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以及重大作用。自从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其社会发展理论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尤其当现代社会的发展陷入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身的纠结当中时,很多学者都回归到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社会发展理论的一般规律观点给予深入的研究,试图从中找到论证社会合理发展的逻辑和理论。

目前,有不少学者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是否依然具有生命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陈先达教授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即它的真理性和有效性。”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学说面向当代的真理性和有效性。例如,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上所说的:“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其当代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一、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与停滞,倒退相对立;是人们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为手段,全面深刻地改革自己生产环境从而导致自己提升的集体行为,社会发展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过程。从其涵盖的范围来看,可以对之进行狭义的和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是指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广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包括了对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去历程以及向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根据这种理解,发展理论包括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文化学、发展哲学、未来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内容。 2、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无论从狭义角度还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马克思本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指

导而形成的各种思想理论学说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社会历史领域而言,马克思视域中的社会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力、不断由必然走向自由、不断获得自身解放、追求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活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中获得发展的历史。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的理论观点和学说,它既包括一般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也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具体社会的发展理论。

二、 社会发展理论的表现

1、 经济的增长

生产力绝对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历代继承下来的和现实的人的力量。“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这种力量不是某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而是广大人民群众总体的力量。劳动者构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部分。随着生产工具的升级,生产率迅速提高,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供需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初的群体性生产变成了联合企业的生产,甚至是单个国家以及跨国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而生产力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 政治的建立

(1)在生产关系尚能容纳生产力的时候,生产关系代表着要努力缓和对立阶级的关系。任何生产关系在能容纳生产力的时候都是合理的,当生产关系处于合理状态时,作为生产关系的代表者就应该舒缓表现,生产关系与代表着的上述行为是政治建设的一种表现。在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时,生产力的代表就应该通过阶级斗争促使生产关系做出调整。

(2)国家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对外要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安全,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安全,国家有责任防范化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所导致的不利后果。

(3)国家还应当保障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利益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中既有反对国家的也有拥护国家的,因此国家既有打击反对者的一面也有保护拥护者的一面,职业更好的打击反对者才能更好保护拥护者。

(4)政府的治理由“无限”到“有限”,由管理到服务。在监督方面加强了司法监督,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加强民意、舆论以及政府自身的监督。建立适宜的政治体制是对政党的出现及其活动的正视,是政党发挥作用的不可或

缺的条件。

3、 持具辩证眼光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社会持具辩证的眼观。首先,对人类社会不仅是从局部而是从整体来观察。其次,不仅是从静止而且是从变化角度看。再次,不仅从人的活动而是从自然的变化角度观察。最后,不仅从经济而且从政治文化等其他角度观察。

三、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实践指导

1 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

我国社会发展中具体操作层面的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更为迫切地强调加强社会发展,具有明确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毛泽东认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高原则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也就是必须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社会管理工作人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习惯有不小的距离,他们在感情上不贴近人民群众,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这必然不利于社会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十七大报告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方略,既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切呼声,又反映了党对民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坚定目标,同时也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社会的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社会发展为实现个人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实践活动中,具体的管理活动与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实现了有机统一。

2 要统筹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这一阶段有诸多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出来,有时候表现的还比较激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这为我们解决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一些部门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道德行为的失范等问题,还比较严重。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对外开放的水平等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是横亘在我们构建和谐过程

中的巨大障碍,必须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理顺不同要素间的机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以克服。解决复杂的社会关系,不能仅仅采取简单的经济手段或者行政手段,而应当坚持全面、整体的观点,统筹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在社会发展的活动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善于发现五位一体相互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适当安排。如创建节约型社会,就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社会发展问题,它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意义。一些人过的是奢侈浪费的生活,花天酒地,铺张浪费,既浪费了经济,又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近来网络上火爆的“郭美美事件”,各种“炫富门”等等,表面上是简单的“个案性”的经济社会现象,究其实质,它们还具有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深层次社会问题,这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活动中必须针对具体社会问题,普遍联系,辩证分析,统筹解决。

3 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精神要求我们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敢于创立新思想新事物。创新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创新才能转化为促进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精神提倡新颖、独特的同时,还要受到一定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制约。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前人已有的成就,因而要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积极学习他人经验。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加强和创新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改革,我们要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构建和谐社会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自身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既要继承毛泽东等中国共 产 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又要善于从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中吸取新鲜经验,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管理方式与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发展格局,提高社会发展科学化水平,以创造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新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样,原有的权力高度集中、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发展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发展体制与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之间就产生了不相适应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更新社会发展观念,整合社会发展资源,创新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社会发展新格局。

4 执政党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在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我们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但是“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并不意味着党政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权利和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政都是工具性质的社会组织。毛泽东认为:“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政府也是工具,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领导机关,也是党的工具,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党是阶级的领袖,中央是全党的领袖,我们都当作工具来看。”作为工具性质的党组织、政府以及各级干部,其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发展活动中行使权力的时候,应该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工具性质,自认为是人民群众的“主人”,颠倒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地位,进而损害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胡锦涛认为,进行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里讲的,正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员干部,通过发挥自己的工具性质而对“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在实际的社会发展工作中,党群、干群之间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中国共 产 党秉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搞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党的事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这样的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总体而言,应该做到坚持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和谐发展、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坚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在分析“现实的人”的当代发展问题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原理。无论是宏观分析全球化时代特征,还是中观分析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人,抑或微观分析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归根结底,都必须从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入手,也就是立足于当代人生产生活的实践,在这一基础上再去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上层建筑诸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坚持群众路线。要做到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真心实意采取得力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注重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课题,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进步、为人的发展创设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更加妥善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人自身的心理

和谐,实现人的现代转化。和谐发展的时代课题对当下现实的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和谐发展实际上是我们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对现实的人的发展的理性选择,蕴含着降低发展代价、实现自身完善的价值诉求。最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因而,在社会管理中要根据社会的巨大变动和社会利益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努力做好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中极为重要的源头性内容,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中国而言,无疑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这种地位和价值之所以能够得到体现,并不是由理论自身来奠定和发挥的,也不是靠政权的力量加以维护的,并且也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所起到过的指引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马克思所有理论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必将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