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 磨课

《七颗钻石》磨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时间很宝贵,我就直接切入正题。

我们选的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我们共备了三次,磨了两次。请看第一次设计的教案。出示ppt。最早,曾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定教学的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3、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难点: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初次试教,一堂课下来,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用曾老师自己的话就是1.课堂的主线有点歪了,教学目标没有及时达成。2,生字的呈现不够有层次一片一片地呈现,不清晰。3.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说说身边的爱的故事,学生都会讲几句,但这个环节跟本课教学意义不大。而且语文味不够,有点像品德课的味道4,课堂情感味太浓,学生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能力似乎没有提升。

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很多,幸运的是,我们有幸请到了学区张老师。张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非常详尽的指导,并亲自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文本分析。我们了解到童话这种文体的教学价值,读故事要知意,讲故事要知言,编故事要知语。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抓住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体会水罐的一次次变化等等。

带着张老师的意见,结合我们对本堂课的思考,做了一下的改动,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设定设定为:课件ppt。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教学环节也大刀阔斧1.因为是第二课堂,生字的复现环节删掉不教,直接进入课堂。2.借助表格来梳理课文的脉络。在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水罐发生变化时,指名学生读后,出示表格,设计好的表格里包含了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结果。学生通过填一填表格,来梳理课文内容。3.让学生说说爱的故事,这一环节,直接删掉不要,改成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钻石因为小姑娘的爱心而产生,但最后变成了星星,挂在天上,这是为什么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出示第二次备课ppt。

于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曾老师和我们又踏上了第二次的试教征程。第二次试教上下来,首先感觉课堂环节完整了,从了解缺水的背景,理解三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再体会水罐变化,学生通过表格梳理,理清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这样的一堂课思路非常清晰,学生生成也比较好。但在课堂上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1.对“喜出望外”这个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老师让学生在不了解字义的情况下造句,是比较困难的,学生说的不是很好。我们建议采用解字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利用查字典准确理解“望”这个字,再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就不用造句了。2.整堂课的情感还是太多,过于感性。童话故事本身的文体特点体现得不够。于是我们建议在学生交流水罐一次次变化后,再利用表格对课文做一个简要的复述,让学生重新梳理,把握课文大意。这就是今天曾老师呈现给我们的教案。

磨课的过程是痛苦,在不断地思考中,做不断地修改,再尝试,

再思考,再修改,特别是曾老师。但磨课的教学历练却是非常宝贵的,很幸运,我能和大家一起走过这宝贵的磨课历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