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特色之路(海南培训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开发特色之路

--------20xx年民进海南“同心·彩虹行动”培训心得体会 沙土一小 何 勤

有幸参加20xx年海南民进“同心·彩虹行动”教师培训班培训学习,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聆听了房娟、王标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特别是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唐志荣、杨慧卿二位老师对学员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令人感慨,让我们全体学员不光学到了理论知识、还感悟到了一个老师的人格魅力与为师真谛。期间,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和三亚市凤凰镇殡榔小学进行了实践考察,他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有许多独到之处,让我思绪万千:现就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特色与大家一道分享,望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滨海九小校本课程开发特色之路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的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的课堂伴随孩子的童年,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孩子的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共开设四十多个门类的特色校本课程,涵盖音乐、体育、美术、语言运用、器乐、科学、英语、信息技术、棋类、书法、大阅读、生存教育及学校自主开发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海岛文化涉及10余个学科。海南电视台、海口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此报道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得到美国教育考察团、国家教育部督导团卫艺专家和省外校长教育考察团的肯定和赞赏。

一、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搭建校本课程整体框架

1、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本校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及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来衡量,采用筛选、改编已有课程或编制全新校本课程三种方式。根据教育对象、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办学条件等采取相应的课程模式,按照“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阶段进行开发。

2、搭建校本课程框架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三年实施规划,形成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校本课程。其中“生存教育”、“大阅读”、和“人格阅读”为必修课;服装模特、校园足球、合唱、武术等四十多门校本课程为三至四年级选修课。二年级开设舞蹈和器乐特色校本课程班,三年级开设每周一节课的书法校本课程。有校长、副校长领衔参与、学校综合学科的全体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和学校精心挑选综合素质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以及致力于学校发展,愿意无偿免费为学校教学的跆拳道、小提琴、葫芦丝等外聘教师共计61人的校本课程队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样选择的空间。

3、课程实施前期准备

先针对教师作一些专题培训。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舞台服装、道具及背景设计制作DIY》等专题。先让教师了解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性质、类型及特点、课程开发的服装、道具及背景的设计,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拍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教师准备了相应的课程开发的资源与能力。

二、多方联动挖掘资源 拓宽特色校本课程门类

1、有效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学校目前拥有合唱教室、舞蹈室、电子琴教室、书法室、管乐教室、国画教室、手工室、科学实验室等各大功能室13间,专门网络教室3间、图书室、塑胶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环境资源,每个班都配有电子白版等显示终端的多媒体设备。

2、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

根据学校中青年教师的特长及专业背景,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申报一门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教师们申报的课程及学校环境资源的情况决定开设哪些课程。

3、有效利用周边社区资源

邀请有关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如摄影、雕塑等

4、充分挖掘家长资源

进行家长问卷调查,有自愿担任校本课程的志愿者,为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基地、培训等。如手工制作、小提琴教学等。

5、有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

把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人文文化、特产编入课程内容。采取说一说、做一做、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等综合实践活动。

6、有效利用学校人文资源

开发广播站、小主持人班、小记者班、书法班等校本课程班。

三、自主选择特色展示 打造学生个性发展平台

1、自主选择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一是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门类的喜好程度,然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二是实行学生自主选修。每周星期五下午是全校校本课程开放的时间,学生各自到自己喜好的课程教室去上课。

2、搭建平台展示特色校本课程

每学年,学校定期举办校本课程汇报展示会,既是学生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又是检阅教师教学效果的窗口;校园网上开辟的“校本课程大看台”和教学资源库中的“校本课程”专区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强力的支撑。一是搭建展示平台,二是搭建网上交流平台。三是将已经成熟的校本课程,提升为学生社团文化。

四、独具特色评价方式 促进校本课程良性循环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观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老师撰写课程纲要、设计、反思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采取等级制,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任课老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

考核;四是评选“才艺新星”。

五、校本课程专门研究 助力课程内涵科学发展

在原有的网络平台(校本课程大看台、网络社团、资源库)研究是基础上,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成长博中开辟自己的博客,构建特色课程中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六、健全课程保障机制 推动校本课程常态实施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

2、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各功能教室、网络等设施的建设。

3、时间上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第二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校本课程我们已搞了不少,教育论文已发表过多篇,最终就是没有他们那种成果,原因在于:

1、迫于学生成绩的压力,教师工作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的高低,教师不得不拼命的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争取在学年统考中,考得过高分,为老师挣得过殊荣,日后教师好评优晋级,教师对此孰重孰轻自然要把握好。

2、没有较好的评价机制,要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与教师上课一样的需要时间、需要精力,甚至要抓出成效还要付出比上课过多的时间,但一学年下来,在教师评价、评比中,抓校本课程的就微乎其微。同时,学校在抓一些什么体育周、艺术周等活动,几乎的一种表面形式,搞的时候轰轰烈烈,时间一过就冷冷清清。始终没有把

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3、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

教师的继续教育存在于每学期一定要去读一本书、要完成多少万字的作业和笔记。但就收获呢?值得一问。而滨海九小是45岁以下的老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一课校本课程,完成校本课程的优劣就相当于我们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样,直接关系到看教师的评优晋级。

为此,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既要抓学生的教学成绩,又要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才能将20xx年海南民进“同心·彩虹行动”教师培训班培训学习的内容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才能做一个完美结合的教师。

 

第二篇:校本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梅水中心小学 薛莉梅

前些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特别是关于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及教学艺术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无论是诠释“教育的意蕴”,还是解读“教育的灵魂”,无论是思考“完美的教学”,还是关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前对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最大的疑惑是:当学校现有的利于校本开发的资源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冲突时,作为开发者我们该怎么办,侧重于哪方面比较合适?准备在讲座完后交流环节提出来,没想到崔教授的讲座帮我解决了这一问题。原来一直以来是自己对校本课程认识有误,而且我发现不少教师和我一样,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而且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具有局限性,没有条件的限制。像学校主任说的一样,只要那位老师兴趣爱好,他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以前我一直错误地把校本课程局限在一定的框框里,而且认为一所学校都要围绕某个主题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知识、技术、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因

此,首先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其次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第三要转变教学方式,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照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第四要提高素养形成研究意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

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