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中员工申诉问题汇总及解决办法

年底了,处理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投诉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要正确的来看待它。 绩效考核,太多的投诉就要检讨你的绩效考核方式是否合适?没有投诉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是不是员工不敢或不愿多说?所谓“忠言逆耳”,有适当的投诉是好事,可以增进与员工之间的绩效沟通,推动绩效考核不断改进和完善。 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除了考核本身所采取的方式、程序和指标设计的不足外,我认为更多的是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称所致。即在绩效面谈和反馈环节出了问题。如何处理员工对考核的异议和投诉,我在此前的相关打卡中有总结过,大家可以点这个链接去看看:20xx.11.22:如何处理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异议和投诉?

员工申诉2.docx

在此就不再重复多讲了。

我碰到过的,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不满的情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奖金比自己预期的要少,绩效考核被“无故”的扣分了。

2、对绩效指标统计结果有异议,自己统计的要比公司公布的要高。

3、对定性评估不满,觉得不应该这么低分,怀疑是上级故意报复。

4、内部对比后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自己做得比别人好考核分数却不如他?

通常,我们会按照以下思路来处理:

1、了解员工对扣分不合理的地方,问清楚他的想法和诉求,即为什么?然后,根据考核统计收集的材料和文件(如统计数据、报表、评价表格等),按照考核结果统计标准和规定,与员工一起亲自算一遍,让员工全面清楚了解其绩效考核结果是如何核算的,为什么被扣分,扣分的依据和规定是什么?依据和证据材料证明拿出来。就像去政府部门办事窗口一

样,公事公办,客观公正在带着员工来演绎一遍,如果统计正确,又有详实依据,员工一般也就认同了。

2、这种情况通常是员工对考核指标的统计算法理解有偏差所致,只要跟员工解释清楚考核方案所规定的算法基本上就问题不大。当然,如果员工所提出的算法比原有考核方案还更合理和贴切,也要虚心接受,下次给予改善。

3、这个就要调查清楚,与其主管深入沟通,并拿出具体的关键事件出来,以此证明其为什么这样打分。如果是没有理由的随意评低分,要求其主管改进;如果确有证据,并且经调查后属实,那就要和员工说清楚缘由。

4、这往往也是信息不对称所致,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做得好的方面,而看到别人不足之处,只要把别人做得好的方面拿出来,看数据、摆事实、讲道理,经过客观公正的对比后,员工信息更全面,并详细了解到与别人的真实差距后一般就无话可说了。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二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二

白衣二中 钱爱英 20xx、10

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学生合作不够主动,组内交流出现冷场,没有人说话。小组成员接到学习任务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对某一个问题无话可说。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同学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小组讨论。他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

我的解决办法是:为了能够调动组内成员讨论的积极性,我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记录表。内容包括:积极合作因素和消极合作因素。积极合作因素中包括:监督或观察、操作或记录、主持或服从、倾听或思考、表述自己观点,组员做到哪一点就在相应的位置上加分。消极合作因素中包括:发呆或走神、做小动作、抵触或不参与,符合哪一点就在相应的项目上减分。一周后统计出组内最佳讨论奖,最佳组织奖,最佳进步奖等。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我的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小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形成小组活动被一二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我的解决办法是:尽可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还有就是对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比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作品的创作,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记录者、鼓励者、检查者、解说者、组长等。在分工中我们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分组活动时间有限,学生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学生有时会对一道问题争论不休,往往浪费了很多交流的时间,导致后面题没有交流时间已经到了。老师让进行下一环节时,就匆匆结束,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

解决办法: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更不能简单化,从而抹煞学生合作的兴趣,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

4、小组的凝聚力不够,经常出现争斗现象。

在小组交流中,由于意见想法的不统一,经常为了一道题会争论不休。即使最后已经明确了正确答案,事后也会因为一些其它原因导致组内产生不合。

究其原因:现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个性较强,不甘于输给别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

我的解决办法:1、告诉学生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要求学生产生分歧和冲突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2、为了加强小组的凝聚力,使组内能够和谐快乐的学习,我经常在班级组织一些考验帮扶对子之间默契程度的游戏。如利用体育课时间,组织帮扶对子运球大赛,即:两个人背靠背来运球,这就需要两个人的协作,不能光顾自己跑得太快,这样球就会掉下来,两个人必须劲要往一处使,步伐一致才能快速到达终点。还有举行二人三足赛,帮扶对子之间要形成默契,想好第一步应该先迈哪只脚,如果不事先商量好,他们之间将寸步难行。最后通过比赛,评选出最有默契的帮扶对子,学生都有上进心,每天课余时间,帮扶对子之间总在一起练习,并让他们谈谈在一起合作的感受,久而久之,同学们之间的默契越来越多了,打架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在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后,我们老师并非无事可做,根据平时上课的一些经验,我认为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参与和观察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我们老师应该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2、调控与引导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我们老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我们老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3、提供帮助 教授合作技巧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或是教授学生一些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我想,只要我们注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合适的环境,多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以学生为主体,正确运用促进合作的策略,一定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