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家长会

家长会感言

昨天如期举行了家长会,这是我第一次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家长会。其实从上周开始我就已经开始想再家长会上我该说什么呢?学生本就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家长肯定笑脸盈盈,而成绩差的家长肯定是满心不满。我该如何应对呢。为此我还请教了很多老教师,他们都表现得很淡定,说总结一下这学期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一下原因,最后对家长提一些建议就好了。虽说如此,但在此之前我还是很担心会遇到较为难对付的家长。

然而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家长们都很和气也很明理。几乎所有家长都要求我对自己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看到学生们和家长的笑脸,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会上,四班班主任何老师首先对学生本学期的整体表现做了总结。而后对在本学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发了小奖品,以资鼓励。到最后何老师学生中间存在的很多问题作了一些说明,希望家长能再下半学期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多多督促,尤其孩子放假回家是,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家长会结束后,很多家长单独找我询问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再本次考试中成绩下降的学生。其实我自己感觉还是很惭愧的,毕竟我自己也有责任。我想家长们介绍了孩子的基本情况后,跟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希望在以后我们能够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家长会以后,我想了很多。其实家长和所有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能够有个光明的未来。这次家长会后,我对很多孩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孩子们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教学反思促我成长

教学反思促我成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总结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体现出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理解和实践的对话。但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的回顾,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成功的经验,具有研究性。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反思的内容和方法又如何确定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课前反思与课后反思结合起来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要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个观点对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同样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了解”,以往大多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并不一样。因此,这种“了解”,更多的还需来自于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调查。

如我在教学《七巧板》一课时,课前我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喜新的心理特点而设计本课。上课开始,我给学生讲“聪明的大公鸡”的故事,边讲边用投影打出公鸡和狐狸的彩色拼图。这样,一边听着故

事,一边看着图形,一边感受着大公鸡的机智与勇敢,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发问:“公鸡和狐狸都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你们想拼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童话故事配以激趣疑问,吸引了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老师,公鸡图形真美丽。”“老师,我也想拼。”“老师,您快教我们拼吧。”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对拼图跃跃欲试之机,我把公鸡和狐狸的拼图打乱,抽出其中七张,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现在开始变魔术。”学生一听到这儿,顿时都好奇地看着我的表演,投影屏幕上出现七巧板的图形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告诉我:“老师,您变出的是七巧板。”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我抓住这一契机,提出问题:“你们认识七巧板中的七个‘小朋友’吗?它们谁和谁又是最好的朋友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判断说出来。认识了“小朋友”之后,我让学生剪下附页的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刹那间,彩笔出现在课桌上,不一会,五颜六色的七巧板呈现在我眼前。学生互相评议着。虽然个别学生涂得并不美观,但我还是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涂法,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的兴趣。在这种气氛的烘托下,我趁机引导学生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拼图的过程中边拼边想,推导出第4号与第6号“小朋友”是相同的三角形。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有趣的观察、分析、操作、思考,让学生对七巧板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探究、创新。整节课活而不乱,学生兴趣深厚,直到下课了,还有许多学生在拼。他们告诉我:“我们要拼出更美丽、更有趣的图形。”真有一种不成功不罢休的“勤

学”精神。由此不难看出,本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可看到,教师经过教学前反思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符合了学情,也自然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意识一旦形成,他们的广阔思维空间将是不可估量的。如《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教材只呈现了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境,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而却有一名学生则是沿着一条斜线将这个圆柱侧面展开图剪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我课前并没有将这一情况设计到教学之中,所以只引导学生将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建立联系推导侧面积计算方法,却遗忘了将圆柱侧面与平行四边形建立联系,没有把握好这一课堂上的生成问题,错过了本应是这节课上的精彩之处。可见,教学的预设必需要全面,决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

二、把教法反思与学法反思结合起来

不少教师把对知识技能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作为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而在对教法选择或学法指导方面的反思时常存在相对淡化,甚至缺失的现象。如果说知能类反思的重点在于检验知能点是否落实的话,那么教法类反思的重点则在于思考如何科学、高效地落实这些知能点。因此教法、学法的运用与反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回收废电池》(两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我把比较简单的“三位数不进位加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们想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

发挥创造潜能。对于一些较难,即“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问题,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之体验到合作的必要。对于“个位、十位相加后都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问题与之前两个问题相比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动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感受成功的乐趣。这样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三、把自身反思与他身反思结合起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名师、同行的教学来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也是重要的。在《圆锥的体积》一课我是利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做实验的,由于沙子间多少还是有些空隙造成了一些误差,这个实验并不算完全成功。而同组的另一位老师在讲这一课时他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个实验过程的,使学生很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轻松地就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碰撞思维,来反观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优劣,可以将自己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

四、把案例反思与阶段反思结合起来

案例反思是集中于“点”的反思,而阶段反思则是侧重于“线”的反思,是思考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时段的重点是否突破、难点有否化解、目标可否达成等。教学实践中我一直都是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进

行单元强化训练。在单元测试中客观、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阶段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反思,可以进一步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在教学单元中的位置及份量、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等。反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阶段反思,利于阶段目标的细化落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