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玛县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浅谈呼玛县大豆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呼玛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的黑龙江上游右岸,东西宽135公里,南北长230公里。呼玛县处于北纬50°49′20″至北纬52°53′58″,东经125°03′20″至127°01′30″,全县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全县有6乡2镇54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现有人口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耕地近40万亩。

呼玛县是我国最北部的边境县份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呼玛县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全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49℃,全年平均降水460毫米,全年无霜期80—110天。长期以来,呼玛县农业生产都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大豆、小麦),由于气候和地域的影响,我县种植业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单产水平低、技术落后、管理水平差、生产成本高,相对其他南部县份单产也低,加之农业基础设施 薄弱,造成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不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近几年来,呼玛县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发挥资源和地缘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我国加入WTO后,大豆生产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质量不高、加工品质较差,混种、混收、混销是阻碍我国大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为了增强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高脂肪、高蛋白质专用大豆品种生产,尤其在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实现专用品种单独生产、单独收购、单独加工,建立专用大豆生产基地,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优质专用大豆的生产与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重迎茬对大豆有很多负面影响,通过选择高产抗病优良品种、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秸秆还田、进行种子包衣、改垄三栽培为45cm窄行栽培、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解决重迎茬大豆存在的问题。

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以后,光合效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使得吸收能力减弱,不利于干物质积累。b是对

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平均减产6.1%~31.5%,迎茬平均减产10.7%。重迎茬1年减产15.9%,重茬2年减产21.4%,重茬3年减产31.1%。 c是对品质的影响,重茬1年脂肪降低0.29个百分点,重茬3年降低1.29个百分点,百粒重迎茬降低2.7%,重茬降低3.7%,病粒率、虫食率迎茬和重茬分别增加39.7%、41.6%,导致呼玛县大豆单产低,总产上不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1种子的选用

1.1选择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贡献率为23.8%,根据试验及在呼玛县范围内对大豆品种的筛选,呼玛县第5积温带应以东农44、3286为主栽品种。第6积温带应选择黑河35号、黑河49、黑河33号为主栽品种。在同一积温带,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轮流更换使用增产10%~15%,发挥品种增产优势。

1.2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1.3拌种:用微量元素作种肥,大豆注重钼肥和锌肥的施用,可用钼酸铵5g,硫酸锌15~20g对水200g拌种5kg,还可再加200g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要在24h内播种,以防菌种失去活性。我地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播90 kg/hm2左右。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机械条播,不仅效率高,进度快,有利于抢时抢墒,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利于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播深以5cm左右为宜。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65cm,窄行45cm,株距8~12cm,留苗30~40万株/hm2。

2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改春整地为秋整地,秋整地能将秋季雨水贮存在土壤中,保墒保苗,且能延长土壤熟化时间,提高土壤肥力,既解决了春整地大豆缺苗断垄问题,又提高了产量。经调查,在相同条件下,秋整地大豆保苗率达98%以上,而春整地保苗率只在70%左右。由于整地时间不同,产量也不一样,秋整地比春整地增产12.5%左右。改年年耕、深翻为浅翻、深松(据有关专家测定,深松的深度每增加1cm,可增加蓄水量600 t/hm2),可增加作物产量 15%~20%,是一项很好的增产措施。

3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等。

3.1改垄三栽培为45cm窄行密植

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实现增产的一项新技术,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比常规的垄三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13.2%。45cm双条密植增产原因:a是增加了保苗株数,扩大了绿色面积;b是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在加大密度的条件下,由于行距缩小,加大株距,缩垄增行,增加绿色面积,个体与群体

的关系协调比较好,从而达到增产。经调查荣边乡10户农民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技术,在20xx年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平均产量比呼玛县大豆平均产量增产15%,比常规大豆栽培增效益364.00元/hm2。

3.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4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5施肥技术

5.1施用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

为改善微生物环境,可施用有机肥15t/hm2以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为解

决大豆重迎茬养分消耗单一问题,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广泛应用喷浆造粒工艺生产的复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剂,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钾,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来确定氮、磷、钾的比例和用量,既能节本,又能增效,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经过3年的测土配方工程实施,大豆平均增产幅度为7%,呼玛县节省化肥投入600万元,节本增效达1 500万元。

5.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

5.3叶面追肥

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结荚期进行。如喷1次以初花期为宜;喷2次时,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终花期至初荚期。主要的肥料有钼酸铵、尿素、硝酸铵,或过磷酸钙和磷酸二氢钾等,一般多用钼酸铵和尿素。

6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田间管理,苗期浅趟深松,中耕除草。一定要使用既不抑制大豆生长,又能杀灭田间杂草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生育调控,进行追肥,使用既能促进大豆生长,又能防止前茬农药残留的生长调节剂—奈安叶面肥,防治病虫害,保障大豆植株健壮,以获得高产。

6.1中耕除草。中耕不仅能消除杂草,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能保墒防旱,增产效果显著。一般中耕2~3次,间苗后进行第1次,苗高15~17cm进行第2次,开花前进行第3次。深度以第1次浅、第2次深、第3次再浅为原则。除草还可以用化学除草剂:a播后芽前除草剂。可使用乙草胺,使用时严格掌握药量和用水量,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水量;如墒情较差,比较干旱,一定要加大水量,但药量不需增加,一般用水600~900kg/hm2。b苗后除草剂。15%

的稳杀得750~900mL/hm2除单子叶杂草,25%苯达松水剂4 500mL/hm2除双子叶杂草,防除菟丝子及单子叶杂草可使用48%的地乐胺乳油3 375~3 750mL/hm2对水450~750kg喷雾。

6.2肥水调控。大豆开花结荚期酌情追施尿素75kg/hm2,同时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豆开花鼓豆期遇旱浇水,雨多时注意防水排水。苗期如雨水较多,开花前用20%的多效唑450~600mL/hm2对水600kg,适当化控防徒长。

6.3病虫害防治

大豆锈病多发于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上有锈斑,后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豆荚减少,瘪粒增加,产量下降,防治此病要及时清沟排水降湿,发病后用粉锈宁450g/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于8月中下旬危害,此幼虫蛀入豆荚,荚内充满虫粪,在8月中旬成虫始盛期用敌敌畏熏杀是防治食心虫的有效措施。豆荚螟蛀食豆粒,一般虫食率在10%~30%,干旱少雨年份重发,使用药剂有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功夫乳油等。

7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 了用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呼玛县目前有耕地面积110余万亩,有80%以上耕地种植大豆,从19xx年开始就进行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全县应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有机质连续提高0.5%~1.0%,通过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从而达到了保墒节水目的,减少了黑土层流失。经调查,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增收450元/hm2。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地方开始栽培高产大豆。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些高产大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我县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

李玉总.农艺.高级. <<浅谈呼玛县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第二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吉林省九台市 文章来源: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点击数:11565 更新时间:20xx/10/2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xx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第二应注意倒伏性问题。茎秆弱的大豆品种容易倒伏造成减产,茎秆强的品种肥水过多、密度过大,也会出现倒伏现象。高产栽培水平下的品种应选用茎秆强度大的半矮秆、产量潜力大的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第三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吉林省应选用的优质高产品种有:吉林21、吉林35、吉林39、吉林47、吉育57、吉育58、长农13、长农15、长农22、吉科豆1号、黑农35、黑农38等品种。

二、合理轮作

大豆是用地、养地的作物。它作为禾谷类的前茬,能使后茬有不同程度增产效果。据省科院调查,玉米以大豆为前茬比禾本科作物为前茬增产16%。为什么以大豆为前茬增产效果

这么大呢?

第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入土深,能吸收土壤较深层的养分。禾谷类作物玉米是虚根系,入土浅,这两种作物轮作,使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得以均衡利用,因而增产效果显著。 第二大豆根系上有大量的根瘤,可从空气中回收较多的氮素,部分遗留在土壤中供给后茬作物利用。

第三大豆根茬落叶多,腐烂快,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第四大豆田杂草少,土壤松,保墒,保苗。

第五大豆与禾谷类作物相同的病虫害少。

因此,以大豆为前茬的作物,增产效果显著。虽然大豆是多种作物的好前茬,但其本身重茬、迎茬都会使产量下降。连种大豆叫重茬,隔一年种大豆叫迎茬。这是因为:

(一)许多以大豆为寄主的病菌和虫卵需2-3年才能死掉,大豆重迎茬加重了病虫害的蔓延。(二)同一层次同一养分消耗太大,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易造成缺肥和偏肥现象。(三)钼、铁是根瘤固氮的重要酶成分,大豆连作易缺钼、铁,进而影响大豆根系和根瘤发育。(四)与大豆伴生的专属杂草容易蔓延危害,而且不便防除。因此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大豆与其他作物进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对于用地、养地、充分发挥土壤潜力、提高大豆和其它作物的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三、种子处理

1、种子精选:待播的种子要进行精选,选后的种子要求大小整齐一致,无病粒,净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力求播一粒,出一棵苗。

2、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3、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四、 精量播种

(一) 播种期:

大豆播种时期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苗不壮,易造成徒长。大豆最适播种期应根据当时温度、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据此,我省大豆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二) 种植密度

大豆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我省中部平原区适宜密度为每亩

1.2-1.4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适宜密度为每亩1.6-1.8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适宜

密度为每亩1.3-1.5万株。

(三) 播种量:

确定播量应以每公顷保苗株数为基础,应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播种量(公斤/亩)=亩保苗株数*百粒重*(1+田间损失率)/净度*发芽率*100*1000 例如:吉林35每亩保苗1.4-1.7万株,百粒重20克,净度98%,种子发芽率95%,采用半精量播种,田间损失率取0.2,按公式计算:

播种量=17000*20*(1+0.2)/0.98*0.95*100*1000=4.38(公斤/亩)

即每亩播量4公斤多一些,就可以达到要求。

(四) 播种方法:

主要有“垄三”栽培法,等距穴播法,窄行平作栽培法,“大垄密”栽培法等。我省主要采用“垄三”栽培法,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垄三”栽培法。

“垄三”播种的技术要点是:秋季或春季起垄时,垄底、垄沟各深松一次,松土深度为26.5厘米,犁底层6.5厘米,松土带宽8厘米。垄体分层深施肥,底肥深度8-16厘米,起垄深松的同时施入;种肥深度为5-7厘米,播种同时施入,种子位于垄体两侧,双条间距12厘米,播深3-5厘米。用小型精量点播机垄上双条捌子苗点种,垄上双条间距12厘米,种肥播于双条种子之间,垄距70厘米。也可人工等距精量点播。

“垄三”栽培的优点是:1、垄体、垄沟间隔深松可打破犁底层,解决地块板结问题。2、垄下分层深施肥,避免了同位烧苗,又可延缓化肥转化速度,显著地提高化肥利用率,一般可提高5-10%。3、垄上精量点播双行拐子苗解决了大豆缺苗、断条、稀密不均的问题。4、大垄便于管理,双行使植株在垄上合理布置,能增加大豆产量。应用“垄三”栽培法比条播一般可增产15%左右,是主要的大豆种植形式。

五、 田间管理

我国农业素有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加强田间管理是获得大豆高产的保证。大豆田间管理的任务是疏松土壤、消灭杂草、追肥、灌水等以促进大豆生长。

(一) 除草。杂草是大豆的天敌,如不及时消灭杂草可使大豆严重减产。田间除草的方法有:

1、合理轮作可减少杂草危害和病虫害蔓延,这种方法上面已做了介绍。

2、中耕培土是常规除草方法,可结合铲地、施药、追肥进行复式作业。第一次中耕应在大豆出苗前至第一片复叶展开期间进行;第二次中耕可结合第二遍铲草在第三片复叶出现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应在大豆开花前结束。

3、大豆化学除草目前主要使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一般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3千克,加5%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水在播后3-5天喷雾处理,也可用大豆专用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处理。注意水量一定要足,而且要喷洒均匀。

(二)施肥。施肥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性措施,目前生产上均以化肥增产为主,长期以来,造成土壤腐殖质不断下降,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板结,不利于大豆生长和发育。为了长期高产必须结合耕翻土地大量施入有机肥,培肥土壤,恢复地力,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施。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营养全面,分解缓慢,肥效持久,能充分满足大豆全生育期,特

别是生育后期对养分的需求,是大豆高产的基础。

施肥方法:秋季翻地前每亩施腐熟好的人畜类粪便2吨以上,均匀洒施于田间,拖拉机深翻时将肥料翻到深层,整平耙细。

2、配施化肥:近年来实践证明,化肥施用量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75公斤效果最好。也可用大豆专用肥每公顷施500斤左右。

施肥方法:大豆化肥施用可结合深松和播种集中于垄底分层施用。以“垄三”栽培法较好,它可以配合垄底深松深层施入大量底肥,也可在播种时施入较深层的种肥。这种作法集中于垄体不同层次施肥,促进肥料的有效利用,又保证大豆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

大豆在积肥、种肥较足的基础上,通常不进行根部追肥。近年来实践证明,大豆后期液面喷施复合肥能较大幅度提高产量。我们在大豆开花至鼓粒期进行根外追肥,用2%尿素、0.42%过磷酸钙、0.42%硫酸钾、0.05%硼酸、0.05%钼酸铵复合溶液液面喷洒取得增产20.5%的效果。

近年来,大豆测土配方施肥取得了较好效果,测土施肥使大豆生产者能够根据本地土壤中各种元素缺乏情况对症下药,经济施肥,解决各地栽培实验中争论不休的如何施肥问题。

(三)灌水。目前,普遍认为大豆灌水是增产幅度最大的关键措施,据调查,有灌水条件的地块可提高产量40%以上。

大豆灌水必须根据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土壤含水状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适时灌溉才能确保大豆增产。通常把大豆萎蔫作为严重缺水的症状,然而在萎蔫之前已经缺水,如不及时灌溉,将要影响产量。因此,生产上常常凭借经验和观察确定应灌溉时期。灌溉的指标和依据是生理指标和土壤水分指标。生理指标是指生长速度减慢,叶片老绿,中午高温时叶片短暂枯萎,甚至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脱落,都是缺水现象,有条件的地块应及时灌水。还可利用土壤水分指标判断灌溉时期,在黑土地区每公顷获得3000公斤大豆必须满足的水分条件是:在开花鼓粒期间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土壤水分应高于24%以上为宜,低于21%时必须灌溉。大豆灌水方法各地不同,试验结果滴灌优于喷灌,喷灌优于沟灌,最差的是大水漫灌。大豆灌水时期一般认为开花盛期至鼓粒初期灌水增产效果最显著,但生产实践表明,在播前灌一次透水增产幅度最大。实践证明,大豆任何时期缺水都会影响产量,所以必须因地制宜适时灌水,才能保证高产。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促进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物质,它对大豆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可调节大豆体内生理起到增产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促进大豆生长和发育和抑制大豆徒长的激素物质。如:增产灵、丰产宝、矮壮素、2.3.5-三碘苯钾酸等。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1、增产灵:在生长不繁茂的地块于盛花期用0.001千克增产灵溶于少量酒精中,加水100千克,每公顷喷900千克,隔7天后再喷一次,可起到增花、保荚、增加百粒重作用。

2、丰产宝:含有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植物激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促进光合作用和早熟,增加结实率,增产10%-15%,使用时喷施1000-20xx倍液2-3次,选择无风晴天、气温在20-25℃最好。

3、矮壮素:在大豆高产、超高产栽培中,由于肥水的施用,会使大豆生长过于繁茂,常因后期倒伏造成落花、落荚不能高产。在高肥水栽培的田块上,于大豆开花初期用0.125%

控制生长的矮壮素每公顷喷450克,可防止徒长造成的倒伏,起到保花、保荚的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徒长严重的地块使用矮壮素后增产40%以上。

4、2.3.5-三碘苯钾酸:在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液面喷洒2.3.5-三碘苯钾酸,公顷用量是0.045-0.075千克加水375-750千克,也可防止大豆徒长,起到保花、保荚作用,增产效果也很显著。

许多种植物激素都有在不同浓度下对植物生理调节的不同影响,使用不当,有时会事得其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浓度的配比。

六、 病虫害防治

(一) 大豆病害:危害我国大豆的主要病害有30余种,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下面我就将我省近年来常发生的几种病害介绍一下:

1、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是我省最主要的大豆病害。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6%-15%,种子受害率10%左右,重则减产30%-50%。该病危害大豆幼苗、叶片、豆荚和籽粒。种子带菌可引起幼苗发生系统侵染,但子叶不表现症状。在幼苗展开第一片真叶时,沿真叶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后扩大至半个叶片,有时整片叶子发病变黄,天气多雨潮湿时,叶背密生灰白霉层。成株期叶片表面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黄绿色,边缘不清晰,后变褐色,叶背生灰白色至淡紫色霉层。多个病斑汇合成大豆斑块,使病叶干枯。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2、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在我国南北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北方重于南方,尤其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多,干热天气则阻止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幼苗、叶柄、茎、豆荚及豆粒。叶上病斑初呈褪绿小点,半透明水渍状,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种子上病斑不规则形,褐色,上附一层细菌菌浓。茎和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条斑。

3、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型有:黄斑型,受害植株叶片皱缩,退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色坏死。芽枯型,病株茎顶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枯死。重花叶型,病叶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缘向下卷曲,植株矮化,结荚少。

4、大豆孢囊线虫病:该病为典型土传线虫病害,主要危害根部。根部受害后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化、叶片褪绿黄化,似缺素症,拔出病株可见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少,细根增多,根瘤少,根系附有乳白色球状物。受害植株结荚少或不结荚,结荚的种子干瘪,瘦小,百粒重明显减轻。

(二)大豆虫害:

1、 大豆蚜虫:大豆的成蚜和若蚜,集中在豆株的顶部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严重布满上部株茎、叶及荚,使叶片皱缩,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荚少,千粒重降低。苗期发生严重时整株枯死。轻者可减产20-30%,重者可减产50%以上。

2、 大豆食心虫: 幼虫侵蚀豆荚和豆粒,轻者沿豆瓣缝将豆粒蛀食成沟,重者将豆粒食去

大半,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严重时达30-40%,甚至高达70-80%。

(三) 综合防治:

1、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

2、大豆种子药剂处理和选用无病种子。

3、栽培技术防治。做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病害的发生,增施P、K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田间化学药剂防治。 抓住时机,巧治、快治是田间药剂防治的关键。病害在刚出现发病阶段用药效果最好。如:防治大豆霜霉病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00-350克兑水1000升。大豆花叶病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2号1000倍液喷洒。大豆孢囊线虫病用呋喃丹颗粒剂,每667平方米施2-4克。与种子分层施用即可。大豆蚜虫防治可在田间卷叶株达5%-10%或有蚜株数达50%时立即进行。每小亩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抗蚜威液剂20xx倍液喷雾。大豆食心虫可用敌敌畏熏蒸防治成虫。

七、 收获和贮藏

大豆收获期因收获方法不同而不同,人工收割应在大豆黄熟期进行。黄熟期是指大豆主茎任何一个节上出现一个正常的已变成成熟颜色的豆荚,这就是标志全株已达到生理成熟,这时豆粒变黄,割倒后铺放在地上,通过后熟作用晾晒几天,使籽粒都能归圆、变黄,不影响产量和质量。通常收割后晾晒5-7天,即应适合脱粒。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完熟期是农业成熟期,指茎秆变褐,除少数品种外,叶及叶柄全部脱落,摇动植株,种子在荚内发出响声为标准。大豆成熟后应抓紧收获,以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收获脱粒后的大豆,用清粮机清选,水分高于4.5%时应烘干,无烘干设施时应及时摊场晾晒,避免高水分贮藏造成烂仓,储藏库应具备通风好、温度低等优点。

以上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配套应用,可以为大豆创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希望能对我市广大农民朋友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使大豆产量再上一个台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