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研究论文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研究

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时间乘以学习效率才等于成绩,因此,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想提高成绩只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时间上,老师家长抓紧就好了,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提高成绩,关键在学习效率方面,学习本身就是一份苦差事,但是最让人郁闷的莫过于每天的埋头苦学却不能够换来好的成绩。比如,很多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如何去预习,上课如何去听讲,课后训练毫无目的性.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对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培养,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习兴趣,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但是提高学习兴趣谈何容易,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兴趣的培养。

2、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很多学生为了多学一会喜欢熬夜,其实这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的不良习惯,非但不能提高当天学习效率,反而会因为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得不偿失,因此保证睡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要求。

3、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它主要是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条件。

4、要劳逸结合:本人认为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一条,主张的是玩的时候就痛快玩,学的时候就认真学,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学习,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课堂效果上着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褒扬严惩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应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需要老师的监督与指导。比如,在课前预习方面,利用上课前几分钟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同学必须要给予表扬,这是对他们的鼓励。相反,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虽然,惩罚是一种很敏感性、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但,我们要相信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所以,在平时我们多关心学生的,也更要在学习习惯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只有,软硬兼施才能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才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2、 教师扎实、充分的备课,达到高效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当然,要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心血,课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授课内容、课堂上风趣幽

默的语言,并且要做到控制语速,问题要讲透彻,不能只讲结论,不讲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记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迷惑的地方在哪里,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学生容易懂的知识可以少讲,要做到对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对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教师要有针对性措施:比如要不定时让他回答问题,善于运用眼神去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老师重视于每一位同学。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听课、睡觉、开小差等问题,

3、教师从提高学生课后练习、复习着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率

老师们都知道,课后练习、复习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另一重要环节,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课后练习、复习效率的操作的有几下方面: 首先,要做到练习及时化,同学们往往在课堂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后练习题,作业及时的反映出,学生存在的难点,重点是否掌握,错误的问题也能及时纠正,并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其次, 还要再进行专题训练,经过一次评讲,学生们不可能很好的掌握某一问题.这就要对练习的问题做好认真统计,且在讲评后精选习题再进行专题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的弥补知识上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

学习之外。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学生还要需要"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做好每一环节,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不断的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

好,可作业批改下来却发现错了一大片。考卷发下来后,有的学生可能会后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和学生常常归结为不认真。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得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面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造成审题能力的薄弱有诸多原因,教师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审题能

力培养不够重视和包办代替使学生形成依赖。从教学过程看,有些教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担心教学内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备课时准备的内容讲完。教师把课堂教学看成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考虑学生应该学会些什么,学生学会了多少。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失去了锻炼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的机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依赖性。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1)知识储备少。小学生识字量有限,在读题中往往会遇到不认识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导致弄不清题意。(2)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也可称为思维惯性,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倾向。(3)懒惰心理。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遇到需要动脑思考的题目,便主动放弃或希望依赖别人。(4)不良的审题习惯。在批阅作业或试卷时,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往往是题目还没看清就匆匆作答了。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原因,要想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就必须从提高学

生的审题能力入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首先是提升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认真读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

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反复地训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借鉴这样一个实例:课堂里的第一个环节,每人发一张复习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做题,要求是“请你选择试卷中的任意一小题作答,就算完成了此次测试。”然后开始计时、喊停。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只有少部分学生举手示意答完题。看的出,学

生们对这个游戏感触很深,不仅在反思,也在总结,真正意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

其次是在教学中应渗透审题方法的指导。第一是指导学生读。读题是培养学

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学生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用心默读。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第二是指导学生看。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学会用慧眼看题。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的混合运算。每当考试题目都比较灵活,容易出现陷阱题。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不入陷阱呢?就在一次教师培训中,听了一位老师的讲座,深受启发。他提到几个审题的步骤:一看符号,二看数字。首先看符号,如果是同级运算,则考虑能否用交换律或结合律;如果是乘和加,或乘和减,则看数字的特点,考虑能否用乘法分配律。若不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则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第三是指导学生写。在解决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题目比较长,且有隐含条件及多余条件。我们又将如何指导学生有序审题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读题的同时,将获得的数学信息及问题简明的列在草稿纸上。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从问题出发,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用心思考,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第四是指导学生划或画。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划一划、作记号等方法来帮助我们审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画,将题目中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图。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图中会意,使审题有所突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的揭示题

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大不相同,这不仅与他们的年龄有关,还与他们的生活

背景有关。高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而言较强些,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也能自己审题分析并有序地做下去。而低段的学生不管是认知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

来读题、审题、分析题意。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引导,直到学生理解为止,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能自己解决相关的题目。

在教给学生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及热情鼓励,以达到对审题方法的内化。 有一些题目看似差别不大,但一个字一个词的差别,往往就完全改变了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通过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在作业的讲评中,分析解题中造成的错误原因;对于审题仔细且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多种激励措施。这样,学生在以后计算此类题目时就会多加小心。我想,基于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指导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解题的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学生经过了尝试,才会有体会和感受,才会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分析、指导,而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不断做学生的表率,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