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

儿 歌 阅 读 与 欣 赏

——专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园开展专题——经典诵读,我们小段以儿歌阅读与欣赏为内容,我们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不断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课题实施交流会、实践课活动等。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童谣儿歌优美动听,节奏感强,并富有童趣,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载体和应用工具。孩子们在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童谣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童谣儿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并能轻松、快乐地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这对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前阅读技能是十分有益的。但我们也认识到:前阅读时期让幼儿识字不是根本的目的,不能过分追求识字量的多少,不能给幼儿造成识字的压力。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对文字、阅读材料浓厚的产生兴趣,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及自主阅读能力,这才是我们语言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显然,这些现代语言教育观念为我们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经过一学年的研究,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阅读环境的创设

1、投放区域游戏材料让幼儿主动靠近字宝宝。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用卡纸制作成了蘑菇,在每个蘑菇的一面贴上幼儿的照片,并在蘑菇另一面写上幼儿名字;我们在外墙上粘贴新学的大字的画有插图的儿歌,让孩子们在来园时,在离园时,在午餐后等空闲时间随时的阅读。孩子们在反复的指读这些儿歌中接触了许多字宝宝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利用图文并茂的“童谣儿歌”帮助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的身心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对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图文并茂的读物特感兴趣,他们喜欢接近这样的阅读材料,会主动翻阅、说说、讲讲。因此,我们在期初让家长为每位幼儿买了《宝宝读儿歌》等,这本书里的儿歌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在不断诵读中他们对字宝宝产生了浓厚的认读兴趣。事实证明,这些图文并茂的诵读材料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主动阅读的小帮手。

3、利用幼儿自设的区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自由、轻松的阅读区域中孩子们自主阅读时,他们的各种阅读习惯最能自如养成。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区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辅以个别纠正,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幼儿喜欢阅读图文并茂的书籍,从这一特点出发,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带一些最感兴趣的、最喜欢的图书来园,如《猪八戒》、《喜洋洋与灰太狼》、《白雪公主》、《天线宝宝》等等,这些图书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把这些书放在自己“创设的图书角”里,十分亲近,看图书的热情远远超过于老师给他们提供的图书。在自己喜欢的图书区中,在老师的正确看图书的示范下,他们也跟着一页一页轻轻翻阅图书,知道了手指应该从左到右慢慢地指认字宝宝,阅后还应放回原处。他们一边轻轻翻阅一边念儿歌《看图书》,“小朋友,看图书,图书轻轻拿,图书轻轻放,不争抢、不吵闹……”不需要老师的大声说教,他们很轻松地学会了怎样翻阅,怎样指认字宝宝。显然,利用幼儿自设的图书角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是非常有效的,在这过程中,他们的自主性阅读经验也得到了相应的积累和发展。

二、探索“三化”早期阅读教学,促进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1、“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在研究中觉察到,孩子们对比较熟悉的儿歌、常见的儿歌、自己喜欢的儿歌会主动地多次接触,而且善于在唱诵儿歌的过程中认读儿歌中的字宝宝。对于出现在这些儿歌中的字宝宝,孩子们能在无意之中去感知、接受,记忆时间也比较长。基于这样的经验积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来渗透儿歌教学内容,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又能巩固和熟悉童谣儿歌。如:在盥洗室我们张贴《洗手歌》,在饮水桶旁边,我们张贴儿歌《喝水》,在午睡区张贴儿歌《睡午觉》……小朋友们去洗手、喝水、午睡区睡觉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念儿歌,还可以看到儿歌,触摸字宝宝。这样利用孩子们的平日生活来进行的“生活化”儿歌教学,更能促使孩子们对童谣儿歌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读读、唱唱、玩玩中不经意地习得了许多儿歌及字宝宝。

2、游戏化教学让幼儿玩中阅读

1)角色游戏,让幼儿快乐阅读。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最为积极主动。因此,将游戏作为

幼儿教学活动的载体来为童谣儿歌教学服务,就可以让幼儿轻松学习、快乐感知字宝宝。 “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不仅使幼儿认识了相关汉字,还使幼儿体验到了识字的愉悦,激起了“快乐识字”的激情。我们还运用了诸多的游戏方法,如:角色游戏《超市》中进行儿歌教学《逛超市》,《结构游戏》中的《数高楼》,《菜场》里儿歌教学《买菜》……,让幼儿在边学习诵读儿歌边游戏的过程中主动接触字宝宝,去感知儿歌中的文字符号,从而在不经意的游戏中习得了字宝宝。

2)创设语言游戏区,增强幼儿的阅读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逐渐感觉到,一些句型多、词语丰富、理解起来比较难的童谣儿歌,如果只仅仅局限于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时间,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些感到比较困难的儿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这些儿歌中所包涵的知识内容能更好地延伸与拓展,让孩子们的阅读经验得到更多的积累,我们精心设计,创设了许多精致而又新颖的语言游戏区,以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儿歌。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活动区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在活动区域内尽情地阅读,朗诵、表述,是增强幼儿的阅读欲望,提高孩子们的语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最佳场所。

3、“艺术化”教学使幼儿的智力得以滋养。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阶段幼儿精力充沛、模仿性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那么如何让幼儿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呢?一些句式简单、易于模仿、情节生动、通俗易懂的童谣儿歌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自主创造的素材和内容,通过幼儿自己的分析、想象、记录、整理、阅读,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表达力、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字宝宝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地使他们学会主动想象、自主阅读。

(1)“创编儿歌”成为艺术化教学的载体。

“ 随风潜入夜,润物幼无声”正是对幼儿进行创编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的语言特点,感受儿歌的意境美妙,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去模仿、去试编、去记录、去阅读,去感知自己创编的儿歌,满足对这些创编词语的认知欲

望。以“创编儿歌 ”活动为载体的艺术化教学手段使孩子们认识了许多自己所关注的字宝宝,而且,这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摩擦,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智力、阅读欲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图书儿歌”使幼儿在阅读中学会了想象、概括。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会接触一些情节生动、叙事性比较强的童谣儿歌,叙事的跳跃性是儿歌的特点之一。如果教师按传统的教法进行教学,幼儿就难以理解儿歌的内容。对这类儿歌我们运用“大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对图片仔细观察,判断分析,激起幼儿的想象,引发幼儿进行总结性概括,充分挖掘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力,并从中运用开放式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已有经验与儿歌内容之间的有机融合。

三、课题研究让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借助童谣儿歌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良好的阅读习惯已初步养成:①喜欢童谣儿歌,随时自发诵唱、朗读。主要表现为: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童谣儿歌,并能朗读儿歌感知字宝宝。在认识了许多字宝宝的基础上,对出现在面前的童谣儿歌也会自然而然地阅读起来。②乐意观察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感和探索愿望。基本表现为:大胆质疑、正确指认、主动朗读。他们对一些书面语言的符号信息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感,并能结合有关图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尝试感知。③ 热爱书籍,初步养成自觉阅读图书的好习惯,主要表现为:主动看阅、轻轻翻阅、正确看书。我们感到,阅读、朗诵童谣儿歌已成了孩子们的喜好;他们改变了以往阅读时飞快浏览、频繁换书的不良习惯;他们识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可见,借助童谣儿歌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是可行和有效的。

 

第二篇:专题总结

专题总结 陈树秋 20xx.7

数字化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认真扎实地对待教学,虚心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多媒体教学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全靠课本上的彩图和教师精彩的描绘,很难让学生的注意力长久的保持集中。现在我们就可以求助数字化资源,寻找合适的课件、视频,甚至是名师讲堂,恰当地运用这些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但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教学效果远远的高出原来的老式、枯燥的教学法。

1、音频熏陶,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更加直观的话,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对美的感受。

教学《雨后》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播放了音乐《小雨沙沙》,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静静地沉醉于音乐为我们塑造的意境之中。我不失时机地讲述“在这美妙动人的音乐里,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雨后孩子们会做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首小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雨后》。”这种导入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视频感染,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如《雨后》一诗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一场春

雨,学生思维很快活跃起来,纷纷起来交流在雨声中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理解这一首诗,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 ,交流能力。另外,我在教学<<小花狗学游泳>>一课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现了小花狗的样子,活泼好动、行态可掬的,可爱的,胖乎乎的在水里游泳的样子,整节课,学生都被这些图像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学习兴趣高涨,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学习劲头十足。

二、运用数字资源能使学生感知过程,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蚯蚓垃圾处理厂》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很难理解垃圾处理的一些知识,于是我在课件中利用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一些垃圾处理的知识,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件中直观、形象的画面,可以弥补抽象的文字符号的不足,将知识点进行明了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老师许多不必要的讲解,节省时间,而且学生理解的也更清楚、明白,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实践与摸索中,我深刻感觉到教育资源网络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学生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远程教育资源为学校课堂教学赢得了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的好助手,是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结合该班的实际情况,取舍整合,做到巧秒地用数字资源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们的全能素质,真正体现了数字资源作用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