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1)听课 学习化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善于听课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课本、笔记本、练习本、作业本、钢笔一并摆放整齐,以免在上课的中途又去找这找那,分散精力并造成漏听。听课要做到全神贯注,紧跟老师的思路。如果有一时搞不清楚的问题,立即记下来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死死纠缠,以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课堂上的“听”不仅用耳,还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手、脑、眼、耳并用,才能发挥最佳效率。

听课要做到三个结合:

①“看”和“想”结合。“看”主要是指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想”就是指老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同学们不能光看稀奇和热闹,要对观察到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②“看”和“听”结合。即是把看到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在演示实验时,常常要引导同学们观察一些容易忽视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要提醒同学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对实验操作和现象进行解释,这些问题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如果实验时不认真听老师讲,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实验的本质。

③“听”、“看”、“记”相结合。就是说,在课堂上听讲、看板书、看课本、看实验时都要做好笔记。要勤动笔,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做好练习。

(2)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听课还是实验都要做好笔记。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不会做笔记,在课堂上常常照抄老师板书还顾此失彼,记下了却听漏了,听进了又记不下。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堂笔记呢?要循序渐进,逐步培养。首先在课本上做标记、在书页右边的空白处只记老师扩展引申的要点,对这种记法感觉轻松之后再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记老师的讲授提纲,课本上已有明确记载的概念、方程式可简记或不记;第二,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分析比喻,记自己听课的深刻体会;第三,记练习中老师指出或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我们的课堂笔记不求全,但求新;要敢于取舍,遇到没有听懂的问题,立即做好记录,一时记不下来的内容可做记号、留空,课后再去钻研并补全笔记。为了提高笔记速度,要尽可能使用化学用语和特殊符号,笔记所用符号要尽可能规范统一。每堂课的笔记都不能记下了事,课后要进行复习整理,过一定的时间还要复习。

记好课堂笔记,可以使我们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手、脑、眼、耳并用,记忆更加牢固;通过整理笔记,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会不断增强,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毫无疑问,那些课堂上不动手的同学,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也不可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阅读 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都要阅读,阅读通常有以下方法:

① 浏览 浏览是指读书本目录,读大小标题,读黑体字和重要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公式、结论等,从中了解所学内容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粗略的知识轮廓。

② 详读 详读是指对书本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思考,必要时动笔写一写、画一画。有图表的应与文字对照、观察思考;生疏复杂的化学方程式要在练习本上动手书写,找出该反应遵循的规律和该反应的特别之处;读到重点

之处进行前后对比,找出异同;从不同角度提问、设疑,弄清问题的本质、概念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等。

③精读 精读就是对详读的成果进行再学习,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简约化,并对重点知识加以记忆。在详读之后闭目回忆所学内容,再回头浏览或反复阅读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键之处,最好能在笔记本上总结、概括。详读完成知识“由薄变厚”的转变,精读则实现知识“由厚变薄”的飞跃。

(4)书面作业 对学生来说,书面作业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老师而言,作业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教学补救和实施个别辅导。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认真对待作业。第一,课后不宜立即做作业,应先看书复习、整理笔记,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尤其要防止形成边做作业边翻书、边讨论对答案的坏习惯,那样容易造成“一点就懂、过目即忘、一考便晕”的不良后果。第二,作业务必工整,要清晰、简洁地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尽可能一题多解。第三,重视作业评讲。自己做错了的题,要从老师的评讲中找到错误的根源和纠正办法,即使自己没有做错,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讲启迪思维并学会其它解法,同时还要从其他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第四,凡是自己做错了的题都要认真订正或重做。作业要讲求落实,不要贪多求快,忽视效果,更不能投机取巧,照抄答案。

(5)知识梳理与纠错 注重知识的清扫,在学完每一节、每一章后,及时梳理出知识要点,化学总结常采用表格、网络图的方式来归纳,构建知识体系。从“错”中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按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改错本,改错本中应有以下内容:一、摘录错题,二、分析错因,三、给出正解,四、明晰感悟,最好用不同颜色笔来区别。

(6)认真对待实验 中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容易停留在“看热闹”、“瞧稀奇”的浅层次上,因此,同学们要按照老师的提示和指点,不但注意观察那些细微的实验现象,还要注意对仪器装置、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要多问为什么。分组实验对实验之前必须预习,填好预习报告,以免实验时“照单抓药”、盲目瞎碰。尽管中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是2人一组,也有3人~4人甚至更多人一组的,同学们还是要力争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如实填写实验报告。绝不能拿实验当儿戏,否则,不但达不到实验目的,还可能发生危险事故。一些优秀高中生建立家庭实验室的做法值得提倡。

2. 不同内容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一般分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几大部分。各部分知识详细的学习方法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下面仅列举几个方面的知识,以初中化学为例略加说明。

(1)物理性质的学习方法是:全面描述→特性概括→用途和注意事项→联想对比。例如,学习盐酸时,先通过观察实物和看书了解其全面描述,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特性为:黄色、刺激性、易挥发。联想对比就应考虑:盐酸显黄色的原因是什么?其它常见的酸是什么颜色?易挥发的酸该怎样保存?其它常见的酸挥发性怎样?学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其特性可概括为:难挥发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可将盐酸与硫酸对比,联想浓硫酸做干燥剂的原理、适用范围、保存和稀释方法等。

(2)化学性质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用途→联想对比。例如,学习Ca(OH)2的实验探索是用指示剂跟Ca(OH)2溶液作用,用CO2、盐酸、Na2CO3溶液

分别与之反应,由实验确定反应物,根据现象确定生成物 ,再写出化学方程式,归纳出Ca(OH)2的四条化学性质。理论解释需要在学习酸的通性和复分解

反应发生的条件之后进行:Ca(OH)2 溶液中存在OH- 和Ca2+,OH- 表现出碱的通

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可以跟酸性氧化物反应、与H+ 结合生成H2O,Ca2+则可以跟CO2-3 结合成难溶于水的CaCO3。氢氧化钙的用途中重要的是

改良酸性土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等。最后联想到NaOH,将Ca(OH)2与NaOH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

3.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

化学知识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它的很多规律性都不及物理和数学强,适用范围不广,特例较多。这就给初学化学的人一种感觉:好像化学总是“学得懂,记不住,考不好”。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大多是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要领,记忆方法不佳。

实践和研究表明:无意义的内容、抽象的知识不易记住,整体记忆优于孤立记忆;记住了的东西总有一些要遗忘,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刺激强烈、印象深刻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及时复习巩固,是增强化学记忆的基本途径,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化学记忆效率,减少遗忘。

(1)加强对比联系,使知识网络化

化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相近或相反,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相似或相关,在学习中容易混淆,这一点同学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已深有感触,如元素与原子、化合物与混合物、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CO2与H2的制取等。要

避免混淆,有效方法就是多对比、多联系,找出相关知识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归纳总结及时把所学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不仅记忆牢固,不易遗忘,而且应用起来快捷灵活。其中又以同学们自己归纳总结的效果为最佳。

(2)善于求同寻异,使记忆简约化

这里的“同”是指相同点和规律,“异”指不同点和不满足规律的特例。规律性的知识只要理解就容易记住,在应用时也能够解决较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学新课、练习和复习中都很重视寻找规律。但是,规律不是万能的,它必定有限制条件,既掌握规律又弄清特例才能形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解题时才不会错误百出。初中酸、碱、盐的通性,金属活动顺序,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规律,我们必须熟练、准确地掌握它们。到了高中,我们再学习酸、碱、盐时,更多地就是学习它们的特性。例如:酸跟金属反应也可能不放出氢气,金属也可能跟碱反应,非金属还可能跟酸或碱反应??。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物质的通性之后,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特性,物质具有特性的原因何在?其中又包含什么新的规律?理解规律记特性,记忆的负担就减少了许多。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物理性质,化学反应)?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有要有一定印象的。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参考学习书,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为预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巧妙听课,主动思考。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以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话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

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树木”联想到“森林”。譬如,在听到AgI可用于人工降雨时,自然联想到初中是学过的干冰(CO2)也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这虽然举的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却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想入菲菲。所谓“停留”,是指听到课堂重要之处,可以稍微停下来思考,细味这个问题。也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兴趣。不过不要忘了还要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

巩固课堂成果。每次下课是,并不要几急于使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松开,而要用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一下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中心要旨。这虽是几分钟工夫,效果却是不可低估的。因为遗忘的过程总是先快后慢,记忆后的最初遗忘得最快。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化归自己所有,从而大大提高智力素质水平。总之,只要你掌握了听课,也就拥有了学习的大部分。剩下的工作,就要靠大家自己去开拓,去完善。

 

第二篇: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是高考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我们要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高中化学的学习任务和规律,总结并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在此笔者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提出些自己粗浅的见解,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高中化学的地位之重,不言而喻。高中三年的化学教学总格局是:高一把好基础关,高二把好素质关,高三把好提高关。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化学”,而不是“为了学化学而学化学”。现总结化学学习方法如下: 化学学习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课前对化学进行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学生,平时要养成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预习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的习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精读课本;划重点,把握重点的概念;进行段落标注,不理解、不懂的地方要做备注,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在这个准备阶段学生应

该做到:首先,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其次,新旧知识要融合。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己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二、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接受化学知识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个阶段。教师要做好讲解,学生要理解教师语言,以便更好地掌握当堂课所学的知识。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低,备课也努力,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差,讲的课学生不爱听,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简练。也就是说,它既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要符合语法规范,不做无谓的重复。其次应该生动,即教师讲课要讲求艺术性,要善于应用形象比喻,语调有抑扬顿挫,适当运用体态语言,使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追求“生动”而插科打诨,卖弄噱头,把教学活动

搞得庸俗化,那样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

2 趣味教学法

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最有效的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化学趣味实验是最好的趣味教学方法,想必每位化学教师心中都装满许多这样的实验。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能单单地由教师做演示,而是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以便从中得到乐趣,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例如,在做氢气吹肥皂泡的实验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当五彩斑斓的肥皂泡徐徐上升的时候,学生已经颇感兴趣。如果将上升的肥皂泡再用火点燃,学生更是兴奋异常,如果再把吹肥皂泡改为灌气球,那么,不仅学生津津乐道,而且从知识的更深层次,从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角度,加深了学生对氢气性质的认识。

(二)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

1 在听明白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做好课堂笔记

上课阶段,学生要先认真听课,不要忙于记笔记,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听明白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快速地做好课堂笔记,记录清楚这堂课所讲述的重点、难点、疑问点。对于没有明白的知识点,不要用过多的时间来思考,否则会耽误下面的学习,得不偿失。

2 先思考后发问

在课堂上,对于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先独立思考,自己先想想如何解释,不能解决时,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要注意在课堂上不能随意提问,否则会影响教师的讲课进度。对于课堂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来加以解决: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特别的问题,要在课下解决。

三、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阶段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了解了化学的知识点,但是印象还是比较浅或者比较模糊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加强巩固。

1 做好课后练习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地布置数量适当、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并保持好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适度的灵活性,并控制习题的数量。教师要重视解题的示范,加强各类典型例题的指导,使学生懂得解答各类题的基本思路、过程、格式与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培养和巩固学生审题、析题的能力。

2 准备纠错本

对于考试或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建立一个错题笔记,使他们把自己容易犯错的题列入其中,并且经常翻看,记住,争取以后不会再出同样的错误。

以上三个阶段的训练缺一不可,我们不能顾此轻彼。在化学学习

的过程中,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必备功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