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材料

**县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材料

20xx-10-8

根据市县部署要求,今年各乡镇积极开展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全面掌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现状,县纪委(监察局)近期组织力量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事权下放工作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各乡镇立足各社区现有的办公用房,积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今年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创建经费列入预算,确保创建经费,已累计投入?万元。全县已建成规范化中心64个(全县共66个社区),其中**社区和**社区属于市级精品示范社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社区建立便民中心大厅,条件相对较差的社区集中2-3间办公室,实行柜台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乡根据当地实际将乡、社区(**社区、**社区)两级的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为一体,设在乡政府一楼办事大厅,构建“乡社合一、二社共享”的社区建设模式。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除了从社区干部中调配,另选大学生村官或聘请人员担任。全县现有便民中心人员539人,专职222人,兼职317人,大学生村官74人,聘用97人。**镇通过公开招考5名社工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镇也正准备招聘10名社工。为推进社区代办服务工作,每个社区均配备专职代办员。

按照内部设施配备标准化的要求,每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了电话、电脑、桌椅、档案柜等必备的办公设备,设置沙发、茶几、饮水机、雨伞、老花镜、签字笔、服务卡、办事指南等便民设施,供群众使用。

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现状。

所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都已按照县里要求,积极承接下放到社区的68项事项,并设置民政事务、劳动保障(新农合、城乡居保)、综合治理(新居民服务)、计生卫生、党员服务、农业和综合咨询等组合式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所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均由社区副书记分管,按照内部管理标准化的要求,相应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AB岗制度、全程代办服务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相关制度。另外,还建立了台帐登记制度,社区每个窗口都放置《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事项办理情况登记本》,受理代办的事项都及时、如实进行登记。截止九月底,今年办结群众办理事项共计38237件。

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各乡镇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幸福社区创建和事权下放工作,立足规范建设,突出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乡镇特色。**镇在含村的社区中实行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初步形成了村、社区合一局面。

**镇的部分社区把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与便民惠民服务站工作相结合,设置了邮政咨询服务。**镇、**镇在全县率先通过公开招考社工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镇利用村级基层力量,协助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并规定每个星期二,所有社区干部和村干部到各自社区进行集中办公,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镇在中心窗口开展“三亮三比三评价”活动(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乡结合本地群众来乡办事早的实际,要求本地干部八点前来乡办公,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从运行情况来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后,通过“上提下放”调整事权和优化办事流程,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多数项目可以在中心办理,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将所有事项的工作流程、办事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投诉渠道等上墙公示。工作人员按照公示内容履行审批行为,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行为规范、公开和透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服务模式,免除了群众的奔波之苦,群众办理一般事项,可以实现即办即结。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事搭建了平台,过去群众办事往往要四处找人,来回跑好几趟,现在只进一个窗口就

能办成,办理时限大大缩短,群众再也不必为办事处处碰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

 

第二篇: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xx年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方案》的要求,石岛党工委、管委会立足本地实际,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民生、优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繁荣的重点工程,精心组织,积极运作。

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去年建成7个,今年全区有18个村列入了市级调度村(全市共100处),自设了12个区级调度村和12个街道级调度村。目前各社区建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有11个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其他村正在全力推进当中。规划的日用超市、农资超市、文体健身广场等10项建设面积都高标准超过规定指标。已建成的各社区服务中心全部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文化娱乐等大众性活动等也都配备了培训员和指导员。各社区服务中心环境全部实行了绿化和硬化,综合环境深受广大农民喜欢。东山村还建成了省级文化大院。

二、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对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对是社区建设进行了总体安排,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并责成农业综合局制定了可行的设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责成分管新农村建设的副书记具体落实实施,确定了亮点工程。

二是落实措施:为加快我区农村社区的建设进程,区党工委、管委会进行了细致与广泛地发动和宣传,组织各街道和相关村外出参观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社区建设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使农村社区建设深得人心。

具体措施:

一是认真搞好规划。为使农村社区建设不搞形式,确实为民造福,各实施村都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并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最终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二是积极督导检查。实行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观摩,一季度一通报,监督各建设项目的落实与实施。

三是制定奖励考核办法。1、对环境综合整治和社区服务中心验收合格的规划村,除享受市里的补助外,区里将再奖励2万元。具体补助方法是:对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18个规划村,3月底前每个村预付2万元的补助款,由所在街道负责监督使用;年底验收不达标的村,预付的补助款由区财政从所在街道总的补助款中进行追缴。2、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前20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适当进行奖励。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的民心工程,其建设内容多,效期长,质量要求高。因此,为搞好农村社区建设,我区各级都积极运作,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农村社区高质量建设。其一是积极外寻资金,寻求各方支持;其二

是积极取得包扶单位的支持,希望积极投入;其三是依靠村居自身力量,大量投入;其四是盘活原有固定资产,使社区建设后续有保障;其五是取得村民和民企的广泛支持,使社区建设变成大家的事情。目前17个示范社区已建成,建设投入总资金1.4亿多元。

三、存在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足。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部分干部和群众不能全面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识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思路不清、措施不明,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缺少自己的思路。

2、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大。我区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民生活还不富裕,开展社区建设难度大,部分干部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不善于创新筹集资金措施,不愿去联系包扶单位,不积极发展生产寻求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

3、各社区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一是干部工作力度不足,组织发动不全面,全民参与性较差;二是村经济基础较薄弱、且又无包扶单位帮扶,社区建设动作较小,个别项目不能实施。

4、部分包扶单位和思想上不重视。有的认为搞农村社区建设是外行,被包扶村主动找就帮一下,不主动深人,落个轻松;也有的认为,社区建设是村与街道的事,搞包扶只不过是政府造声势的一种形式,没自己什么事;还有的认为,包扶无利益可谈,既费精力,又费钱,做了不划算;还有部分包扶单位,被包扶村

找上门来就承诺出钱出物,过后不积极兑现。

四、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为重要内容,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为基本原则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一个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搞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是提升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城镇化水平、辐射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聚集地,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搞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1、统一广大干群思想。通过宣传教育,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要求上来,把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形成上下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2、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序整合部门资金,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和利用计划、财政、农业、扶贫、交通、民政等部门的优势,将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管理和使用,实行综合配套、重点投入;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和找与本村有关联的名人、能人募捐,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充分利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优惠政策,对农村集体资产

和资源实行市场运作,获得收益用于社区建设;依靠包扶单位在资金物力上的支持,解决资金短缺困难。

3、加大包扶共建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各行各业的人才、智力和资金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包扶共建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帮助进行村庄规划、村庄整治、生产发展以及制订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参与建设的全过程。突出石岛农业产业特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4、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使农民在决策、投入、实施等方面成为主体,让农民自觉自愿、自力更生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和落实社区建设长效机制,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开展的首要条件。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干部队伍,防止因班子分工或人员变换造成社区建设工作无法延续。二是认真搞好长期规划,避免建后再拆的现象。根据各村村居的实际情况,社区建设可不拘于集中,也可不拘于全部内容,可稍分散和进行几个内容的建设。

二〇〇九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