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家解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家解读心得体会

辛榨中心小学 陈松明

参加这次的国培培训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却已经使我有了不少的收获。三个专家的专题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思。尤其是学习了专家解读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走出师范校门从教开始到现在十三年以来,我一直以为只要把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已经完成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然而听了杨教授的解读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要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还要从社会、学校、班级、学生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养成健全人格,对国家、社会负责任,做有用的人才。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需具备高尚的师德。

什么是师德?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也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衡量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倾听了杨教授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解读之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感,强调了教师的爱与责任,时时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也突出了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我们每一位工作

者都应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自身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学习,认真培训。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强调了要关爱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严慈相济”比“严格要求”多了关爱 的意思,任何对学生的教育都应该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在《规范》中首次提出“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性的规定。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质量。修改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多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做人、如何为师、如何育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规范要求,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具有很强针对性和现实性。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管如何修订,教师的“责任”和对学生的“爱”始终是一条主线,如当中第三条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这个要求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规范强调了“关爱学生”这是做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同时也是无数优秀教师用身心乃至生命去实践的目标,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乃至大无畏牺牲的教育工作者之所以优秀,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纯正的“爱”,那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不求回报的“爱”,就是至高无上的师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爱每一个学生,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然而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付出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只要是教师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最终必定会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不专注于学生理解师爱,不注重学生对自己付出的理解,全身心投入自己所有的爱,不在意回报的多少,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德的重要内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作为教师必须对所教学科具有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的教师,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魅力,去激励、鞭策学生。我校有很多的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课总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一位中青年教师,一定要向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

己的业务水准。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才能更好的把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规定了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用“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这样才能对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对师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高尚的师德、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

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