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十一五”总结与“十二五”展望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此次县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要求,下面我就县“十一五”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作如下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十一五”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万元(预计),完成规划数万元的%,较增加16862万元,年均增长17.58%,;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263元(预计),完成规划数1509元的149.97%,较增加1111元,年均增长19.29%。二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的33.7万亩调整并稳定在38万亩左右。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71万吨(预计),完成规划数3.85万吨的148.31%,较增4727吨,年均增长1.86%,农民人均有粮始终保持在400公斤以上。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共完成各类中低产田地改造2.1609万亩,完成投资2408.46万元;建成亩产达400公斤以上的高稳农田5.984万亩。四是科技推广应用成效明显。20xx年全县良种覆盖率达90%,科技覆盖率达75%,分别较提高了5和7个百分点,科技推广的应用为稳粮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五是农业产业化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通过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20xx年粮经比例为81:19,粮经比例趋于合理,重点发展形成了以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咖啡、马铃薯、草果等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群。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之一。六是劳动者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共累计培训农民20万人(次),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时期的38%上升到45%。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一是政策惠农。“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着实让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看得见、算得清、摸得着的实惠,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项目强农。五年来,我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有效解决了我县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三是科技兴农。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动摇,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不动摇,坚持“领导负责、部门协作、各业支持”的举措不动摇,坚持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不动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四是依法护农。严格市场准入,常年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定期组织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净化农资市场,规范经营行为,依法维护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五是龙头壮农。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植了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企业”的运作模式,在有效地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产业化水平、农产品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拓宽了农民增收入渠道。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任务艰巨,增收渠道不宽,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收入增长始终依赖传统的种养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性补贴和转移支付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务输出工资性收入增长等因素。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农业防灾避灾抗灾能力弱。四是规模效益不显著,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缓解。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六是农业投入不足,难已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巩固和发展“十一五”农业发展成果,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

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努力探索培育农民增收稳定、发展长远的农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调结构、强基础、建支柱、育财源、促增收的目的。

(二)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根据“一体两翼”的地理格局和立体气侯特点,分别在高、中、低海拔三个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优产品结构,着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既:在738m—1400m之间的低海拔沿江低热河谷带,以上江、六库、大兴地、称杆、古登、洛本卓为“一体”的六个乡﹙镇﹚,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巩固和发展壮大近年初具规模的各特色产业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扩大优质稻、香料烟、甘蔗、蔬菜、草果、马铃薯、咖啡、蚕桑等附加值

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1400—1600m之间的中海拔半山区温凉带,以老窝、片马、鲁掌为“两翼”的三个乡﹙镇﹚(含一体中部分乡镇村组),重点抓好马铃薯产业开发,实现玉米良种化和加快科技应用水平;在1600—2200m之间的高海拔山区冷带,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重点抓好草果、重楼和云黄莲等中药材,建设中药材基地促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村经济总收入75700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期末农民人口数以150035人计)4463元,比20xx年增加元,年均递增14.56%;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粮经比例由20xx年的81:19调整为20xx年78:22;粮食总产量达62989吨左右,比20xx年增5938吨,年均增长2%;水产品总产量450吨,年均递增9.95%;期末人平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14公斤;水果、蔬菜、茶叶总产量分别达到15304吨、165999吨、895吨,年均分别递增3.8%、3.37%、4.0%,期末人均占有量分别为72.87公斤、790.4公斤、4.3公斤。

三、“十二五”农业工作重点

(一)大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和油料、茶叶、中药材精深加工,扩大蔬菜、水果和蚕桑等产品的加工规模,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使我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二)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流通型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各方支持,做大做强我县原有的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同时,进一步抓好中药材、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8个省级龙头企业。同时建立蔬菜、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20个。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健全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到20xx年,累计完成技术技能培训500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7万人(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22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四)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建设区域性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县有区域、乡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到20xx年,形成优质水稻、优质脱毒马铃薯、优质玉米等生产基地4个,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以上。形成优质水果、优质水产、优质蚕桑、优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8个。

(五)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稳定农村社会和谐。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的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途径、新

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各种资源要素,调节农民收入二次分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好农民合作组织项目、集体经济项目,壮大农村经济。

(六)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及基础能力建设。以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高动植物病虫灾害有效预防和快速扑灭能力为重点,实施“沃土工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种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完善病害控制手段,减少病虫害发生,保障种子质量,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县“十一五”的农业发展规规划已全面完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认真总结经验,力争使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以农业增长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成效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步伐。

 

第二篇: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县发改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实现县域经济向区域发展跨越”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做好“五块文章”,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现将我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多筹善谋,做好经济综合文章。一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各年度年初,我局在对全县上一年度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对下一年度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行业发展走势进行客观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多次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合理地编制完成了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经县政府审核并报人代会讨论通过后,五年来执行情况良好。二是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客观地开展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全县各项决策工作提供依据。三是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体系执行情况良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提交人代会通过,由发改牵头编制的《三门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三门县三大产业平台发展规划》、《三门县健跳港区龙山作业区开发利用规划》均已完成评审,《三门县“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进入评审,《三门县健跳港口岸扩大开放规划方案》已纳入市“十二五”扩大口岸开放规划。各部门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相继完成,会同纲要已相继付之实施。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五年来,县城医疗资源整合工作已完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每年已按计划完成。

(二)审时度势,做好产业发展文章。一是抓好工业经济的调研工作。当前,深入各工业集聚区调研,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各开发区(园区)的整合工作,力争把原浙江三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为浙江三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近年来复杂的经济形势变化,对各年度全县各项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完成季度及半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定期牵头经贸等有关部门,对全县年度投资上千万元工业性投资项目进行专题调研,排摸问题,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近五年来,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当前我县重点工业区块(园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三门县开发区整合提升的调查报告》、《三门县20xx年上千万元工业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调研报告》等12篇调研报告。二是做好对骨干企业的服务。实行领导班子、科长与骨干企业联系制度,深入企业,做好产业项目包装、审批、申报服务,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加强重点工业区块、重点工业项目综合协调,协助有关单位妥善做好政策处理工作,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五年来,

“三变”、“紫金港”等20多家企业项目相继获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其中,仅20xx年上半年,“亚达”、“爱力浦”等7个企业项目分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项目、中小企业专项等国家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累计争取到国家项目补助资金2250万元。三是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针对各年度市对县考核的沿海产业带各重点项目,积极与重点区块及乡镇衔接沟通,

加强对各工业区块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管, 实行专人统计月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做好跟踪服务,

对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呈报,竭力解决,各项指标均按计划完成。截止今年x月底,沿海产业带累计开发726公顷,基础设施投入10.4亿元,投产企业106家。四是配合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编制产业引进指导目录,开展产业政策和导向宣传,加强招商项

目及“回归工程”企业的跟踪服务,依托县滨海新城做好引进项目筛选工作。五年来,对健跳液化天然汽储运中转项目、中德合资天铁集团地铁配件等一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对船舶产业项目重组工作进行综合指导,支持船企联手组合,兼并扩容;先后与上海、北京等地台州、三门商会进行联络了解,更新动态项目库;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第七次南北协作大会筹备工作,“回归工程”项目到位资金五年累计达10.2亿元。今年,已对游艇俱乐部等10个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进行包装上报,争取列入市重点推介项目册。

(三)克难攻坚,着力做好项目投资文章。

一是推进项目前期。按确保开工、争取开工和重大前期这一梯次结构进行筛选优化,建立投资上500万元以上政府性投资动态项目库,为项目的包装申报、招商引资、实施转化做好基础准备;积极沟通,多方协作,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五年来,74省道南延、健跳一级渔港码头、洋市涂围垦工程、水上游艇俱乐部、金洋涂围垦工程、74省道北延等一批前期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或进入实质性阶段。上半年,列入20xx年市考核5个重大前期项目中,入城道路城北至晏站工程、海游中学整体搬迁工程、党校迁建工程均已完成考核任务,74省道北延台州三门园里至宁海一市段公路工程已完成省发改委立项批复,洋市涂围垦工程已完成可研评审上报省发改委待批复。二是加强项目监管。实行项目推进月报制,与相关部门联动,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每年的县重点项目集中推进现场会后,组织督查,着一整改落实,并形成了《规范投资管理体制,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留死角查找问题,分类分层破解难题》等近10篇重点建设调研报告。五年来,266个县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38.2个亿,累计完成投入140.8个亿,各年度基本按计划或超额完成了计划投资目标。客运中心、首府广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20xx年,73个县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3个亿,截止6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完成计划的42.3%,剔除核电投资,县本级完成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33.9%。在项目变更管理中,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力求规范、透明、公正。自20xx年政府性投资项目办法实施以来,共受理海沙线等项目变更事项43件,变更额13486万元,完成报批40件,最大单次核减投资额535.7万元,节约了工程造价。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和申报等“功课”,寻找机遇,挖掘项目,主动对接,20xx年至20xx年x月底,共向上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5227.5万元,涉及农业、工业、教育、文化、卫生、旅游、金融、服务、管理等9个方面116个项目,缓解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压力,中医院、滨海新城污水管网工程等一批公建项目相继建成,有效促进了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另外,8个亿企业债券项目经近两年的努力已于20xx年x月x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现已进入发行运作程序。四是不断推进墙改工作。宣传墙改政策,组织对烧结砖企业排查摸底,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进行督查;加强墙改专项基金管理,按规定预缴,按要求验收,按软件返退;加大扶持发展新墙材企业力度,做好省专项补助(贴息)资金申报工作。“十一五”期间,共收取墙改基金2871.42万元,返退311.1万元,专项资金补助74.5万元。今年上半年,新墙材产量0.45亿标砖,其中水泥砖0.37亿标砖,粘土多孔砖0.08亿标砖,水泥砖占新墙材84%;共收取墙改基金19项201万元,返退3项44.84万元;三门易建建材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块页岩和粉煤灰自保温烧结砖生产线项目动工建设,填补了我县墙改规模企业的空白。

(四)热情服务,做好惠民为民文章。一是努力提升项目审批服务。优化服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行政审批再提速,目前,核准类项目审批时间考虑到行业许可设定为三天,其余项目均压缩为两天。20xx年至20xx年x月底,共办理项目审批1049件。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议书125件、可研132件、初步设计68件、年度建设计划112件;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备案(核准)612件。同时,上报省市审批的17件。二是切实加强物价管理。落实清费减负政策,重点开展涉农和涉企收费检查,进一步做好民生商品价格的监测,严格规范收费审批的程序和成本的审核,不断优化价格认证体系。近五年来,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收

费的年度验审工作,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和咨询事项103件,每年的办结率均在95%以上,对项目收费价格核定127次,受理公安、法院、市场等价格鉴定业务1068件,鉴定标的10583.17万元,充分发挥了价格管理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认真抓好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完善仓储工作管理机制,扩大粮源基地,开展储备粮油轮换和“一符四无”粮仓鉴定工作,做好为农服务、军粮供应和拥军慰问工作。20xx年至20xx年,新增储备粮规模20xx吨,总规模达1万吨,轮换储备粮23000吨,储备食用油规模达75吨,仓储设施及维修投入资金达364.24万元,投资1800万元、仓储规模120xx吨的六敖中心粮库投入使用,无粮食安全事故。

(五)廉洁高效,做好队伍建设文章。一是加强班子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等活动为载体,定期组织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文化、法律、法规知识,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政策性、思路性、方向性问题,为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涉及年度工作计划、项目上报等重大工作,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审议,集体决策。五年来,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办公环境,切实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热情服务,不断提高发改工作效能。近五年来,参加发改系统培训51批次,牵头组织编制《三门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三门县燃气专项规划》、《三门县龙山岛开发利用规划》等各类重大规划32个,形成《从河谷时代迈向海港时代》、《化危为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我县四大船舶区块建设推进情况及措施建议》等调研报告53篇,圆满完成“三会”《要求对农家乐电价调整的建议》、《切实加强牛头门海岸线资源保护刻不容缓》等25个提案(议案)的答复工作,编辑发展简报72期、重点建设简报36期。三是加强作风建设。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加强项目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中层干部述职述评”、“文明在行动”等活动,尽心协助解决粮食系统职工信访等积案,主动帮助解决企业、农村土地、资金、政策处理等实际问题。近五年来,落实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入村进企破难题》、《县发改局项目管理“四步曲”》等37个活动被新闻媒体报道,相继荣获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省价格举报工作优秀单位、省“三星级”粮食储备库、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先进县、省经合工作先进单位、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省以上荣誉称号。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

县发改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贯彻县党代会、“两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动员全局上下紧扣发展和改革这一主题,科学谋划,创业创新,不断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做好参谋,努力开创三门“十二五”经济赶超跨越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研究,谋划县域发展思路。积极做好经济形势分析,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拓展分析材料来源,提高经济形势分析材料质量,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突出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年度主要调控目标,攻坚克难,提前规划,实是求事地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统筹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实施。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提交人代会通过,三大产业平台规划、“十二五”重点工程规划将呈报县委县府通过,服务业发展规划抓紧修编;加强衔接协调,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的宣传实施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对每年度、各阶段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

(三)抢抓机遇,推动产业发展步伐。以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协助抓好各开发区(园区)的整合提升、临港(岙口塘)区块的开发和利用、沿海工业城配套服务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橡胶集聚区建设;抓好对投资

上千万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强监管,当好参谋,做好项目审批,争取扶持资金,促进转型升级;抓好服务业的规划制定、商业布局、金融提升等系列服务工作,引导发展有特色优势的现代服务业。

(四)积极谋划,促进重点工程建设。深入调研,积极谋划,做好重点项目预安排;以74省道北延等项目为抓手,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试行重点建设项目代建制,加强重点工程稽察;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政府投资项目变更管理;协助县委县府抓好重点工程的考核和奖罚工作。

(五)主动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多渠道、多层次了解掌握国家投资信息,认真研究政策,寻找机遇,挖掘项目,主动对接,完善项目前期手续,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

(六)积极稳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提高海游、健跳、六敖等省级中心镇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集聚辐射能力;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政策性涉农保险工作。

(七)积极主动,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三门籍在外企业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做好“回归工程”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抓好“总部经济”建设;加强与三门在外商会的联系,做好产业政策导向的制定和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立,注重项目包装、推介、审批等服务工作,着力吸引一批重量级项目落户。

(八)落实职责,做好粮食安全工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不断探索粮源基地建设模式,继续做好储备粮油的轮换和仓储工作,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粮仓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为农服务和军粮供应工作。

(九)加强监管,做好物价监管工作。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加大收费专项检查力度,严肃查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不断提升收费验审工作质量,着力优化价格鉴定认证工作,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平台的作用。

(十)严格要求,加强机关内部建设。抓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严格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执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建立惩防项目体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发改干部队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