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个人小课题是实施方案

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我校全面展开,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并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来。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者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科、许多老师在合作探究环节还很茫然,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不懂得什么时候探究、探究什么、怎样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探究的意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问题或者价值不大的问题,或者现阶段学生根本无法探究甚至解决的问题,或者本来就是科学家或相关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却设计、引领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结果不是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就是严重冲击了所学的重点。尽管过程上说个别问题确实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形成,甚至提高了其思维能力,但是,就整体而言还是偏、难、怪,严重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能力。因此,精心研究如何进行高效合作、科学探究,是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小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研究和行为研究,具体研究步骤,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4月份—— 听课、反思、梳理、归纳。我们在积极认真听取高一年级所有课的同时还广泛听取了其他学科的改革课,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老师的具体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将听课得来的一些经验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做法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同班型认真反思,在反思的同时认真梳理,在反思后认真归纳,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合我们年级学情特点的一系列操作方法。

5—6月底,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反复实践、验证那些操作方法,同时不断优化。作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的小课题,我们本阶段用时两个月,着重解决了4个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探究,探究什么问题,怎样把握探究的分寸,怎样加强合作探究的具体指导。实践研究、行为研究,都必须重视具体的实践性,即一切假设都需靠实践来检验、证实,一切结论都必须从实践中得出。我们在这两个月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学习者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困惑,通过组织座谈会、个别谈话、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周测成绩等有效途径精心分析各种假设与操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尽管两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个人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小课题,历时3个半月,我们在各个方面共取得了4项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是预期的。

1.适时相机探究。张小燕老师所负责的研究角度“什么时候进行探究”,通过大量听课、反复调查、反复实践,发现很多老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比如有的老师就认为所谓探究就是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交给学生、一切放手交给学生去操作等,而并未真正理解“合作探究”的精髓,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也严重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甚至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种事先就在导学案中设计好的所谓合作探究大多是大而空的,从学习者认知水平与能力角度审视,要么过难,要么根本就不具备探究价值,要么即使探究了学生也不会有所收获,仅仅是浪费时间。再有就是,很多老师按照导学案所设计的环节与步骤进行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落实就急于进行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结果导致在探究的过程收获甚微或者根本就没有收获。还有就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探究,我们老师就主观地阻止,从而使探究的深刻性、广泛性大打了折扣,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学习者的积极性。此外,还有的老师不是如上所述,而是随机地安排一些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因为缺乏周密的思考与精心设计,这类探究往往半途而废,或者限于偏、难、怪的误区。

适时相机探究包括5层意义: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在大多数学生已经尝试了自行探究却未能解决问题时进行探究;因为好奇心理,学习者渴望更多地了解时组织探究;学科内综合性知识与能力要求较强而学习者个人难于解决时进行探究;需要有效激发学习者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时进行探究。

2.探究能够开启思维、启迪心智、提升能力的问题。杨继红老师所负责的研究角度“什么问题应该探究”,通过认真比较、反复实践,总结出如下问题应该是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最值得探究的:

①基于文本又高出文本的问题,应该探究。这类问题往往是各类考试命题的关注点,因为它既是所学又是对所学的升华,尤其侧重对所学的灵活运用。

②能够开启学习者思维的问题,应该探究。所谓开启思维,就是通过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灵感,能够真正激活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进行深入学习。

③有利于真正提升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问题,应该探究。能够提升学习能力的问题,不是简单知识的重现,也不是简单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探究这类问题既能真正夯实学科内的重要知识,又能有效地运用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④能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探究。这里的生成不是教师强行加给学习者的,而是通过真正的合作探究学习者自行生成的,而且它能够利于所学的深化和细化。

⑤能够充分暴露所学缺陷与不足的问题,应该探究。尽管对这类问题的探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探究这类问题能够帮助师生认识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而起到警醒作用。但是,探究这类问题时,教师必须充分设计,力争充分把握学情,能够充分驾驭,从而保证探究的目的性和

 

第二篇:怎样写课题中期报告

怎样写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科研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 科研进度报告由课题名称;a.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支持的经费等);b.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c阶段性成果.d.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e.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报告质量的关键所在。

2、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3、报告的编写方法: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4、内容真实,把握分寸: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结题报告的写法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 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

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