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

<师说>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停顿。 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2.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2、形容词作名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3、名词作形容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 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四、实词【一词多义】

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2)无 1.无贵无贱:无论 2.圣人无常师:没有

2.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3)、传 4)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师道也: 道理

1.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2.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五、虚词【一词多义】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六、【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译: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3、判断句: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 而耻学于师。 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 (士大夫)则群聚而笑之。

七、【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 可予不:(不,通“否”。)

?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 设九宾于廷(宾,通“傧”,接引宾客的人,傧相)

二、古今异义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谦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卑鄙下贱有鄙视,轻视义

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

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

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14.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

16.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17.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 害病;灾祸)

18.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19.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负 2.以

①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⑤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

3. 使

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4.引 ④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①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5.幸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侥幸)

6.徒 7.于

① 徒见欺 (白白地) ① 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 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② 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8.见 9.因

① 徒见欺(介词,被,受) ①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10.顾 11. 欢

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 顾吾念之(只不过)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③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12. 乃

④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⑤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2.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⑾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归璧于赵(归,使……归)

②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 毕礼而归之(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⑤ 臣舍人相如止之曰(止,使……止;阻止)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6.形容词作动词

①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②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③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②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

③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①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②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③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

2.宾语前置句 何以知之(以何)

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三)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被) ②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四)省略句

①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②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③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④ 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⑤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

(五)固定句式

1.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

2.独……哉:难道……吗,表反问

例:独畏廉将军哉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第二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总结

廉颇蔺相如列传

出自本文的成语

将相之和

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前倨后恭)

关于交友的熟语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会变心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结交的朋友。 竹马之交:幼年之交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以德为主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上去平淡,实际上很重道义的朋友。

肺腑知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金兰之交:兄弟般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一、虚词

因:

①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④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以:

(1)勇气闻于诸侯 (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皆以美于徐公 (7)(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8)(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 (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10)越国以鄙远,吾知其难也 (1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3)作《师说》以贻之 之:

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顷之,烟炎张天。

乃: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④良乃入,具告沛公。

⑤设九宾于庭,臣乃敢上璧。

二、实词

负:

③ 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 颇闻之,肉袒负荆 ⑥身负重伤。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徒:

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幸 :

①王亦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三、句式

1.君何以知燕王 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3.求人可使报秦者

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赵王以为贤大夫

6.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8、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9、而幸于赵王

1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2、我为赵将 13、设九宾于庭

14、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5、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7、 吾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8、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9.洎牧以谗诛

20、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21、大王来何操? (司马迁《鸿门宴》)

22、沛公安在? (司马迁《鸿门宴》) 23、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24、不然,籍何以至此? (司马迁《鸿门宴》) 2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26、惟利是图 惟命是听 马首是瞻

四、古今异义

(1)于是王召见 (2)请指示王

(3)于是相如前进缶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5)明年复攻赵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7)王不行

(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五、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 (2)左右欲刃相如

(3)使其从者衣 (4)如前进缶

(4) 秦王寿 (6)上璧

(7)而相如廷叱之 (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9)发上冲冠 (10)西入秦

(11)完璧归赵 (12)宁许以负秦曲

(13)毕礼而归之 (14)绝秦望

(15)且庸人尚羞之 (16)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通假字

⑴可与不 ⑵拜书送于庭 ⑶召有司案图 ⑷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⑸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