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前,许多组工干部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抓落实,在忙于实践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思考的重要性,甚至忘记了思考,从而导致有些组工干部出现思想僵硬、心浮于事、工作机械化、创新能力不强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一、不会思考。一是工作时间不长或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对本职工作不够熟悉或缺乏经验,同时在工作中不善于总结和思考,容易追求随意性、片面性,因此处理问题不够周到细致。二是思想不够成熟,朝气蓬勃却思考深度不够,看待问题还找不准角度,不能把自身工作与上级领导要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即便是发现了问题也未必会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干部年轻气盛,工作不够稳重,遇事心浮气躁、手忙脚乱,不能做到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导致情绪激化,影响工作,甚至影响同事之间关系的和谐。三是长时间呆在办公室工作,深入基层与群众接触时间较少,干群之间缺乏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也不多,视野不够开阔,导致了思想的局限性。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的组工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权限于表面肤浅认识,不擅长思考分析问题,有时讲话未经过缜密思考,没有根据,没有逻辑,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影响工作的开展。

二、不想思考。一是组工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事业心责任感逐渐消退,容易满足于现状,工作缺乏激情,对学习产生倦怠,从而懒于思考。在意志消沉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对不明白的事情和问题没有强烈的欲望去研究和探索,对问题无所用心,不懂装懂,必然导致的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浪。二是过多的检查和考核令组工干部疲于应付,长时间从事务虚工作、繁杂事件的处理,在无休止的文件中消磨时光,处于精神疲惫、机械工作状态,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思考。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知识创新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工作中常会遇到许多难题、困难和风险,有许多领域和方面的知识我们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思考不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组织赋予的重任。三是服务意识不够,进取心不强,一时得不到提拔或重用,就出现消极甚至抵触情绪。有的干部急功近利,工作上没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工作方法简单,做事不经过衡量,不想思考,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心理。

三、不敢思考。一是部分组工干部未树立正确政绩观和人生观,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形成唯领导论,热衷于迎来送往,思路跟着领导走,工作上事无巨细皆由领导安排,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态度,思想上麻木,对上级和主管领导布置的任务理不清头绪,对上级的政策不仔细研究,而是教条地、机械地照搬照做。二是组织工作法规多、条框多,难以轻易变通,上级说什么,就做什么,领导怎么说,就怎样做,本着明哲保身不惹是非的保守态度对待工作。组织工作大部分都有规定动作,都是在某个框架内完成的,这就导致组工干部在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前提下,难以克服束缚思维的条框,不敢闯入观念上的禁区,不敢大胆假设,不敢耐心求证。三是政策理论学习领悟不够,对时事政治关注不够,对基层民情了解不够,既不通上情又不知下情,如同“坐井观天”, 工作畏首畏尾,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找不到突破口和解决矛盾的办法,遇事不敢担当,碰到困难没头绪,碰到矛盾无从下手,缺乏在攻坚克难上抓落实的勇气和践行时的大胆思维。 “思路决定出路”, 组工干部只有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眼界才能更加宽广,思路才能更加清晰,方法才能更加丰富。作为组工干部,要加强思考力的修炼,要坚持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思考,透过现象挖掘内在的本质,在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组工干部。

一、要学会前瞻性思考。组工干部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还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清楚的认识,能够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因此,要学会前瞻性思考。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用战略的眼光关注大局。组工干部要树立“议大事,想全局,管本行”的战略思想,要站在整个部机关乃至全县的高度思考问题,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没有一个高瞻远

瞩、审时度势、统观全局的战略头脑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如在干部谈话中或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乡镇出现领导班子不团结、活力不够、青黄不接等现象,那么,我们在选拔使用干部问题上就要考虑选拔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既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又为年轻干部成长锻炼搭建平台。二是要善于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组工干部要适时外出学习,到经济发达、管理工作出色的县市区进行考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学习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思路、探讨交流工作方式,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打好基础。三是要熟悉业务,当好决策参谋。对于上级的决策、领导安排的工作,组工干部不应该把自己简单地定位在执行上,还应该在模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变化,以超前意识把握大局发展,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经过周密思考对工作的开展提出具有预测性、可行性的建议,既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又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比如当前,对做好干部德的考评是热点,也是难点,上级出台了一些意见,我们在把握好政策的同时,还应该思考怎样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实施对干部德的考评,并把对干部德的考评纳入到年度考核、政绩考核、平时干部考察当中,以加强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要勤于发散性思考。组工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不同时期的工作中,自然会遇到许多从未遇见过、也不曾思索过的具体而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学会思考并善于发散性思考,尤其要从更深远的空间和层次上思考问题。一是要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学会触类旁通。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要采用发散思维,从广度上对问题的表象、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张网捕鱼”,“头脑风暴”;要敢于异想天开,突破思维定势,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最近,有些专家学者在网上发表言论,严厉谴责限制户籍公开招考事件。取消户籍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也是必要的,但我们通过不同角度发散性思考就不难发现,基层选招的异地工作人员在考虑家庭情况、子女就学等问题上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工作不安心、不投入,总想着跳槽。如果招聘人员流动性太大、大快,会导致基层工作的不稳定、不连贯,甚至出现延误或空位,因此,适时适岗部分限制户籍的招考未必不可取。二是要打破框框,胸襟豁达。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论资排辈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或单位,片面强调工作年限和任职长短,思维被惯例、条框所禁锢,以资历取人而忽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资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但资历绝不等于能力。特别是社会优秀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论资排辈会使社会优秀人才的能力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造成党政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我们就要多做发散性思考,破除官本位思想,要不拘一格先贤任能。我们在选拔干部人才时,还应看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秀人才、年轻干部也是优缺点并存,不可能是全才,从而要辩证地看待,主要看本质和主流。三是加强学习沟通,创新工作方法。“理论思维的培养,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组工干部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把创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强干部之间的沟通,以交流打破个人狭隘思维。由于工作性质和区域的原因,许多年轻干部思想上缺乏交流、工作中缺乏探讨,使得思维过于局限。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创新交流方式,如创建QQ交流群、QQ工作群、党员干部网上论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活动,促使干部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要多做逆向性思考。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思维方式,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逆来顺受,阻碍思维的发展,也就难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组工干部要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审视工作,高屋建瓴,要勇于打破思想上的桎梏,采用非逻辑思维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逆向思考问题。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转变观念,更新理念,追求创新,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投身到组织工作中来。比如在深入开展创

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在思考对优秀的典型案例和榜样人物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是否也可以思考对那些在创先争先活动中起阻碍作用或产生负面影响的人或事进行通报,以此来诫勉警醒,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要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借鉴。在实践或调研中,要善于学会总结借鉴,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归纳演绎,去粗取精,敢于对前面的想法、对策和方案进行论证,最后创造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敢于思考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利与蔽,思考哪些方法措施在基层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已不符合群众意愿,着力于发现潜在的问题。三是要提倡质疑精神,用好“质疑思维”。要敢于思考,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克服束缚思维的条框,敢于闯入观念上的禁区。当然,敢于思考不是胡思乱想,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思维向对立方向发展,从问题的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在解决问题时有其独特见解,敢于“反其道而思之”。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地方政府相继追求“学而优则仕”之后,又过度追求“商而优则仕”,并且把吸引来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商人安排在社会事务管理、农业等并不合适的岗位上,导致“岗不能得其人”、“人不能适其岗”的局面出现。这时,我们就要敢于质疑,采用逆向思维,不盲目跟风,想办法做到党政干部职位和优秀社会人才两种稀缺资源优化配置,做到人岗相适。

 

第二篇:文科的重要性

文科的重要性!

从过去到现在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理科比文科重要,过去曾有“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直在称颂理科的重要性,可是以真正的社会实践看来这句话存在相当大的错误之处!其实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用得最为普遍的就是文科方面的知识,至于那些理科方面的知识一般都是用在极其专业的时候,而且理科是为实际上的创造活动而服务的,如果说只是一些浅薄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用处(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用处)。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文科比理科重要:

一、文科和理科的一个极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文科注重感性而理科注重理性!所以文科方面的一些诗词都是作者一时的兴趣所致,他们往往在很多的时候根本就不能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作品,可是一旦有一天灵感袭来作者凭一时的兴起就能够一下子写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由于文科方面的一些创举也没有必要去沿循着一些定势来创作,作者完全可以信马由缰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来创作作品,而那些在文科方面的鉴赏的人们也不必只是提出一个观点,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根本也不必要就一定是一致的,其实文科方面的妙处就在于观点的不一致,正是这些观点的不一致才会导致了文科方面百花齐放的效果,这些也正是促进文科发展的一个动力之一;而理科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理科其实就是一门理科的学科,对于那些物理、化学等等学科,它们都是以事实来论证其学科的正确性,绝不是以一些学者一时的兴起所得出的结论——即使是一些学者以一时的灵感而得出的结论也必须是要经过专业的论证才可以最后将其归结为学术上的一个理论(如苯的发现者凯库勒,他是根据自己所做的一个梦,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从而得出了苯环的结构,后来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其观点的正确性),理科方面所得出的结论绝不是什么人一提出就立即可以成为大家通用的范式的,而且即使是那些做过的一些实验也绝对是经过大家所公认的符合客观事实的实验,因此从证明一个理论上来讲理科方面的知识比文科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要大得多,所得出的结论也远比文科方面的一些结论要有用得多(其实文科方面的一些结论未必是大家所公认的,因此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一性),可是毕竟这样理科方面所公认的一条定理则后人一般都会把它当作真理来执行,相比较于文科来讲文科方面的一些定理要多得多,每个人都可以拿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平时的讨论之中用处很多——因此从讨论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文科的可塑性较强。

二、其实应该可以这样讲,文科和理科虽然是现在并列的两个大范畴,但是若要来追究一下哪个在前(或者说哪个更是根本)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条结论——文科是理科的始祖,正是文科的首先出现才会造就了理科的出现!其实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有一点大家都是清楚明了的,最原始的部分应该是文字了,若是没有文字的出现哪会有什么文化出现呢?文字造就了文科也造就了理科,文字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字自然是纳入了文科的范畴之内,所有的文化都起源于文字。文科中的诸如哲学一类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促进理科方面的知识的发展的,比如在十九世纪的时候由于世间万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联系,而那个时候的人们也开始对于电和磁之间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很高的阶段,电能产生磁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人们也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念——如何用磁来产生电?(即想要建立一个发电机来生电以利于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有一个学者名叫麦克斯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

所根据的理论即是哲学家所提出的万物皆有联系的理论而完成了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课题!文科和理科两方面其实也是有一定联系的,文科虽然说是比较的抽象但也为理科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大体的轮廓,为理科的发展和成果指明了一定的方向(即使这方向还不是很清楚明了,但毕竟可以让研究者们循着这个大致方向而少犯一些错误)

三、文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其实是最为广泛的,大家可以知道我们生活中与别人相沟通交流,不就是用文字的交流吗?现在只要是生活中一个国内与别人一直在交流的人没有不会说自己的母语的,即使他们没有进过学校。另外一些诸如人们之间应该遵守的一些伦理道德、历史方面的知识等等也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些事,这些都是属于文科性质的范畴以内。相比之下那些理科方面的知识过于专业化使得现在的一些人根本不能很好地驾驭他们,万一说错除了会让别人看笑话而外还有可能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大家在身边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说听到两个人在一起交流一些专业很深的知识,大家便会对他们肃然起敬,内心深处一定会认识他们两个一定是在学术上研究得颇深的一些人物了,我们不必去研究他们俩是否真的会在学术上研究得很深,但有一定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群遥不可及的一群人,根本与我们脱离了一定的轨道,因而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理科不如文科这般平易近人!若是大家在一起讨论文科方面的知识,即使是有一知半解的你来说说不定也可以说上一两句,越是基本的东西的适用面就会越广,大家明显感觉得文科的适用面明显广于理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