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个人成长报告

山东省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韩 x

我出生于19xx年,家中独子,父亲是数学老师,对我要求十分严格,母亲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对我和父亲非常体贴和照顾。我很感谢父母对我的教育。我从我父亲身上学到了执着、认真、正直、热情;而母亲对我最大影响莫过于善良和爱心。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尤其是多年的心理学环境的熏陶使我养成了自我剖析的习惯,幼年的很多事情经常浮现在我的大脑中。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跟爸爸聊起小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一家人在一块笑的特别开心。

我个性是相当的叛逆,小时挨打比较多。按照我爸爸的描述,从小就受到了比较科学的素质教育,上学前唐诗已经能背100多首,木兰诗现在还能背出来,同时也是全方面发展,什么都学,什么都玩,打乒乓球、下棋、唱歌、跳舞、吹笛子、吹口琴、拉二胡、田径、足球……。5岁的时候做了一次智商测验,爸爸告诉了我成绩140,介于天才和正常人之间的那种。从今天的观点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个人比较自信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了自大的缺点。从此后爸妈对我的学习成绩就不怎么关心了,爱考多少分就考多少分。小学到初二一直学习不错,属于没人管学习也不差的类型。上了初三以后开始谈了次恋爱,初恋,也许那时候真的什么都不懂,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沦落到上高中也是属于交钱的那种。日后读了Bowlby,问了父母以后,才明白当初失恋后那么痛苦,什么都学不进去,依恋的成分是比较多的。这个解释也许是对的,谁知道呢,但总归要有个解释吧,有了解释找到原因,固着被解释了症状也就消失了。

踉踉跄跄进了高中,好学生,老老实实啃书本,平平淡淡,没发生什么大事,稀里糊涂就上了大学,也是很悬,01年分数570。当时选专业爸爸问我喜欢什么,我的答案是计算机,然后又说无所谓,什么都行。就这样,爸爸做主替我选了个朝阳专业心理学。大学四年我过的是比较痛苦的,其实有思想的人活着都很痛苦,尤其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所以大学课本没念几本,闲书看了不少。玩游戏,谈恋爱,第一次性经历都发生在大学。如果让我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样几件事比较深刻。第一件就是大学的女朋友,至今印象深刻,让我体验到真正的爱情;第二件是和几个哥们通宵玩游戏,痛快之极,让我初步获得了朋友的定义;第三件就是大四和女朋友在黑灯瞎火的地方接吻被校学生会抓个正着,当时害怕的要死,担心不给毕业,最后是罚校内劳动一个月,现在想起来啼笑皆非。我对中国教育是比较失望的,当时和杨广学教授聊过此事,他给我讲了个另外一个学生的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主要意思就是他以前有个女学生也是跟我一样,但是她选择了考上研究生后写信回来骂本科母校。从那故事以后我的叛逆性格大大改观,我要适应社会啊。我考研没考上,专业课差了几分。

好歹大学成绩还成,参加事业单位招考进了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工作之余继续保持看闲书的良好习惯,不过这时候的闲书已经在工作需要的逼迫下从读者、青年文摘、女友等变成了弗洛伊德、荣格、GRE。还是一样的道理,有点思想的人是活的比较痛苦的,07年6月我出国留学了,跟着一个美国老太婆Prof.Dr.Diana,她真的很敬业,也很专业。她对中国了解非常深刻,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经在北师做过督导。她对我的专业发展影响很大,把我的兴趣从HR和EAP拉回了正统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艺术创作下的精神分析。我经常去找她闲聊,中国人毛病,看见老外就上,练口语么。她个人对我的成长经历比较感兴趣,分析过来,分析过去,分析了个底朝天。我很感谢她对我的免费分析,将影响我的一生。

我从08年一月开始在丰田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做兼职培训和招聘专员,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和医院学不到的东西。事情总是这样的,上大学的时候有好的学习环境吧,你不爱学习,出了校门以后吧,想学习没时间。丰田的管理理念对我影响挺大的,在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更加锻炼了我的共情能力。以上是我成长历史的梗概。

我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解随想如下:

首先,心理咨询师是一种职业,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要拥有相应的、规范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素养,职业水平。杨凤池老师督导课的时候有一个女学员提供了一个自己认为失败的案例,存在问题很多,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咨询频率,说到最后连她本人都说自己实在是分不清咨询师和母亲这两个角色对待来访者的界限是什么。比如说咨询时间,国内普遍接受的时间是50分钟,但是也有很多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咨询时间在60分钟到90分钟内,无论咨询师自己认为每个单元的咨询时间该是多少,一般来说单元的时间最好是固定的,根据咨询师自己的风格来定。咨询频率,那位女咨询师有时候一周两次,有时候两周三次,到最后自己叙述只要咨客有问题,她就接待。咨询师如果连自己的情结问题都还没搞明白,很糟糕。初始心理咨询工作者容易因为自身训练和成长的不足导致“定力”很有问题。咨询师在助人过程中会体验到助人带来的快乐,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虽然心理咨询的确是个帮助人的职业,但是咨询师要区分职业的帮助和没有界限的帮助。这就需要咨询师在大量自省和被督导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咨询师是一份严格的,专业的职业。心理咨询不是教育,不是指导,不是一般性的聊天,更不是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要搞明白上面这几种情况和正统心理咨询与治疗之间的区别。但是大部分初始者或者所谓的“专家”在咨询的时候更多的是用的支持疗法、共情疗法,继而是加上一点点的指导,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合格的咨询师首先应该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分析训练,你可以不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但是一定要经过正统的精神分析训练才可以更好的去做一个咨询师。精神分析的过程就是一个果因过程,找到原因才是治本的必要前提。一个咨询师的取向可以是人本的,现实的,认知的,每个咨询师在大量个案的积累和督导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自身的咨询风格。当前单一取向的咨询师很难应付多种多样的来访者,这要求我们咨询师往多元化,整合化发展。

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该首先具有一个良好的人格特质,这是第一要素。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该给来访者一种温暖的感觉,创造出一个自由、安全的氛围,接受来访者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咨询师应该是一个情感诚挚和具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人都需要被聆听,这样来访者才会感觉到关怀,变得开放。良好的人格特质影响咨询关系,如果咨询师没有一个乐意去帮助别人的性格特点,那么他的心理学知识和咨询技巧在咨询中根本无用,甚至对来访者是有害的。如果咨询师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良的技巧而无对来访者的同情和关心,那么他将给来访者一种不真诚的感觉,应该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也不会建立。如果咨询师再缺乏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良好感知性,那么这个咨询师只是一个拥有咨询技能的技工罢了。同情的同时,良好的移情能力也是必须的,咨询伊始,尽可能快的从来访者角度思考问题对咨询关系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良好的人格特质后,深厚的理论背景和良好的咨询技巧对于咨询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就像刚才谈到的一样,很多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只不过是聆听一下,支持一下,共情一下,在我看来这远远是不够的,这样的角色来访者的好朋友也可以扮演。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使用不同的咨询技巧。精神分析取向的技术,认知行为取向的技术,存在主义和完形主义的技术,家庭结构主义的技术,等等这些都需要咨询广泛涉猎,用一种整合式的思维操控咨询单元。同样,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为基础,那心理咨询很可能就像是一种建设性的谈话,无法帮助来访者从根本上认清和解决问题。在良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咨询师是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进步的,避免到最后只是个理论家,真正做个个案,督导一塌糊涂。这样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日复一日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锻炼出一个真正合格的心理咨询专家。

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的状态对于咨询师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咨询师可以帮助自己,也必须先帮助自己才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有一点必须要提的是千万不要小看来访者的感知能力,一个咨询师的心理是否健康高层次的来访者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咨询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来访者。在咨询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咨询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被爱,被接受,被承认等需要。但是好的咨询师不应该将这些需要带入到咨询单元当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来自相同的社会环境,他们之间讨论的问题说不定咨询师自己也有,但是咨询师应该将这些问题在咨询开始之前就解决完毕,不带入咨询。所以说好的消化功能对咨询师很重要。咨询师应该是一个健康而快乐的人,一个热爱生活并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他能够完美的处理心理冲突解决日常的干扰。

整合能力对咨询师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调整自己对咨询师来说是必修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咨询师也不例外。咨询师应该在独自接待来访者前完成这些应该做的事情。良好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知识对咨询师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咨询师要会见来自各种不同社会背景的人,是否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咨询是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篇: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心路历程中的风雨彩虹

一、个人成长史

每件事情总有它的起因和结果,一个人成长为现在这样也有他的原因和造就他的环境。在这二十几年中,因为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也让我看起来比身边的同龄人更加成熟。蓦然回首,所有的荣誉和屈辱,所有的成功与失败,所有的幸运和不幸,所有的顺利和坎坷,都让我有一种淡淡的感激,感激上帝在让我经历了很多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和爱。

(一)父母——我性格的源泉

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和他出生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它的教育功能和情感交流的功能在孩子的一生当中将留下深刻的影响。父亲是个教师,比较粗枝大叶,但却厚道实在。母亲有着坚强的性格,明事理,做事仔细认真,而且果断,好强,是比较典型的外倾型人格。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对我的综合影响造就了我性格的双重性,有时候外向,好动,健谈;有时候内向,稳重,寡言。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性、适应性很强,喜欢交朋友并长于社交的人,一个坚强好胜,富于内省的人。朋友们对我的评价也是仗义豪爽,乐于助人,做事稳重细心。

(二)童年——孤独感的根

父亲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他只在我第一天去幼儿园的时候骑自行车带我去认了路,那之后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上学回家。小时候家境比较困难,父亲又是“臭老九”,因此,印象中父母总是起早贪黑,忙于生意,忙于赚钱。父母整日的奔波操劳 ,也让我从小就有了换位思考和替别人着想的能力。为了减轻父母的疲劳,一年级我就学会了做饭,学会做家务,学会自己做决定。上小学的第一个暑假,当别的小孩都在家里看电视,让父母带着去游乐场玩的时候,我已经在炎炎烈日下卖起了冰棍,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现在看来,这种过早的独立让我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天真与快乐,失去了与小伙伴玩耍的时间,而父母因为忙碌对我的无暇顾及,又形成了我心中对父母关爱的缺失,压抑在内心中的孤独感也就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

(三)学业中的堕落与反思

父亲的教育理念很超前,五年级学校还没开英语课我已经学会所有的英文字母和音标了,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够熟练应用了,这些都让我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顺风顺水。

升入初中,正赶上家里拆迁搬进了新房,父母由于繁忙的生意整日起早贪黑,而我经常一觉醒来发现空旷的还没有装修好的大房子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种空旷带给我的孤独感是我不愿承受的,为了消除孤独带给我的不适,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打球、看课外书、玩游戏上,也是出于对童年游戏时间缺乏的补偿心理,我开始疯玩。这种视线的转移让我内心的不适有所缓解,让我误以为我得到了解脱,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再是同学们心中的楷模,这让我很苦恼,那时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情绪,我感到自己很没用,不如别人聪明,尽管是因为自己的叛逆和不努力造成的这一系列后果,却固执的认为是别人比自己聪明,是运气的问题,还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看了很多书,懂得比别人多,更将自己孤独感的原因归咎为父母对我不够关注。然而庆幸的是尽管父母感到伤心和失望,但却没有抛弃我,而是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用关心和爱感化了我,将我从堕落和叛逆的边缘拉了回来。那年正好教师涨工资,一下子发了几千块钱的补贴,父亲在明知我的成绩和日常表现都让人失望的情况下,竟然将其全部拿出让我去香港澳门旅游,开阔眼界。父亲的举动让我落下了感动而愧疚的泪水,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后果由外归因转向内归因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变化。在不断的反思和内省中,我认识到了自己认知的错误,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最终我用疯狂的努力如愿考上了一中。

高一我拼尽全力最后却只换来中等偏下的成绩,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能为力。那时候对自己要求和期望的过高,以及强烈的自尊心,加上父母忙于生意无暇顾及我,导致了我的自暴自弃,我开始学会了玩网络游戏。网络游戏里热闹的氛围,那些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就像坚强伪装脆弱、自负伪装自卑一样,我将自己沉浸在只有虚拟世界才能带给我的强大和优越感中。这让我本来就不是很好的成绩一落千丈,最后高考名落孙山。落榜这一事件带给我

的不仅是打击,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达到足够的重视,促使我对自己进行深刻而冷静的反省。我像是在忽然之间认识到,幸运与不幸,快乐与孤独本身没有好坏,都是人生成长中必须经历的,没有曾经的叛逆,没有那么多的崎岖坎坷,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也就不会是“我”了。心态的改变让我获得重生,让我学会了对经历过的一切都心存感激,对我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复读虽然很辛苦,但是我已不再彷徨,逐渐强大起来的“自我”此时已经能够轻松应对来自周围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双重压力,学会了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让自己在不断地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中努力前行。

(四)大学生活——质的升华

考上大学,虽然离家千里,只身在外,然而我却没有任何的不适应,良好的独立能力让我很快进入状态。学习了心理学之后,自己先从中获益,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意识到原来内心孤独感的根源来自童年中父母忙于生计而导致的对我关注的缺失,这也影响了我性格的形成,但这种影响并非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事件本身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情绪是可以改变的。虽然我的童年过早地承担起那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承担的压力,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早早的跟随父母做生意,而失去了童年应有的天真与活泼,失去了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时间,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我比同龄人更加成熟,见过的世面也比同龄人多,对生活的体验也更加强烈,自然就对自己拥有的一切分外珍惜。

大学里我不仅当上了班干,还进入学生会,创办了社团,随着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不再感到孤独。我将“黄金法则”应用到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朋友们觉得我更平易近人,同学们更愿意听从我的指挥。然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有时候即使我像希望别人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别人,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象中应有的对待,我意识到单纯地一味地应用“黄金法则”的不足。只有好好地对待别人,别人才可能对我们好,当我们对别人好时不能抱着别人必须对我们好的态度,我们无权要求别人那样做,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真的做的还不够好,或者自己认为做得很好然而在别人看来却相差甚远的情况。这种领悟和修通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心理学的学习让我从根本

上解决了自身的种种问题,让我达到了质的飞跃。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做一名小学心理辅导老师,我深刻的知道,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经历会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所以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地帮助我的学生和身边的所有人,帮助他们消除不良的影响,让他们能够认识到生命中的顺利与挫折都是一笔财富,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去面对,当我们满怀感激,世界就充满阳光,充满爱。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从业目的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误打误撞被调剂到心理学专业,这也让我与心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回首自己二十几年的成长历程,我曾多次感到孤独,无助,彷徨不知所措,以及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缺失,学过心理学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可以从现实中找到原因,是可以加以解释的,并且是可以避免的。大学里,我将自己所学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交友中,这使我的人际沟通得到了显著提升,让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因此得到了各种荣誉和奖励,自己尝到了甜头,就想让更多人与我分享。因此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从迷茫和痛苦中得到解脱,是藏在我内心多年一个愿望,我也正在一点一点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二)自身优势和弱点

通过大学期间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工作后对心理学的应用,我对一直向往的心理咨询的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和弱点。我的真诚,热情,能够尊重和接纳别人,还有本性中乐于助人的特点,都成为我的优势。从小随父母做生意与人打交道的经历又让我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敏感,帮人解开心结一直是我的心愿,大学期间对心理学系统的学习又让我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天性的善良又让我有了包容之心。但过于丰富的情感和过于敏感的神经又会让我在咨询中产生反移情,这也是我的弱势。然而这也是可以通过锻炼和学习加以克服的,我也不断地通过心理暗示时刻提醒自己调整情绪和心态,努力让自己保持理性和客观。

(三)职业期待和准备

我对即将从事的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内心中充满期待,能用自己所学知识帮助他人,让每个人都能快乐和开心是我的最终目标。我为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考虑到自己年纪较轻,与青少年较容易沟通的特点,目前我比较适合接待儿童、青少年的求助者,做一些亲子关系方面的咨询。

许多人都盼望自己能在心理咨询这一行业这一领域中有所建树,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良心因素起关键作用的职业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唯有抛却功利,用心去做才会真正的达到“助人自助”。

由于我对心理咨询还只是刚刚入门,为了让自己具备一名心理咨询师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我会继续完善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让自己具有扎实的功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帮助我的学生,帮助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学会自助和内省。我会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褒是贬,我都会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用“第三只眼”来审查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尽的职责,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让梦想搁浅。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