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也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做了常规性的要求。我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我校地处边远的农村,家长们忙做农活,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家长不识字,加上家长普遍有读不读书照样挣钱的观念。导致农村学生普遍学习习惯较差。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

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不断培养,良好习惯就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而长久地固定下来。坏的学习习惯总在无意识地机械重复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一次次自觉练习而巩固。

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在每期开学时就召开家长会,作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家长们配合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包括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督促学生按时到校上课,尽量少让孩子做农活等。打消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的念头。确保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农村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1.首先要培养写字的兴趣

学习写字,要把字写好是一个长期工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持之以恒,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2.感悟、启迪

通过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请一些好的书法老师来上课,从直观中对进行。

3、描、摹

要让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就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字的结构,并且让不断地描、摹,进而巩固对字的认识。

4、给学生写字方法的指导。

(1)培养正确地执笔、运笔。以示范法讲明笔画的提按、转折、轻重、缓急等用笔运笔及过程。

(2)以图示说明"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的书写过程。

(3)对偏旁部首的写法分别执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练习。

5、鼓励学生将练字进行到底。

注重练习,讲求实效,练习是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二)农村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1、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已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疯狂学习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走进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那么在小学课堂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习惯和能力呢?我们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语文 知识无处不在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3、要激发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4、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5、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用心倾听他人说话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中,我们着重培养小学生三种听的习惯。

1.课堂上静心听的习惯。

2.仔细听的习惯。

小学生听课,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而不注意听清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

3.善于倾听他人的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听其他同学说话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在课上要避免枯燥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不听,就无法参与。

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说话时,其实也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把自己摄取的信息整合起来,从而达到准确思维的目的。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是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的有利条件之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积极发言的习惯

因此,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宽容,不能有错必纠。教师可以用各种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学生的参与热情马上会高涨起来。

2.课后坚持自由会话的习惯

每周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每小组轮流由一位学生为中心发言者进行自由会话或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机会。由于自由会话中存在着信息差距,这便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听说机会,天长日久,各有所获。

3.把语文学习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用到语文,因此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学语文,处处用语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最基本的保证。它也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小学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结合、听与说的结合,同时应注意课堂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从起始阶段,就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如果教师能把科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掌握好学习的“金钥匙”,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