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藏族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摘 要:分析共和县牧区藏族小学学生语文成绩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变牧民群众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共和县牧区地区 藏族学生 语文成绩偏差 原因 对策

正文: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我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其中共和县就是特例。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虽然具有共同民族语言──藏语,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和,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共和县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普同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群众随季节流动,母语交际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藏汉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学生的要求是:“初步具有基本的听、读、写、译的能力,包括能听懂日常用语,能进行一般的汉语会话,会用标点符号,能用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文对译学过的句子”。但藏族学生小学毕业时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特别是在说、写、读方面差的很远。主要原因是:对他们来说,汉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藏族学生离开汉语课堂教学,就很少有使用汉语的机会。思维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不会说汉语,就

不会用汉语思维。我们上的课是人教版新编《汉语》教材(供藏族地区使用),以语言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为目的,突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符合民族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规律,这对大面积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

一、原因探析

(一)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是共和县牧区藏族学生语文成绩偏差的前提

牧区藏族人大部分生活在边远地区,牧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没念过书和念过几年小学的占大多数,导致素质普遍较低,观念陈旧。加之家庭贫困、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游牧生活的特殊生活方式而家庭劳力不足等所迫,一直以来就形成早婚早育、让孩子成为劳动力的观念,很少让孩子学文化、读书成才的意识。这样的状况,导致共和县牧区藏族学生的智力开发较晚,影响了他们良好思维素质的形成。孩子上学以后,由于父母不懂如何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平时不说汉语,再加上藏族学生自己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当然也就很难学好语文。大部分牧区藏族学生的家里找不到几本可以帮助他们获取知识的书,在假期听话的孩子帮助家里去放牧或做些家务活,不听话的就到处玩,极易形成学习数学的恶性循环。

(二)省区藏族中小学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藏族班语文翻译编写的

书中的插图和例子很多都是反映牧区生活。而偏远牧区的小学校,信息闭塞,学生从小过早参与到父母的放牧劳动中,接触的事物只是马牛羊、蓝天、草原、帐篷、酥油、奶茶等。而且语文没有课外资料。加之师资匮乏,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语文学习态度低,影响着共和县牧区藏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不同成绩学生的语文态度也有所不同,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其语文态度较高,学习语文信心十足。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虽然喜欢语文,但成绩老是提不上来后,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下降。成绩差的学生就认为“自己没有学语文的能力”,对自己学习持否定态度。语文本来就有很强的累积性,先前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小学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初中的学习,如果基础稍差一点,后面的学习就显得困难一些,长此累积,越学越差。于是,差生认为自己笨,态度也越来越低。

二、对策探究

共和县牧区藏族小学的客观条件受很大的制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发掘当地潜力,发挥数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破除陋习,尽早让藏族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牧区藏族学生的家长应该营造一个适合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改变一些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

行为和卫生习惯,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孩子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尽量抽出一点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投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一定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了共识,共同协作并付出努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愿望可以实现,藏族学生学好语文就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改变牧区藏族学生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有意识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思想观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为此,牧区藏族小学校应举办学生家长培训班或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访、家长交流发言等形式,给学生家长讲家庭教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家长素质,引导学生家长改变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观念渗入学生家长的心田,使之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跟着改变,从而能够改善藏族小学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汉语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语文,现代科技发展同样依托语文基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动力,要使学生明确:语文是基础,是工具,是一切科学之母,离开了

语文,必将寸步难行。为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平时可以抓住一些有利时机。

(四)充分利用藏族学生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藏族学生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也有许多优良品质。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和睦的精神,思维大胆豪放等。只要善于利用藏族学生的这些优良品质,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上升为自信心和求知欲,让吃苦耐劳、富有坚韧性的精神体现在刻苦学习上,团结和睦的精神体现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再让他们学会灵活的驾驭自己大胆豪放的思维,他们肯定会学好语文的。

(五)丰富教学形式,激活课堂趣趣。

对于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而言,就不得不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手段的采取和运用上狠下功夫,做点文章。面对长期以来汉语教学措施略显单一化或说简单的局面,我主张要尽量丰富汉语教学形式,活跃和激发汉语课堂的趣味。比如,在字词教学中借鉴普通类小学的做法,将写有字词的图片等一并给学生出示,还可以再创新些新颖的做法。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片子,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势也是不错的手段。总之要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基础上,力争激活课堂趣味,积极发掘和提升自我教学魅力和感染力,共同创造感受汉语语言文字和文化博大精神的课堂气氛。

(六)耐心引导阅读,激发写作情趣。

汉语阅读能力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汉语整体能力和水平的发挥。藏族学生的一大难题就是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座不能逾越的大山。严重挫伤着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心和兴趣。尽快转变这种目前仍存在的不良局面。我以为有必要强化学生阅读汉语读物的数量,这不仅是学好汉语这门课的急迫需要,更是根本上解决藏族学生借鉴和阅读各类汉语辅导读物的必由之选。为此,教师要多付出些耐心,努力引导学生多阅读。

(七)加深师生情感,增强学习乐趣。

目前,由于受师资等条件限制。大多藏区学生所面对的汉语教师,往往是纯粹的汉族教师和懂母语又不是专业的本民族教师来授课。对于汉族教师,势必会受制于与藏族学生不能很好话语沟通的弊端影响。为此,汉族教师与这些缺乏汉语基础和环境熏染的学生相处,就一定要从情感上找到突破口,尽快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上尽量放缓语速,选择学生易听易懂语句讲授汉语内容。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同他们互相聊天,关注学生学习和心理状况,从而一步步接近其内心。此外,要充分尊重藏族学生的民族习惯,以人为本,创造平等和睦,团结友好的师生局面。使学生逐步转变过去长期存在的畏难汉语,甚至排斥这门课的不良习性。增加学习汉语的动力和乐趣。

 

第二篇:调查报告

班主任假期家访调查报告

彭霄

一、家访活动背景:

为了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倾听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思想发展动态,了解学生的寒假生活。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办学特色,促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校园。20xx年寒假,我们入户进行了家访。

二、家访的形式

在本次家访中,我采取了登门走访形式。

三、家访的内容:

1、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3、宣传学校大阅读活动以及阅读带给学生的好处,并告知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和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5、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家访抽样调查结果

我根据走访的情况,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学校的工作满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