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视唱练耳课程是中等职业教学阶段音乐专业必修的音乐基础技能,它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领会、分析和表达音乐语言各种要素的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素养,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艺术实践及进入艺术院校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阶段音乐专业 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素质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必修的一门音乐基础技能课程,是培养训练视谱能力及听觉能力的关键,也是学习声乐、器乐、戏曲音乐的必修课。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手段,并为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奠定基础。但随着近几年艺术教育的普及化及高职化,虽在招生人数上有逐年递增的倾向,但中职阶段音乐专业生源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百里挑一,质量逐年下降。面对基础程度各异、不同类型的学生,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如何因材施教,更好地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使学生从对音高的无知迅速进入状态,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中职阶段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

一、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对象参差不齐

在中职音乐类专业招生中,大多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

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学生少之又少,根据其选择专业意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生源。一类主要是出于自身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或因为从小接受过音乐的熏陶,立志往音乐方向发展的;二类是因为文化基础差,中考上线已无希望,在家长及老师的劝说下,或其本人也有一些音乐兴趣与爱好,便报考了音乐专业。第三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觉得自己喜欢唱歌,选个音乐专业学了再说。

(二)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程度较浅,基础差

从近几年的音乐专业招生生源质量显示,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程度浅,基础差。其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程度大多只停留在会唱一首歌,这在招生过程中尤为明显。当招考教师希望学生唱一首歌曲考评其音乐素质时,学生往往会说:“我唱《国歌》行不行?”这不得不让音乐教育工作者怀疑“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及九年义务制教育过程中音乐课开设的有效性。

(三)音乐素质较低

中职阶段音乐专业学生入学前由于受音乐教育程度较浅,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音乐训练,未能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其音乐素质也较低。主要表现在:没有音高感,当给出一个音高时,不能按实际音高进行模唱,没有音高及节奏概念,不会进行简单的五线谱、简谱视唱及节奏拍打,对音乐素质的评定往往只能停留在“乐感”上。

二、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注重建立基本音高概念及音准、节奏的训练

从一个没有音高概念或音高概念模糊的学生到建立基本的、明确的音高概念,这在基础视唱教学练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明确地说在起步的视唱教学中首先应该建立标准音a与中央c音高的概念,再进行基础的c大调与a小调音阶的练习,对音阶中涉及的最基础的全、半音音高距离进行强化,并逐步由小二度开始,向大二度、小三度等各种音程的模唱练习与音距确认。在练习视唱时,首先要把音准练习放在首位,通过钢琴等音准固定的乐器,帮助寻找和固定音高概念,以达到音准较好的程度。而节奏的练习,应与视唱教学同步进行,可采取击拍和划拍相结合,下拍肯定,拍点清楚,动作放松,由简单、单一的节奏型到复杂、混合的节奏型,培养学生对各种节奏型具有整体感。

(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随着当今教学目标已趋于多元化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新的视唱练耳教育模式不断涌现,为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基础。视唱练耳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将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以往那种跟琴唱、反复唱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不动脑筋,依赖钢琴或教师的习惯,使音高节奏概念都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这种鹦鹉学舌的学唱方法和学敲节奏的方法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1.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教学中的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让学生通过

直观形象的手势变化,迅速反映音高的变化,做到用心用脑去唱,然后准确地把音唱出来,使音高概念真正印在脑子里。2.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更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多个不同的级别,然后运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有区别的教学,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手段灵活,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3.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视唱练耳教学领域。在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教学新模式,已成为21世纪音乐基础课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变得真实感性、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

(三)视唱练习方法的多样性与渐进性

不论采用固定唱名法还是首调唱名法进行教学,基本音高的确立是最重要的,而“唱”在建立音高概念过程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视唱练习初期主要采用的听唱法与有预习的视唱,结合钢琴等固定音高乐器进行练习,并在轻唱过程中逐步养成倾听自己声音的习惯,学会在自己听觉的控制下进行视唱。而后通过模唱——默唱——背唱——构唱等渐进的视唱练习方法提高视唱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采用多种视唱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如集体视唱与小组视唱、有预习的视唱与无预习的视唱、单声部视唱与多声部视唱。

(四)教材的合理编选

针对中职阶段音乐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应该合理安排从新生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材,当前实际教学中选用上海音乐出版社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第一册等居多,这些教材也基本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教学规律。或者根据教学与学生实际音乐素质水平,编写注重于基础教学、循序渐进的视唱练耳校本教程。

(五)音乐素质的提高

视唱练习是音乐素养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练习内容和环节,针对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的状况,除了平时多加视唱练习外,也可以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或民歌作为视唱曲进行熟唱或背唱,多接触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进行唱奏及欣赏,使音乐听觉得到发展,增强音乐记忆力,从而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并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积极地使用听觉,使音乐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的基础学科,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提高其认识、解析音乐的能力。而中职阶段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作为基础入门教学,其现状相对复杂,教学对象参差不齐,要更好地改善视唱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更佳,这还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视唱教师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廖乃雄.关于音乐教育的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邹长海.音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5]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作者单位:绍兴艺术学校

(责任编辑:曹宁)

 

第二篇: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军 定西市安定区杏园中心学校 邮编743000 电话139xxxxxxxx 电子邮箱8281298@qq.com)

1.研究的目的

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但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更是弱中之弱,安定区地处甘肃中部,属国家级贫困县,辖区所在中小学校346所,其中农村地区328所,占总数的94.8%,因此,只有抓好农村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奋斗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目前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积极推进本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促进阳光体育工程及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5个乡镇30所学校,其中中学10所,小学20所,40名在岗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其中男33名,女7名。

2.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师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通过教育局获取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师资状况

从抽样调查学校的师生比例来看,体育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为1:140,教师学历也基本达标,68.5%的中学教师达本科以上学历,小学体育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87.4%。已基本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

表1 体育教师学历、任课和工资待遇情况

调查项目 中学/% 小学/%

教师学历 本科 68.5 9.6

专科 31.5 87.4

其他 3

任课情况 专职 18.5 2.5

兼职 81.5 97.5

教师待遇与其 高

它学科教师相比 一致 31.6 57.3

低 68.4 42.7

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学校分布不均衡,大多数体育教师集中在乡镇一级的中心学校,导致多数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仍然是没有体育教师。另外在调查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已有的这些体育

教师中,有86.3%以上的都是兼职的,其原因主要是专职体育教师工作量低,待遇不合理,调查显示(如表1)体育教师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中学占31.6%,小学占57.3%,待遇低于其他学科教师的中学占68.4%,小学占42.7%.由此可见,超过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享待遇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在此呼吁各级领导能够给体育教师多一份关心和理解,以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3.2 体育教学状况

体育课开课、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案教学等情况将直接影响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调查了各校的开课率和教学计划、教案的制定及使用情况(见表2),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92%学校在课表安排上都能保证每周三节体育课,但从实际的授课时数看,由于各种原因,一个学期并没有达到规定的课时数。

表2 开课率及教学大纲、教案的使用情况

调查项目 中学/% 小学/%

开课率 91.3 92.8

依大纲使用 完全用 13.8 18.6

教案情况 偶尔用 62.2 64.5

从不用 24 16.9

在对教学教学计划、教案的制定及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本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完全依据体育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并完全依据教案授课的比例较低。有教学计划、教案齐全并能完全按教案授课的学校平均占16%,有教学计划并能偶尔按教案授课的学校平均占63.4%,无教学计划无教案的学校平均占20%,主要分布于农村小学。

体育课的组织方面,调查表明农村中小学体育的随意性教学现象十分严重,在教学形式上除了“公开课”,大多是自由式课堂,上课后仅集合完就解散自由活动。多数教师认为体育课只要学生在操场活动就可以了,而不考虑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说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水平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3.3 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开展情况

学校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课间或课余时间内进行的体育锻炼,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

通过调查访问的结果表明,课外体育活动是安定区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中一个带有共性的薄弱环节。如图(3)所示,能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校仅占13.3%,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处于一种松散的自由活动状态,没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有运动训练队的学校平均占13.3%,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运动会的学校占40%,而每年组队参加区级以上运动会的学校仅占16.7%,从课余训练队的内容上看主要以田径为主,其次是篮球。

表3 课外活动及训练队的开展情况

调查项目 中学/% 小学/%

课外活动 有组织 0.1 0.15

无组织 99.1 98.5

课余体育训练 经常训练 30 15

赛前集训 60 20

3.4 体育场地器材和经费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各学校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场地,但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很少有合格的场地,安定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投入到体育中的就少之又少了。在运动场地方面,只有6所学校有200米的简陋跑道,其他学校清一色的只有一个简易篮球场或比其稍大一些的空地。体育器材方面虽然通过20xx“两基“国检时各校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补充配备,但由于经费问题多数学校还是与标准相差甚远,除了几只皮球,几根跳绳之外就很难再找到其他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的提襟见肘,使很多课程内容无法开展教学。

表4 场地调查情况

调查项目 中学/% 小学/%

拥有200m及以上田径场 40 10

200m以下或没有 60 90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我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总数已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历基本达标,但体育教师分布不均衡,工作量偏重,待遇与其他学科相比偏低,教师职称比例不尽合理。

2)农村多数学校能够按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但对体育课程的实施很不到位,有少部分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无教学计划、无教材、无教案的教学现象还比较严重,教学质量较差。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大多数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特别是偏远山区乡村小学,体育设施简陋,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与国家配备标准相差悬殊。目前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设施仍是制约我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1)加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领导、管理和监督,建立自上而下网络性的体育教研组织,积极

促进现代体育思想和体育文化的传播,以创新、进取、科学、务实的精神把学校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并督促落实,改革体育考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平时积极锻炼身体,上好体育课。

3)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学校体育资金重点应依靠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向社会筹集、捐资办学经费和自制体育设备,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条件,满足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

4)各校领导应给于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同等的待遇,工作量与考核、评优选等挂钩,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学志等.甘肃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xx(15)

2李蓉等.制约我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xx(49)

3于向等.我国农村初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