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内容的总结

关于新课改内容的总结

礼县一中

辛文龙

1 课程内容的变化

1.1 必修部分的变化

1.1.1 课程内容组成上的变化

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精选出三个模块,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 2(遗传与进化)、生物 3(稳态与环境)。

1.1.2 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

《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 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研究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及"细胞膜系统结构功能"、"细胞的凋亡"等内容。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类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 《稳态与环境》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与"人与生物圈"三章内容。删掉"生物圈稳态"中部分内容 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态因素"等内容。增加了"探索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选修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

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保留了原来必修部分十二个实验中的七个, 补充十五个 ,合计有 22 个实验。此外,在《课标》活动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八个搜集资料活动、六个调查活动及一个参观活动、一个学生讨论活动。

1.2 选修部分的变化

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选修模块共14个实验,除"DNA 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我校选修模块用选修三,其主要内容有:

致同学们 生物科技创造美好未来

专题1 基因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拓展视野 历史不能忘记中国科学家对PRC的贡献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拓展视野 神奇的基因芯片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专题2 细胞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

2.1 植物细胞的工程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拓展视野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组织培养中的神奇作用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拓展视野 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拓展视野 多利羊猜想 专题3 胚胎工程 科技探索之路 胚胎工程的建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拓展视野 话说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科技探索之路 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拓展视野 是研究合作,还是基因资源掠夺

4.3 禁止生物武器

1.3 变化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变化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新,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体现生物科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生活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内容变化不大,关键是教材观念变了。以前以知识为主,现在强调通过过程培养能力。关键在备课中注意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提问,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

2 课堂教学的难点

2.1 课堂教学的组织

2.1.1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学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面对知识基础差异的学生,特别是选修课上的学生,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才能体现向全体学生呢?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1、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

2、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

3、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

2.1.2 探究性活动

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探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指导。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是一门崭新的教学艺术, 他不仅涉及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教学理论, 还涉及组织、引导、指导等方面的技术。 如何进行行有效的指导以

及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完成大量教学内容又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将是探究性学习教学组织的难点所在。

对于时间问题有专家建议 :

1、把完整的探究活动和局部探究活动相结合

2、把课内探究和课 外探究相结合。对于探究性活动的组织 《课标》也提出一些建议(详见《课标》 实施建议部分) 但建议归建议 具体操作上仍是困难很大。

2.2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程标准是根本教材是在《课标》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适应不同地区的所有学生。同样,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人教版)虽然对现行教材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毕竟有不少变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动过程不一定都适应我们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课标》及学生情况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另外 ,由于高中教学都要面对高考 ,因而如何取舍教材还要考虑高考的需要。显然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2.3 实验课的开课率和效率

新课程的实验课比重明显增大 实验内容新完成实验所需的条件较高。 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 有些实验内容在短时间内还没法开课 新课程的学生实验可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性实验, 如观察细胞中的 DNA 和 RNA、酶及 DNA 的提取。

第二类是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或原理的真实性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有丝分裂等。

第三类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为主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第二篇:关于新课改的研讨总结

关于数学新课改的研讨总结

20xx年底全县开展了20xx年高考质量分析报告,同时对新课改分学科进行了研讨活动。有关领导分析了20xx年的高考成绩及问题,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各科教师又针对新课改分学科进行了研讨,我对这次新课改研讨作出了以下总结。

新教材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教材的实施,给新一届的高一学生带来了影响,同时也给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带来了挑战。

一、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知识、物质准备不充分

(1)师资培训未到位。对新课程改革背景、理念、实施方案比较模糊,更谈不上对高中数学知识点上的整体把握,还停留在老教材的体系上。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又不多。(2)初高中衔接的茫然。本届高一学生在初中已施行新课标教材,但我们对初中新课改知之甚少,按照想当然及原来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有许多我们认为初中应该学的知识,但学生不知道,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解方程组等也不熟练,学生计算能力差。而学生抱怨高中课堂知识点太多,甚至有同学反映高中一节课内容相当于初中一星期的内容。(3)信息技术条件的制约。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认识工具,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有些问题要求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让学生探究,但由于学校的条件,学生的水平,以及老师的电脑水平制约,对新课程实施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2、体现新教学理念的思考和行动缺乏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生主体,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里程”。但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形:(1)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我们也认为知识发生过程很重要,但是如何进行教学,尺度却很难把握。自主学习对师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设计不够精心,组织不够科学、经验不够丰富,学生探究积极性不够、生活经验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都会导致探究活动的失败。对我校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的工作量也太大。(2)穿新鞋却仍走老路的无奈。新课程下还要不要课堂教学45分钟的效率?回答是肯定的。有时在探究活动实践中往往发现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往往不得一讲了事。

3、对教学要求与考试评价的把握不准

课改前高一第一学期的内容是: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数列共三章,现在高一上学期学的内容是: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定变换共六章。高20xx年基本把以前高中两年年学内容都要学完,部分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教学要求也完全不同。但由于新的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出台,我们在具体知识

点上患得患失,往往容易新老教材一起上。例如:在集合的运算上,要不要补充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容、分式不等式的内容,映射中要不要补充象与原象的内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该不该加,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处理等等都是摆在我们的身上。建议不要凭以前的经验增加太多的内容,否则课时会差很多。

二、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的欠缺。①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②阅读理解能力差,不明白所提供的问题情境;不会建立数学模型,即难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应该怎么办?

2、在例题与习题的难度及配套等方面有待改善。许多学生不适应教材中习题的难度,主要表现在:①习题与例题不配套。总体而言,例题容易,习题难,学完例题,有不少学生表示不会做课后的习题;②教材某些知识内容没有相应的习题来巩固,而部分习题又用到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③层次性不够,A组的题目有些比B组的还要难;④部分题目的解答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计算器等),但缺乏相关的设备。高考让不让用计算器?

3、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待提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变化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并重,但新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虽然教材编者已经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各种情境来吸引学生,但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高一数学一个学年得学四本书,涵盖了高中阶段的几个难点问题。“内容多,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习难度大,学习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们的做法

1、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为了提高对它的认识水平,我们应该多在一起研讨新课程标准,每次新教材培训我们都全部参加,并且做认真的记录,回来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消化吸收兄弟学校好的经验。

2、长期坚持集体备课,注重教研的实际效果

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主备课人四落实,并认真做了集体备课记录。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学习新课标、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方式、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达到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统一认识。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例题、习题的配置等做到相对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年级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教法、统一练习。真正做到了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搞单兵作战。

3、平时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结合区下发的练习册,再从网上学习课改区的经验,下载资料,三个人一块删减,修改,配置适合我们学生的练习题。利用课堂,或中午时间对学生进行及时检测,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学生及时单独的辅导,使这些学生不至于被拉下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

在教学实践上,于观摩学习中,经历过,彷徨过,寻思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困惑,从未间歇过。作为课改的先行者,学习是教学成功的敲门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课程将给我们带来的是全新的视野,全面的锤炼,我们唯有敞开胸怀,鼓足热情,用理性与明智去走完这一段长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