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

认识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 对于申论考试,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认为,其问题复杂、题型多样,很难应对。报考者只要了解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一些复杂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

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

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

总结是研究的基础。总结是以“概述”作为语言标志的。总结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对照现在进行着的工作主、客观状况,探讨后一阶段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总结某单位、某部门的某项工作经验或教训,对照面上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面上推广的可行性或对策;或者总结、概述领导、专家讲话的主要内容,供学习、参考。例如,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这种以材料的总结、研究为基础,对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专家谈话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即属于此类题型。

(二)对策式申论

申论本身就包含着对策性研究,没有对策,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申论是没有价值的。申论命题都有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要求。例如,国考申论20xx年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利弊与安全,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诸如此类,则属于对策式的申论。

(三)辨析式申论

辨析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把相同或相近类型工作的几种说法、几种思路、几种做法加以比较、辨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得失,然后结合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1.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

要,不超过150字。”“2. 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在前题“简述两种不同的思路”的基础上,要求后题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这种题目,显然属于辨析式的申论。

(四)探索式申论

探索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以实际工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性意见。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给定材料是有关紧急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的话题,申论要求,“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就重大课题谈出自己观点、看法的内容,就属于探索式的申论。

(五)预测式申论

预测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在前阶段和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推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未来工作的目标、前途,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对策等。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属于预测式的题型。

(六)质疑式申论

质疑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对某些既定的方针、政策、法规,或某些工作的思路、计划、提法、做法提出不同见解,展开讨论乃至争鸣,力图说服有关方面改变规定或做法。质疑式申论是在对被质疑的对象提质询异议的同时,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策,让人不仅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而且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过,这种申论题型,暂时还没有出现。

(七)情境式申论

情境式申论,是指通过给定材料,设置情境,虚拟身份,研究并解决给定材

料中的实际问题,拟写实用文章。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情境之一:??”“情境之二:??”这种申论,要求应考者“身临其境”,通过分析研究给定材料,拟写“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这种情境式的申论,不论其命题中的文种名称如何,仍以“工作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命题中的文种只不过是“工作研究”成果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张申论试卷中,可能包括了以上多种题型。另外,申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由于公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题型也会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报考者更应当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来应对申论考试。

三、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

与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一样,申论在写法上着眼于从工作实际出发,模拟公务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表达上带有探究式的特点,并有着特殊的写作要求。

1. 基于事实,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要根据给定材料,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或尖锐的问题。这里,事实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位的东西,分析、研究则是自然而然的深化,是从事实引申出来的。例如,20xx年国考试题,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答题时,就要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根据给定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征用,产生了下列问题:(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忽略了农民对土地所拥有的土地发展权;(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上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申论考试中,如果不以给定材料作为

事实根据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出的结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 结合实际,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考者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仍以上述试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解决土地问题的对策是:(1)从法律上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从而限制土地征用权,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3)完善耕地征用程序。

(2)

 

第二篇:认识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

认识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 于申论考试,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认为,其问题复杂、题型多样,很难应对。报考者只要了解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一些复杂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

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

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

总结是研究的基础。总结是以“概述”作为语言标志的。总结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对照现在进行着的工作主、客观状况,探讨后一阶段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总结某单位、某部门的某项工作经验或教训,对照面上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面上推广的可行性或对策;或者总结、概述领导、专家讲话的主要内容,供学习、参考。例如,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这种以材料的总结、研究为基础,对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专家谈话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即属于此类题型。

(二)对策式申论

申论本身就包含着对策性研究,没有对策,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申论是没有价值的。申论命题都有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要求。例如,国考申论20xx年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利弊与安全,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诸如此类,则属于对策式的申论。

(三)辨析式申论

辨析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把相同或相近类型工作的几种说法、几种思路、几种做法加以比较、辨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得失,然后结合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1. 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

要,不超过150字。”“2. 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在前题“简述两种不同的思路”的基础上,要求后题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这种题目,显然属于辨析式的申论。

(四)探索式申论

探索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以实际工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性意见。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给定材料是有关紧急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的话题,申论要求,“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就重大课题谈出自己观点、看法的内容,就属于探索式的申论。

(五)预测式申论

预测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在前阶段和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推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未来工作的目标、前途,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对策等。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属于预测式的题型。

(六)质疑式申论

质疑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对某些既定的方针、政策、法规,或某些工作的思路、计划、提法、做法提出不同见解,展开讨论乃至争鸣,力图说服有关方面改变规定或做法。质疑式申论是在对被质疑的对象提质询异议的同时,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策,让人不仅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而且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过,这种申论题型,暂时还没有出现。

(七)情境式申论

情境式申论,是指通过给定材料,设置情境,虚拟身份,研究并解决给定材

料中的实际问题,拟写实用文章。例如,在国考申论20xx年试卷中,申论要求:“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情境之一:??”“情境之二:??”这种申论,要求应考者“身临其境”,通过分析研究给定材料,拟写“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这种情境式的申论,不论其命题中的文种名称如何,仍以“工作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命题中的文种只不过是“工作研究”成果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张申论试卷中,可能包括了以上多种题型。另外,申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由于公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题型也会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报考者更应当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来应对申论考试。

三、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

与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一样,申论在写法上着眼于从工作实际出发,模拟公务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表达上带有探究式的特点,并有着特殊的写作要求。

1. 基于事实,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要根据给定材料,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或尖锐的问题。这里,事实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位的东西,分析、研究则是自然而然的深化,是从事实引申出来的。例如,20xx年国考试题,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答题时,就要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根据给定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征用,产生了下列问题:(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忽略了农民对土地所拥有的土地发展权;(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上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申论考试中,如果不以给定材料作为

事实根据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出的结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 结合实际,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考者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仍以上述试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解决土地问题的对策是:(1)从法律上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从而限制土地征用权,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3)完善耕地征用程序。

(2)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全面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以上申论考试特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全面解析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以

上申论考试特点

一、主题选取——侧重宏观主题

国考副省级考试主题选取趋向宏观。国考申论主题选择范围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方面,从经济领域的“三农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到 社会、生态文化建设领域都有涉及。国考申论所考主题视角较为广阔,涉及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对当前和未来具有较为深远和持久影响力的,过于敏感和具体的问 题一般不会成为国考主题选择的对象。不过即使是同一领域的主题,市地级相对而言更加偏重考察具体问题,而副省级的主题选择则趋于宏观。

如:

(20xx副省)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20xx市地)“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 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 篇文章。(40分)

20xx年国考都涉及文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但市地级主题具体围绕“化解农村失根危机”展开,而副省级围绕“弘扬黄河精神”展开,更加深远、宏观。 20xx年只是一个代表,其实从20xx年对副省和市地作文及部分题目进行划分答题,二者在主题选取上的趋向便可见一斑,而在20xx~20xx国考中则 更加印证了这一趋向。

二、材料特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国考申论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囊括国内外材料,材料选取的实效性并不强。材料经过命题人的加工和整理,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案例故事、文件 或观点,进行整合,使材料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思想。虽然都是反映普遍性问题,市地级考试中更多用细节性描述或人物个案来呈现,副省级考试则倾向于选择能够 体现共性的进行叙述或分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如:

(20xx副省级)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 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 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20xx市地级)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在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材料呈现出愈发明显的理论性、哲学性和思辨性,材料中经常会选取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论断或者著作等。通过这 一类思想性较强的材料的设置来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能否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是否能够对所给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作出合理的 推断或评价。

如:

(20xx副省)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20xx副省)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 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三、 题型及能力考查

(一) 归纳概括——侧重段旨句概括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分为副省级和市地级以来,各种题型推陈出新,几经变换,唯有归纳概括题一直不变。除了20xx年副省级考试未设置归纳概括题外,其余年份无一错漏。

如:

(20xx副省)“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20xx市地)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归纳概括题的辨识度很高,题干里往往出现概括、归纳的字眼。问题常常成为概括的对象。但在副省级的归纳概括题目中,不能仅停留在对问题、原因或表现 的概括上,以20xx副省题目为例,考生需要在作答中归纳出类似归属感缺失、安全感缺失等,这些触及深层次、本质性的归纳概括是在市地级考试中较少出现 的。

(二)提出对策——需发现和界定问题

国考大纲中对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是这样进行描述的: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如:

(20xx年副省级“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相比与国考市地级考试中提出对策题型明确提出具体问题,副省级考试中对策题并未在题干中给出问题,需要考生自己去发现和界定材料中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三)贯彻执行——侧重分析导向型贯彻

虽然在国考大纲中,贯彻执行能力是出现在市地职位一栏里的,但在副省级的考察中,贯彻执行题目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重要性在近两年的考试中也不断得到印证。

如:

(20xx副省)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20xx副省)“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国考副省级考试对于贯彻执行题型的考查可谓“风格基本稳定,偶有创新”。无论是介绍妈祖文化的“讲解稿”,介绍鹤西缸窑的网站短文,还是活动总结会 上的发言稿,虽然同一种类从未重复出现,但多为宣传推介类,“风格”没有明显变化。不过推陈出新之作在近几年也偶有出现,如20xx年“编者按”本也属于 宣传类,但此类型对于多数考生较为陌生,而20xx年出现的“撰写专栏短评”,融入了对考生分析整合能力的考察,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答难度。不过万变 不离其宗,只要考生准确把握题型本质,此类题目还是可以顺利作答的。

(四)综合分析——侧重观点型评论分析

国考对于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应具备的综合分析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如:

(20xx副省)“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20xx副省)“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是否能够作出合理的推断和评价,是国考副省级考试对于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考查点。在市地级的综合分析题型中,分析对象多为短语,分析类型多为解 释型,如20xx年市地级考试中出现的“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而在副省中,考生不但需要进行透彻的分析,关键是要提出合理的推断,即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对 于20xx副省级出现综合分析题目,考生需要在作答中明确指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究竟哪个比较重要”。在20xx年的题目中,考生不但需要反驳“网民 A”的观点,还需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提出自己合理的观点。

(五)申发论述——侧重思想的深刻性

在对国考材料设置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到,副省与市地在申发论述题型上能力考查的差异。

如:

(20xx副省)“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

(20xx市地)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

与市地级不同,在副省级的申发论述题目要求中,考生经常看到是“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等等,会要求借助自身的时间经验或生活体验,这与副省级的岗位 要求和考生具备一定基层工作经验有关,这也就要求参加副省级考试的考生在备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区别练习。在近两年的考试中,相对于市地级的命题,副省级更 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所以考生如果未能准确地联系、把握给定资料,还是容易偏离主题的。

总体来讲,国考副省级申论考试中对于能力要素的考察及题目数量基本趋于稳定,虽然每年都有较为新颖的题目形式出现,但创新也是基于固定题型的一种变化,其解答的实质都是不变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公教育提醒各位考生唯有调整心态、积极备考,才是取胜公考的王道。 让备考事半功倍: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授课程

http://kc.offcn.com/general/145/8914/?wt.mc_id=bk9938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