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一、我们的健康状况

20##年6月11日的现代快报A7版刊登了这样一则报导: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血压偏高比例平均超过50%,高中生超过60%(其中高三学生超过66%),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疾病年轻化趋势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中学生们的健康(书后附有“肥胖检测计算方法”和中学生体质检测表,同学们可以对比着自查体质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70%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而扬子晚报报导的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亚健康人口占80%,占病人的15%,而看病难和住房、教育问题并称压迫国人的新“三座大山”。这些都表明健康问题早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和全民的高度重视,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明确健康、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判断。

医学家和营养学专家对健康的解释是“无病、无残、无伤”。认为疾病是生命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因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免疫失调、遗传缺陷乃至细胞、染色体、基因畸变等因素所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疾病是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测量的。

亚健康是我们生命的第三状态,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头通向疾病,一头通向健康的桥梁。到底是选择走向健康还是走向疾病,权力掌握在你的手中,亚健康很难用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来说明,因此很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潜伏在人的身体里是不被重视的,直到它显现威力时即已导致疾病的发生,它就象一名看不见的杀手时刻紧跟着你,随时准备对你下手。亚健康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最凶恶的敌人。

二、健康是身体和压力对抗时所处的一种平衡状态

今天,严酷的自然环境(水、大气、食品等)污染十分严重,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我们自身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构成了我们生存环境的压力,严重地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

我们之所以未被这些足以产生疾病的压力轻易击垮,那是因为我们身上还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另一股力量----生命力能使我们获得健康。两股力量的大小是否均衡决定了我们的健康状态。

当压力大于生命力的时候,过度的压力则使生命受损,导致疾病。这里就存在着压力的临界点,它是两种力量在对抗过程中所形成的动态平衡是否被打破的标志。很多人知道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往骆驼的身上不断地积压稻草,终有一刻当我们把某根稻草放在驼背上的时候,骆驼会被压死,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压力的临界点。人也一样存在承受压力的临界点。如果你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心情不好,然后又吃了大量含有防腐剂的食品,遇上天气的突然变化,再加上作业又做错,挨了一顿批评,最后生病了。也许你会埋怨天气,也许会后悔与人争吵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那至多算得上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威胁来自各种持续的压力没有得到适当的释放,导致累积的压力超过了你能够承受的临界点。

要改变身体的状态使之始终走向健康的方向,就要学会两点:一是如何释放压力;二是如何增强生命力。

人在受到压力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一种疾病,是身体对抗压力时发出的信号,是我们身体的语言。它告诉我们身体正在受到某种力量(压力)的伤害。如果我们能够读懂身体的语言,在压力尚未达到临界点时将之释放出来,那么我们就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

呕吐、腹泻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自然保护,是把有害的东西排出体外,眼睛痛是身体提示我们该休息了,腰酸提示我们要放松一下我们的腰部了,打喷嚏、流鼻涕实际上是身体向我们示警,再不当心要感冒了。身体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用心去阅读……

学习如何增强人体的生命力,实际上就是学习怎样更好地对抗压力。我们现在正是从营养学角度学习如何增强人体机能,对抗压力。

三、最好的医生是你的身体,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人类的任何创造都比不上他自身非凡的构造。骨髓每秒钟都会产生250万个红血球,满足全身各处细胞的供氧需要。体内的消化系统以10L/天的速度产生消化液来消化食物。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都在进行新陈代谢,进行有效的更新。真正的治疗疾患应当依靠人体自身的自愈力。医疗是身体的助手,是配合身体的治疗方向和意图的手段。最优秀的医生往往用药最少也最简单,因为他们深知身体的力量。很多疾病是自愈的,就是说不管你为它们费多大劲,或者完全不理,它们都会痊愈。因此,最好的医生是你的身体。而身体的运转依靠的是食物中的营养素,所以最好的药物是食物。营养学实际上就是均衡膳食营养的学问,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两者都注重营养素的浓缩提取技术。

许多发达国家医院的医生用药十分谨慎,尤其慎用抗生素(在中国却普遍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严重损伤了人体的免疫力)。药物可以杀司细菌和病毒(地球上最早的居民,存活了几十亿年),当然也会杀死人体的细胞,从而减弱人的生命力。一些做过化疗的病人,往往头发掉光了,机能(说话、做事颓废无力)退化了,就是这个道理。绝大部分现代医药的“负面作用”之所以很大,因为它们是化工合成品,不具有生物活性,是人体的异类物质,人体排斥它;而食物营养素都来自和人一样有生命的物质,能够被人体细胞吸收和接纳,能够成为组成人体的原材料。

但是我们并不能也不想否定医学的价值。很多意外的伤害(地震、车祸等造成大规模的伤害)和急性病(突发性感染、中毒等)如果没有医院和医生来控制损害的速度、强度,很多人会因此而丧生。其实医学和营养学是两条平行线,互不排斥,却相辅相成。医学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处理意外伤害和对急性病症的控制上,而营养学却强调扶正固本,长于调理慢性病症(尤其是一些人体必需依赖药物控制的疾病)。

同学们,如果想拥有健康,那么首先你必须具备正确的健康观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一切都必须以一定的健康知识为基础,所以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学生的营养搭配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新陈代谢旺盛,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相对要比成年人高。而如果营养不均衡则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果缺少人体内的必要元素,会造成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状况,严重危害中学生的日常生活。

中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学习,而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取得优良成绩的根本

尽管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正逐步得到改善,但原来营养不足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而严重的能量过剩问题又待纠正。可是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明白如何合理搭配营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决定研究中学生的营养搭配,并且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给予家长们在合理膳食方面的建议。

经过研究,我们了解到中学生(13-17岁)平均每天应该获得的食物,供家长参考。

中学生每日需求的食物:

谷类及薯类: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玉米。红薯等500克

动物性食物:肉100克、鱼虾类25克、蛋50克、奶及奶制品100克

豆类及豆制品:大豆及其制品150克

蔬菜和水果:水果100克、蔬菜300克

烹调用油:食用油15~25克

而在节假日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持一日三餐原则,饮食要有规律。

②粗细粮搭配,做到食品多样化。

③不能吃过多油腻的食物。

④每日喝200~250毫升牛奶。

⑤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7克。

⑥限制零食摄入量。进餐时不能喝过多饮料。 严禁饮酒。

如果当中学生面临着考试时,我们也给予以下几条营养搭配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①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安排考生的膳食,应该做到蛋类、牛奶、肉类、豆制品质不可少。(蛋白质是维持人从事复杂智力活动的基本原料。)

②保证主食供应:要粗细粮搭配,除以大米、小麦粉为主外,应配以适量的粗杂粮和薯类。

③保证维生素与无机盐的供应:新鲜蔬菜与水果是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如橘子、 草莓、油菜、芹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无机盐。

④少吃含糖和脂肪类的食物。

⑤少吃或不吃街头小吃的冷饮。

⑥要特别注意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成酸性食物吃得多,体液偏酸,人容易疲乏倦怠、昏昏欲睡,使大脑反应迟钝;而成碱性食物则使精力充沛,头脑清晰,反应灵敏。所以,要想使孩子的大脑发挥最大的功能,则应特别注意膳食中安排成碱性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都是成碱性食物,其中海带、菠菜碱性最高。一般认为,进食酸碱性食物的比例以1:3为好。

希望通过以上几个合理搭配营养的建议,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帮助中学生合理膳食,当然,中学生还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有氧运动来保持自己的健康。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生上学交通工具情况调查

研究背景: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但是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交通已经有明显改善。 截至20xx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中国交通建设改变着百姓生活。 可是现在,路段的拥堵地区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不好。

研究目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作为学生,决定从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出发,调查学生上学的交通工具,分析调查数据,思考如何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研究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调查

研究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以下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扩大,车辆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和阻塞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给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南京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和历史文化古城,近十年来不断加大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兴建、改建、扩建了多条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仍显不足,供需矛盾仍很突出,还不能满足城市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城市交通已成为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而在一些中小学附近,在接送学生的高峰时段经常出现拥堵现象。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小孩、成人、老人拥挤在一起,不但影响交通,而且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还影响城市形象。据了解,市区大部分中小学校门口紧邻繁华街道,没有专门设置车辆停放场所,上学放学期间,接送孩子的人、车增多,校园门口的交通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出现拥堵,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车辆集中停放、不按规定停车掉头等。另外一些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的车辆临时停车,使紧跟其后的公交车等车辆也只好停下来,一下子车辆越聚越多。现场虽有交警指挥,但是疏导了一辆乱停车辆,后面的车又停在空出的地方,不仅对停车同时也对行车造成了困难。在这种特殊时段,不少驾驶人员违规停车,正在忙于疏导交通的交警也难以进行处罚,只能以教育为主。

据此,我们向高三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1上学通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A公交车(25%) B出租车(10%)

C私家车(25%) D自行车(40%)

E其他(10%)

2乘坐出租车或是私家车的频率是多少

A一周0-2次(67%) B一周3-4次(17%)

C每天都是 (16%)

3从你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多久

A20分钟以内(8%) B20-40分钟(68%)

C40-60分钟(21%) D一个小时以上(3%)

5你认为上学最理想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A公交车(25%) B出租车(8%)

C私家车(10%) D自行车(52%)

E其他(5%)

向高三部分开车送学生家长发放的调查问卷

1一周开车送孩子上学几次

A一周0-2次(9%) B一周3-4次(27%)

C每天都是(64%)

2为何选择开车送孩子上学(可多选

A保障孩子安全(84%) B路过学校 顺路(12%)

C开车快 孩子不用早起挤公交或卖力骑车(54%)

3是否希望孩子可以自己上学

A是(92%) B否(4%) C都可以(4%)

4是否愿意给钱让孩子打车上学

A是(12%) B否(5%)

C视情况而定(83%)

我们分析造成学校门口拥挤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爱子心切。一些家长不愿让孩子多走几步路,于是,送人的车开到了学校大门口,虽然开车过去用的时间,还不如将车停好后走过去花的时间少。

二、贪图方便。可能开个几十米就有宽阔的道路可以停,但为了图方便,一些家长,就把停在容易堵塞的路段,使得拥堵的交通更加拥堵。

三、从众心理。看着别人停在大路上,为何自己不能停?于是,车越停越多,越停越乱,出现是水泄不通的状况。同时,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有条件的家长都来接送;而交通拥堵又使安全系数降低,引得更多的家长来接,形成恶性循环。

四、停一会就走,不碍事。一些人可能明明知道自己停的不是位置, 但为自己找借口,想“停一会就走,不碍事”,却没想到会给他人带来麻烦。 我们提出的建议:

1、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如何走人行道,如何过马路,如何避让车辆等。2、学校要组织老师护送放学的学生过马路、上公交车。为学生提供安全保护。

3、学校可灵活调整布局。特别是校门紧靠马路的学校,有条件的话可多开(设置)几个出入大门,以方便学生进出,避免人流拥挤在一起的现象。

4、校门口禁止机动车占道。私家车可停在离校门稍远的地方。学校、交警、市容等相关部门要对学校门前的秩序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良好的交通秩序。

总结: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交通问题的严峻性,我们探究了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做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我们呼吁“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遵守交通规则,共创通畅的交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