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试述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摘要:

护理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即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则来解决护理实践和护理科学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 护理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实际上也就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学问。处在医疗卫生事业前沿的医务人员,每天接触各种疾病与死亡,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身心常不能得到有效放松。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高技术、高风险、高付出的从业者,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这可能会使他们体会不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从而引发医护人员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伦理学冲突,甚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精神躯体症状不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护理。

正文: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整个医疗工作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护理工作也应遵循整个医学道德的原则,但是,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也有一些特殊的道德要求:1、树立高尚医德情操;2、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3、一专多能,团队协作;4、增强对病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美德论、义务论与功利论。义务论就是确定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把医护人员的行为限定在合理范围内的理论。护理美德与护理道德行为紧密相连。它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修养,锻炼而逐渐形成病人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的伦理观。它的运用充分发挥医学的整体效应,更好地指导医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文以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及其护理伦理道德要求进行探讨,从目前我国医护人员的护理伦理工作基本理论,规范,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护理工作者提高护士职业水平和护理伦理道德素质相结合的能力,并贯彻到护理实践中,以期达到促使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1、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

卫生部门公布的一项对广州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37.02%的医护人员有挫败感,近六成医生和护士认为社会地位低。研究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护人员,发现他们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多项因子得分都高于国内常模。调查发现,护士

组在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医生组。这可能与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更多、发生摩擦的可能性更大有关。总体来说,我国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2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

2.1焦虑和抑郁医护人员的焦虑和抑郁常来自于压力,这些压力与高风险的工作性质和高负荷的工作量有关。他们常面对疾病与死亡等负性情境,缺乏必要的放松,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研究表明,无论在健康人群还是轮班人群中,疲劳都通常伴随着焦虑。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是抑郁的高发人群。Ahmed关于医学生抑郁和焦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28.6%的医学生有抑郁倾向,28.7%的常常有焦虑感。这可能与课业负担繁重、角色转变适应不良和竞争过于激烈有关。

2.2人际关系不协调在医护人员的人际沟通中,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是医患关系。医学伦理学认为医患关系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而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逐渐缺失,个别媒体过度地进行负面报道,患者及其家属的过高期望与医疗水平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医患纠纷屡有发生,甚至发生暴力事件。有调查显示,全国有7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护人员的情况。

3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3.1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片面认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医学伦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往的人文关怀将重点放在患者身上,而事实上,医务人员也需要社会对其心理状况和生存压力的关心。因为他们不但要完成日常高强度的工作,还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他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繁重的任务加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能使他们的价值感和被尊重感得以实现。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医护人员在心理上并未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关心和充分的人文关怀,这是导致他们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证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情绪变化经历了从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到有建设性或兴奋体验的过程。研究显示,非典事件中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以抑郁为主;高达80%的医护人员为自己不能有效治疗SARS而感到自责。认为,SARS期间医务人员与家人长期分离并冒着生命危险,常常变得焦虑不安。

3.3特殊的服务对象不同科室的患者不同,医护人员所要处理的问题也不同。在综合性医院,以精神科和急诊科的患者较为特殊。

3.3.1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有较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对医务人员常有言语伤害和身体攻击,且时常发生患者自伤、自杀和逃跑的现象,还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研究发现,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精神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但某些研究人员认为,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精神科医生的心理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这与他们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有关。

3.3.2急诊患者。急诊科患者具有无规律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加上急诊科医疗缺乏连贯性,医疗纠纷较多,使得急诊科医务人员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

3.4不规律夜班夜班打破了人正常的生物节律,使身体机能发生紊乱,对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表明,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在躯体不适、抑郁、恐怖因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白班护士。

3.5缺乏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可减轻应激反应。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越多的个体,越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越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反之亦然。还有研究显示,已婚医务人员比未婚者心理健康水平稍高,这可能与来自于配偶的支持有关。

综上所述,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伦理学必要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的发展目标已经由治愈疾病转向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因此,在新医学目标的大背景下,健康伦理是医学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其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更是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并使之适应人类健康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健康伦理教育健康伦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孙思邈特别提倡的思想,他强调以德健身,要对全民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与健康信念,从而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预防疾病,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最终促进健康。孔子早在孙思邈之前也提出了“健康伦理”的思想。他认为健康伦理旨在培养人们守礼、以理制欲、中庸等道德规范。孔子与孙思邈都认同并强调“以德健身”。守礼可以使人和谐相处;以理制欲能够使人在利益和欲望面前保持清醒理智;中庸要求人们适度地表达情感,对外界各种刺激能及时调节和控制,保持身心平衡。由此可见,健康伦理学的教育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红 护理伦理学[M] 中南大学出版社20xx.06.01

2、陈倩冬 护理伦理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xx.06

3、王亚棠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xx.01.

 

第二篇:教师教学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教学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张馨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25)

摘 要: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变量。已有研究表明,它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初步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1)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含义、结构;(2)教师教学效能感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效能感;实际应用

20世纪xx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探讨教师内在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同时,从实践角度,作为教师进行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并直接决定着教师教育的基本态度、策略和方法等,进而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1】

一、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含义及结构

最早的教师效能感研究是由Armor和Berman(1976,1977)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研究”中进行的。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他们的教学效果之间密切相关。人们把这种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和大量的访谈研究,研究者提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成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学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一般教学效能感随教学时间增加,有降低趋势;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一种上升倾向。 【5】【4】【2】【3】

二、教学效能感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方法、手段的作用

1.教学效能感帮助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效能感高,不仅能激发教师上课的动机水平,而且对教师上课的投入程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并真正决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另外,教学目标一定是由一系列层次不同的子目标所组成,而教学效能感本身就有层次性,所以,在教师自设的教学目标中会无形的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机智、教学原则等的贯彻。

2.教学效能感帮助教师选用教学策略

效能教师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在策略运用中能根据自身特点,把常人使用的教学策略适当改造,转变成具有本人独特教学风格的策略。此外,有效能的教师会对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不仅了解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等,而且还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水平。

3.教学效能感促进教师对课堂的监控及自身教学行为

要能有效运作所选择的教学策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的监控能力。效能教师能引导学生迅速建立明确的课堂计划,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时间管理,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从而在既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并且,效能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通过适当运用观察、互动、作业等手段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内容;能够关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对完成教学目标有影响的活动。在反复地对自身

原有经验进行全面反思的同时,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产生新的教学创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

教师教学效能感越强,其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也越强。在特定教学环境中,当教师面对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时,教学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应激状态、情绪反应。即使在较大的困难面前,高效能感教师也会热情饱满、心情愉快。

(二)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教学效能感影响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确立的角色,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同样,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大多具有自信、专注、理性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通过平时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学生日常学习中,他们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学习风格,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高教学效能感教师可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

学校教育影响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生具有向师性,无论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达出来的对学生学业方面信息的评价,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对于在教学中自信满满、有条不紊的教师,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而一个效能感低的教师,总会对自己能肉获得教学成功产生质疑,那么他就自然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教学效能感中教师的信念结构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帮助

教师所具有的信念结构是学生形成自我效能感的非言语劝说,有特殊的意义。教师教育信念主要包括教学效能、知识性质、自我知觉等。高效能感教师会让自己更关注教材内容和教学技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这些潜在的影响远非能力、身份所能达到。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 教师与儿童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85.

【2】 Ashton P T. Motivation and th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In: C. Ames, R. Ames(Eds.), Rese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Vol 2. The classroom milieu.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1985: 141-174.

【3】 Gibson S. Teacher efficacy: Aconstruct b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4,76(4):

569-582.

【4】 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7, 37: 122-147.

【5】 余国良, 辛涛, 申继亮. 教师教学效能感: 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心理学报. 1995, 27(2):

159-166

【6】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教育研究,1994,(10):16-20

 

第三篇:护理伦理学论文

护士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哪些重要意义

摘要

目的:促使社区护理工作者提高护士职业水平和护理伦理道德素质相结合的能力,并贯彻到护理实践中,以期达到促使社区护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内容:本文就社区护理的特殊性及其护理伦理道德要求进行探讨。结论:社区护理专业更需要护理伦理來提供护理专业人员一项道德的指引。具体要求:1 树立高尚医德情操。 2 严守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法规。3一专多能,团队协作。4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伦理;结合;发展。

前言:社区护理是促进和推进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集预防、保健、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服务。在目前社会变化十分迅速和复杂的情况下, 社区护士肩负着保证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然而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从而决定了社区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特殊的伦理道德要求。为了适应“20xx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职能必须不断拓展,其服务必须跨出医院,迈向社区,进人家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发展的趋势,社区护理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卫生部19xx年第 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护理,满足社会需求。在国外 ,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社区护理已发展得很好。而在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而且因为许多因素的干扰.发展也比较缓慢。特别是社区护士大多是未经过专门社区护理培训的退休临床护士和没有临床经验的新护士,他们对社区护理的特殊性及其更需要护理伦理来支持指导不了解,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故护理伦理无法很好地结合于社区护理中,从而导致了社区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进一步就延缓了社区护理的发展。不管是从国际大趋势还是从国内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来看,现代护理伦理学在社区护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正文: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由点到面逐步展开。面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格局,讨论社区护理服务和研究社区护理伦理道德的特殊性已成为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1 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及护理道德的基本规范

1 .1 护理伦理的概念[1] 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护理科学发展的实际,研究与探讨当代护理道德的科学。它是护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管理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1.2对伦理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伦理观必然产生。护理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及医学、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水平等,都具有其它社会意识起不到的能动作用。

1.3护理伦理道德有其特殊的要求,其内容:护理人员要具有(1)爱业、敬业、自尊、自爱、自强、自制的情操;(2)良好的语言修养,学会使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治疗性语言、保护性语言;(3)得体的行为举止;(4)端庄的仪表;(5)态度认真、技术求精;(6)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7)廉洁奉公、遵纪守法;(8)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2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工作特点

2. l 社区护理[2]是结合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理论 ,应用于促进和堆护群众健康 。它是一种全科的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它不限于为某个特别的年龄群或诊断,而是提供连续性的服务。

其主要职责是视人口群体为一整体,直接向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护理,以使全民达到健康,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卫生教育和管理、合作及提供连续性照顾来管理社区中个人、家庭和团体的健康。

2. 2 社区护理工作特点

2 .2. 1 全方位、立体性的综合性服务 护理的对象是社区所有的人;服务的内容是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的服务;服务的层面是生物 、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服务的范围以人为中心 、家庭为单位 、社区为范畴的服务。

2. 2 .2 连续性服务 是从生到死 (生命周期 ),从健康到疾病全过程的连续性服务。

2. 2 .3 协调性服务 发掘、动员 、利用各种资源服务于病人 ,包括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各类医疗资源。

2 .3 服务对象 WHO提出社区护理应以“社区内弱势团体(老弱残障)为优先服务的对 象”。[3]

2 .3 .1老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社会化的养老需求将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xx年x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龄产业与政策研讨会的相关报道,我国到20xx年,老年人口将发展到3.1亿,约占总人口的20.4%。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且家庭结构小型化,使独居老年人家庭不断增多,随着家庭内部资源的不足,家庭养老的成本上涨,传统的家庭照顾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寻求家庭外源的帮助来解决养老的根本途径。因此,社区护理为其首选。

2 .3 .2 妇女、儿童、残疾人 20%以下的社区护士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妇女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营养宣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但面向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各项服务都不是社区护士目前的主要工作内容,社区护士只是有时参与其中的部分工作。

2 .4 社区护士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八成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专业培训。一项针对我国11省(区、市)的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专学历的护士占到66%-0%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她们的知识结构、业能力和专业层次比较单一和滞后,社区护士的培训成为保证护理质量的当之急[4]。

3 社区护理工作中伦理道德要求

3 .1 树立高尚医德情操

3. 1 .1 无私奉献 社区护理工作困难多,名利少 ,效益大 ,但见效慢,社区护士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救死扶伤,赤诚济世,不图钱财,清廉正直 。在社区护理中,护士角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多的是病人和家属的健康宣教者,咨询者和管理者。往往要走街窜户的护理服务,有的病人不理解志度不好。这样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宽容豁达的胸怀和无私奉献崇高的献身精神。在护理工作中,必然要与病人接触,因而被传染的机会也就多。除加强隔离消毒和自我保护外。只有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才能深入患病人群中扑灭疾病 。作为社区护士,要以社区人群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一心为公、无私奉献。

3. 1.2 真诚服务对象多是健康人群,求医愿望淡薄,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人民群众。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这就要求护士要真诚相待.主动地为社区群众服务,热心地为他们查病、防御疾病 ,用自己的真诚之心感化他们。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同,令自己的工怍得以顺利开展。

3. 1.3 强调慎独,自觉选择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监督作用弱,而且社区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独挡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评价,都靠自己去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选择高尚的道德追求;如何在无人

监督的情况下,一丝不苟,做到“慎独”;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服务对象,做到一视同仁;如何在繁琐、具体、紧张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耐心,这都有鞍于自觉的道德选择、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很强的道德实践能力。

3. 1.4 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 由于社区成员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其健康需求多种多样,上述情况决定了社区护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尊重病人,同情关心病人,视其如亲人,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在这点中尊重病人隐私尤为重要。例如,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稍不留意,就可能表露出对病人的看法,泄露病人个人的隐私,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以至影响社区护理的开展。 3. 1.5 良好的语言休养 语言交往是对病人实施护理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提供给病人的语言刺激是优是劣 ,其反应和效果截然不同。良好的语言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粗劣的语言产生的却是致病作用。因此在社区护理中护士应该同情尊重,循循善诱;积极关注,耐心倾听;捕捉信息,及时反馈;适时发问,打破沉默。

3. 2 一专多能,团队协作

3.2. 1 知识面要广,要有过硬的基础护理知识。还要掌握内、外、妇 、儿 ,一般疾病的护理常 规,以及心理护理论理学、社会学、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社会知识 .给 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3.2. 1互尊互学, 团结协作 在社区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互敬互学 、取长补短 、同心同德 、团结协作关系是牡区护理伦理道德中的一条重耍的行为规范。做好社区护理,取决于社区群众密切配合 ,取决于各部门 、各单位、各地区的密切配合和各级领导的支持,更需要社区护士、医技人员的同力合作。为提高社区护理的质量,必须技术上互相搭配,工作上密切合作,在工作中侬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努力为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4]。

3. 3 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 严守规章制度既是维护病人利益的要求,也是由护士工作具体、琐碎的特点所决定的。社区护理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与整个医学的法律同题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社区护理人员用法中应做到: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新刑法中有关护理部分;提高自己守法的意识,把遵纪守法作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要勇于监督检查,运用国家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3. 4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 社区护理道德是指护理人员在社区护理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5]。在通常情况下,社区护理的对象是健康人群,他们往往对社区护理工作缺乏迫切感和渴求心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护士的道德责任感的高低对社区护理质量起决定作用。作为一名社区护士,要牢固树立对全社区负责是社区护理道德的核心思想,并此为荣。

结论:有人类就必然有护理,有护理就有伦理问题。护理学是在护理中大声和发展起来的,护理实践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由于护理的侧面不同,护理理论家创立了许多护理理论和模式,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十分完善的理论概念。随着护理实践的发展,护理有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认识,使护理尽可能地为病人和健康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社区护士的伦理道德素质对护理质量的高低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在工作中应认真遵循医德规范,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者。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社区护理和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外,更要在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以护理伦理为一项道德的指引,切实将树立高尚医德情操;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一专多能,团队协作;增强对社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等护理伦理基本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护理学向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国恩.实用医学伦理学济[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I990,4

2赵秋利.社区卫生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7

3.张振香.日本的社区保健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2):97-9.

4. 韩丕绪,袁金环,刘长玉 .现代护理伦理学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5,5(10):70-71

5.郭照江.试论社区护理道德的特殊性[J] .山西护理杂志. 1999,13(4):139-140

6.曹亦农,朱秀萍,谢征.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与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xx,3(1):33-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