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及旅游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旅游规划编制及旅游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xx年x月x日在紫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熊耀松

为加快推进全县旅游业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于9月份组织对我县旅游规划制定及旅游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洞河、城关、向阳等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情况,听取乡镇政府及县文化旅游局旅游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规划编制情况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xx年x月开始策划,20xx年x月x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xx年x月x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xx年x月x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是《规划》编制始终贯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规划》既统筹了旅游、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又统筹旅游、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更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力求做到与全省及周边县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城镇、土地、交通、环保、文物保护等专业规划相结合。根据我县资源特点,考虑到游客的多样化需要,全方位引入市场运作,将我县未来的旅游发展视为面向市场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挖掘、包装和营销。

二是《规划》编制过程严谨务实、举一反三。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编制过程自始至终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精心挑选《规划》编制单位,深入了解全县旅游资源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

严格进行《规划》评审。

三是《规划》主体成果定位准确、重点突出。规划期限定为20xx-20xx年,以便更好地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在具体内容上分为形象定位、优势分析、规划目标、市场营销规划、产品开发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共18章,最终形成了《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拟提交下次常委会议审定通过。《规划》客观分析了我县旅游发展优势,科学确定奋斗目标,全面设计产品体系,系统构建产业体系,着力完善保障体系。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必将推动我县旅游大发展。

二、全县旅游工作进展情况

(一)我县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业发展,围绕“富硒、绿色、民歌民俗”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深入挖掘民歌文化,强力打造旅游品牌,我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部分县委常委及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解决旅游开发及建设工作中困难和问题,为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

障。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先后制定印发了《高速通车后旅游应对工作方案》、《紫阳县农农乐扶持办法》、《紫阳县20xx年旅游开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邀请专家制定我县旅游发展规划,为旅游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三是加快基础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强道路、码头、车站、宾馆等旅游配套服务建设,火车站进站路改造升级完成,停车场投入使用,紫阳广场、丽水大酒店、源森大酒店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旅游硬件设施逐步改善。在景区景点建设上,江南滨江长廊及跨江大桥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北五省会馆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启动建设特色旅游村6个,目前已完成特色民居改造520户,新建特色民居80户,改造标准化农家乐10户,北五省会馆壁画保护工程、真人宫改造工程、洞河水上乐园、汉水民俗风情旅游等项已做好了项目申报工作,正在招商引资之中。

四是改善发展环境。以双创为契机,强化县城综合治理,规范车辆停放通行,改造临街房屋,县城品位逐步提升,对外形象不断改善。

五是强化宣传推介。以节会为重点,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对外影响力逐步扩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交通制约严重,由于旅游资源分散,旅游景区、景点互不连接,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县城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四是主题形象不明显。旅游主题形象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名片。紫阳县旅游主题形象究竟打什么牌,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位,景区(点)没有形象定位,缺乏深度打造,内容单一,缺乏内涵,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三、对我县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心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负责全县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夯实工作责任。按照《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将旅游产业发展

列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并逐项逐级分解,层层落实,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作为考核乡镇、部门的重要内容。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各部门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四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双创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定位。一要科学定位旅游主题形象。旅游形象是一个地区旅游的“名片”,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做好旅游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旅游形象是这种文化形态的独特展现,是对旅游者心目中留下的基本感知印象。我县旅游形象究竟如何定位,打什么牌,才能成为最大的卖点,才能最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应。我们通过梳理旅游资源,以文化作为进入的主渠道,聘请专家、学者对“硒谷水乡、茶歌紫阳”形象定位进行再次分析论证,进一步从发展大旅游的视角,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形象本源角度,从资源品质的可开发性和潜在价值,以及与毗邻地区旅游主题形象差异性和开拓大旅游反差市场的角度来审视紫阳的旅游形象定位。二要科学定位旅游发展架构。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禀赋、资源分布、资源条件及潜在价值,综合考虑城镇发展脉络、发展轴向、大交通格局、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总体上应构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突出又顾及全县的有层次的网络格局,有效支撑起旅游产业的战略布局。三要科学实施旅游总体规划。《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三个节点专项规划一经县人大审议出台后,就具有行政和法律约束力,不得随意更改和半途而废,确保其法定性和严肃性。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和高品位建设,本着宁愿少些、也要好些的理念来确定项目,防止出现低水平上马,避免低层次开发,给景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洞河水上风景区、县城及真人宫景区、富硒茶观光园景区开发步伐,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我县茶歌文化、道教文化资源,做足“茶”、“水”文章,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一批具有民情风俗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旅游市场。

(四)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要求,逐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健全旅游景区配套功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行”方面: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农家乐发展,加快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五)坚持产业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力强的作用,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加快培育和

壮大产业新的增长点。要以“富硒生态、茶歌文化”为主题,完善规划和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汉江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连片发展好茶园、桔园等景观农作物,大力推进板石民居建设,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休闲观光园区,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和综合效应。

(六)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活力。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发展大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流程,加强监管。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要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尤其要加大统筹整合资源的力度,“捆绑”使用有关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核心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三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思路,积极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通过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吸引更多的民营资金参与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开发的多元化市场化投资机制。四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机制,大力引进旅游人才,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第二篇:关于全县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城建工委主任 郑子如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4月x日至1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能龙的带领下,对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到新安镇西门、建阳社区及县商务局、人民医院、科来兴公司等单位,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基本上了解了我县社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会保险工作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县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建立,不断完善,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加强宣传,人们参保意识不断增强。县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部门、企业、社区进行深入宣传。通过宣传,一方面增强了部门、企业做好企业职工参保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使企业职工增强了参保意识,真正了解、认可社会保险制度,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高参保的积极性、主动性。调研中,从我

们走访的企事业单位看,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认识都有一定提高,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主动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也较高。

2、积极扩面,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县劳动保障部门坚持把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明确职责、层层落实,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驱动、分行业推进等措施,着力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我县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止20xx年x月底,全县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9347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93家,参保职工29523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499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单位310家,参保职工19500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230家,参保人数13646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单位239家,参保职工11251人,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县劳动保障部门还积极做好破产、改制企业分流职工的社会保险续接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告知制度,通过政策引导,保持职工参保的连续性。

3、落实政策,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县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及其它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一方面加大各项社会保险经费的征缴工作,努力做到应缴尽缴。20xx年,全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9311万元、3556万元、270.4万元、52.52万元、27.9万元,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比支付均有结余。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现已累计结余14322万元,

既使停止征收,也可以保证养老金正常发放14个月。另一方面认真做好各项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赔付工作,发挥社会保险应有作用。如在养老保险金发放过程中,县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与财政、银行、邮政等部门联系,及时疏通发放渠道,确保了养老保险金不少一人,不欠一分,不拖一日地发到企业离退休人员手中,保障了全县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同时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4、强化管理,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努力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质量。县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社保业务经办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同时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经办能力,减化办理程序,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积极开展标准化社区平台建设。县劳动保障部门按照省、市规定,不断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新安镇8个社区已有两个社区经市劳动局达标验收,批准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标准化社区。调研中,我们实地查看了建阳、西门两个社区的标准化平台建设,两个社区无论是硬件建设、人员编制、档案管理都已能满足为本社区群众提供社会保险各方面服务的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在开展社会保险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劳动保险的认识尚不到位。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部门和企业对职工参与社会保险认识上有偏差。对为

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缺少责任感,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不为职工参保或者有选择性的为职工参保;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事业单位对职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较为重视,但对工伤、失业、生育等所谓小保险认识不足,参保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宁愿多拿点现钱,不愿参加养老保险,没有参保积极性。

2、社会保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县的社保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是与需要参加社会保险的城镇人口数相比,范围仍然较小。一些自由职业,企业下岗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比较困难,再加上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逐年提高,部分低收入参保人群中出现中止缴费,面临断保的现象。仍有许多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未能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我县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4149人,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只有382人。此外,还有部分部门和行业没有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3、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不少关闭、破产、改制企业未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或只参加了养老一项保险。这部分职工现在要求补办养老、医疗等保险的参保手续,但原企业已解体,加之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又模糊不清,补办保险困难较多。还有一些破产未改制企业,因经济条件差,企业拖欠各项保险费用及滞纳金数额较大,企业无力偿还。如县商务局系统下属的企业职工都未参加失业、工伤保险,少数企业参加了医疗保险,只有两家企业的养老保险交到20xx年底,全系统拖欠养老保险费用3

千多万元。另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因政策不明或经济能力不够,没能参加社会保险,如县人民医院职工都只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均未参加。

4、社保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我县社保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劳动保障部门部分工作机构编制过少,存在人力不足的状况,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基层社保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大部分基层服务站所,办公条件差,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满足需要。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工作宣传力度。县人民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开展一系列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活动,运用多种形式,把各项社保政策法规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要注重政策法规宣传的针对性,通过宣传,切实纠正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和观念上的误区,强化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依法缴纳社保费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加社保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要进一步做好社保的扩面、征缴工作。县人民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健全机制,做好社保扩面、征缴的各项工作,努力扩大社保覆盖范围,特别是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要继续加强社保费用征缴,要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措施,依法扩面,强化征缴,对恶意拖欠社保费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强制征缴,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积极探讨解决

跨地区社保关系接转衔接的问题,消除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

3、要研究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对国有破产关闭和已改制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遗留问题,特别是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尽快加以解决。同时要配合一些老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切实做好改制企业职工参保工作,保证我县企业改制工作平稳进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工作水平。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狠抓社会保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全体参保人员的社会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社会保险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切实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要加强对经办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规范服务行为、公开办事程序、公正执行社保政策。把我县社会保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