢;网上资源最好设密码,只供113中历史班学生使用;加入历史小故事;允许学生注册和发表意见;在网站设立学生专区,以便提出意见或发表心得体会等;说服家长允许上网学习;对疑难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不利学生理解等。

改进措施:逐步将资源下载在磁盘发送给学生;考虑设一个历史故事专栏。

四、第5、6题设计意图和学生答案分类分析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在考试中的主要得分点及失分点,做到教学心中有数。主要还想针对学生的失分点进行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最终使学生少失分或不失分。

学生总结出的主要得分点和失分点:

(1) 客观题及以记忆为主的试题得分多,因为主要在背书,训练也多一些。

(10人)

(2) 主观题即材料和问答题得分相对多,因为平时老师的讲解和训练透

彻。(31人)

(3) 主观题失分多,因为对书本知识不熟悉或难以理解。(24人)

(4) 无论主客观题,记忆类知识失分较多,理解性的题稍好一点。(21人)

(5) 对材料解析题普遍感到有难度,失分较多。(4人)

(6) 对问答题感到有难度,失分较多。(13人)

数据分析:比较而言,学生对主观题部分,尤其是侧重于分析的试题普遍得分较高;对于记忆部分,不管来自于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普遍感到不满意。

对应措施:在加强对试卷分析讲解的基础上适当多给学生时间看书,并对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做一次专门讲授,以后要求学生将每次的选择题分数统计出来,做成数据折线图,体会个人的成长。在专题部分,已经预计要分别讲解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题技巧,并有专门的例题训练。

五、 第8题的设计意图及学生典型语言摘录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周围学习环境的要求和建议,深入到学生内心去认识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的心理,以备家长会或其他场合作参考。

学生对学校的典型语言:

(1) 历史课时太少(5人);

(2) 建议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1人);

(3) 自己的提高并不关学校的荣誉(1人);

(4) 为高三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4人);

(5) 提供更多的资料和设备(5人);

(6) 解决实施问题,少搞形式主义(1人);

(7) 不要放弃差生(1人);

(8) 建议设一节阅读课(1人);

(9) 多多支持关心老师,关心学生(3人);

(10)为什么将我放在差班?(1人);

(11)为学校争光(1人);

(12)反对为会考停X科两个星期的课(1);

(13)给学生以自由(1人);

学生对老师的典型语言:

(1) 能否把抄书改成背书(1人);

(2) 帮忙分析考试中暴露的问题(1人);

(3) 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3人);

(4) 严格要求学生,保证每个知识点都过关(3人);

(5) 多给我们压力(3人);

(6) 多讲课,回家看书(2人);

(7) 继续做好资源建设,好东西留给自己人(2人);

(8) 老师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要耐心教导我们(2人);

(9) 加强对学生个人的点评和指导(2人);

(10)我要成为您骄傲的学生,不令老师失望(3人);

(11)我们信任你,觉得历史高考并不可怕(3人);

(12)多鼓励,少惩罚,建和谐的环境(1人);

(13)对同学一视同仁(2人)

学生对自己的典型语言:

(1) 端正学习态度,勤于学习,多思考(5人);

(2) 喜欢历史(1人);

(3) 意志坚定,坚持就是胜利(4人);

(4) 抓基础,多背书,多总结(12人);

(5) 严格要求自己,要有压力,不放松每一分钟(6人);

(6) 好好分配学习时间(2人);

(7) 为自己而战,为自己的人生负责(2人);

(8) 相信自己的能力,创造奇迹(2人);

(9) 只要努力就可以更好(1人);

学生对同学的典型语言:

(1) 形成互助小组,共同进步(22人);

(2) 聊聊历史故事,追逐在历史的浪潮中(2人);

(3) 别再说报历史的是白痴(1人);

(4) 互相帮助背书(5人);

(5) 请把精力放在学习上(1人);

(6) 别保守(1人);

(7) 我可不比你们差(2人);

(8) 请给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1人);

(9)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人)。

学生对家长的典型语言:

(1) 请帮忙找一些与高考有关的资料(1人);

(2) 希望可以一起聊聊历史故事等(2人);

(3) 少看电视(1人);

(4) 别再买那些不知所谓的书和影碟给我看(1人);

(5) 眼见为实(1人);

(6) 帮忙和督促背书(5人);

(7) 不要总是在我学习时叫我(4人);

(8) 希望支持我读历史(4人);

(9) 感谢家长的鼓励(3人);

(10)请相信我(7人);

(11)多点行动,少讲道理(1人);

(12)别再说我不复习了(1人)。

启发:在坚持现有做法的前提下,有意识地组成学生学习小组,积极地引导学生小组内部的良性竞争。

六、 本次调查的总结

第7题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经验和教训,由于事例很多,在本篇文章中不便做统计和分析,我预想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用来论述基于知识点的反思。第9题学生的回答基本重复前面的答案,没有参考价值,故也不在本篇文章中引用和分析。

总体来说,从考试的角度讲,学生对历史的教学比较满意,估计还有一个重

要原因,即同水平的学生学其它X科的成绩比学历史的成绩要差一些。通过本次调查,我准备对历史班的教学做如下的调整:(1)统计并公布学生每次考试的名次,并与以前的名次作对比;(2)练习卷以15名划分成三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观题可以只写提纲,第二层次主观题必做,第三层次主观题可以不做;(3)继续尽最大努力完善高三历史学科资源,坚持以磁盘的形式发送给学生;(4)坚持讲题的细致化,继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以自愿为原则,强化学生的分组,使之形成互学互帮的小团体,并引入竞争机制;(6)适当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调解学生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矛盾,争取形成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

 

第二篇: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政、史、地教研组 杨 树 光

辛苦了一年,我们送走了又一批学生。一年的努力,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喜悦,也有遗憾。当然,一年的高三教学,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

首先,我们认为,在6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是以后要注意和改进的。

1、研究高考方向虽然是花了很大力气,但还不是很够。对于今年的高考最终方向并没有完全把握,,导致学生在复习当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握高考内容,这是我们每个高三教学的老师都应该吸取的教训。但同时又要注意对各种信息来源要鉴别地对待,“尽信书不如无书”。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来判断和鉴别。

2、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而20xx年高考历史试题又偏重基础,因而许多眼高手低的学生不知所措了。所以如何落实基础知识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3、在引导学生落实基础,化为学生自身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是我们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这既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最后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多,没有时间看书和自己整理知识。主观上也是最后阶段落实不够,有点烦躁和仓促。对于最后一点,既需要学校的引导,同时也要我们在最后的冲刺中更讲究复习的方法。

第二,对于历史科的高考备考,我们想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夯实基础知识,读通读活教材

对于近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特别是今年的。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时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删减高考不可能考或极小可能考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备考的效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卷的前提下,有选择、有针对地将课本里大量的阅读文字(楷体字)和不少孤立、静态的陈述性语句,以及夹杂在字里行间的相当部分的修饰性词句果断删减,二是将课本读

通。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三是将课本读活。有人总结出学历史必须做到“死去活来”,“先死后活”。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死抓基础知识,也要能将“死”的知识用活。但读“活”课本是对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必须以读“薄”和读“通”为前提。

2、补充重要史实史料和基础理论,拓宽知识帮助理解教材

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再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关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至武帝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料的补充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规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最权威的文件,它们都明确规定了对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要求,而这两个文件所要求的历史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中学历史教材上所没有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补充。

3、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时政热点

历史高考源于课本,却又不局限于课本。时下的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历史高考也越来越走近生活,关注时政,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这也就是说,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味地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拓宽视野,关注

新知,也就成为高考的一项必然要求。因而,作为辅导学生备考的教师来说,不光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而且自己也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关注史学新动态、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备考信息,编设新意专题和练习题。如:中美关系问题、东北问题,台湾问题等;

4、搞好历史专题复习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搞好专题教学是高考历史复习中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我认为选好专题,可以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参考,将知识板块划分成若干小专题进行教学,例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成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五大板块。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力类,如历史信息解读等专题进行教学,还可以以人类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长远问题为中心开展专题教学。

5、强化对学生高考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说到答卷,同学们对有些题目不得分或者得低分,不是知识没掌握,也不是内容不知道,而是在审题时思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没有扣住题目的要求,造成答非所问的失分。也有同学则是因为表达的粗糙、不到位、不能用学科语言表述所致。审题与表达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高考分数断难上去。我觉得,高考试题是最好的思维训练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头看看近几年的高考,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从其答案中体会“怎么答”,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6、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高三教师应当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高三历史教学效率。相对而言,我觉得我们教师更要注意上海高考历史卷,因为上海已进入了第二轮课程改革,其历史试题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合命题的方向。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