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初中英语阅读技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曹银萍

[日期:20xx-02-20]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内容提要:

英语阅读技巧是学习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阅读技巧对学生做重点指导,促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如如何理解主旨大意与细节、如何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如何进行略读和快读、如何运用上下文线索推断生词词义、如何掌握文章的要点、怎样为文段做注释、怎样运用图表等,有了这些策略的指导,阅读教学就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和途径。同时阅读技巧的研究对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反映了其在英语学习上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决定他对整个试卷的把控。然而参加同等学力英语测试的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不足,而且参差不齐。本文针对这一情况阐述如何通过阶段性的学习来提高同等学力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从而保证课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通过活化课文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并能巩固听说,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课题的背景:

1.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实用最广泛的语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对七、八、九三个年级段阅读能力目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明确要求除教材外,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

2.近几年中考试题对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技巧是试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学生仅仅读懂教材,不扩大语言输入量,将难以持续发展。它要求教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训练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泛读,拓宽视野。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消化、处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中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技巧。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由此可见,新课标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摆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言语运动在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默读时,也往往伴随着言语运动器官的潜在发音动作。因此,阅读是与言语运动器官的发音动作相互联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将文字符号转化为发音动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综合活动来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为顺利地进行这种分析综合活动,要求学生事先具备一定条件:①有一定词汇与语法技能;②有相应生活经验与专业知识;③联系课文了解来龙去脉;④了解作品背景、中心思想。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迅速发展,人们对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现行英语教材的不断更新正是顺应了社会的这一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阅读能力,在我国一向受到重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提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知识的宝库,广泛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因此不管教材如何变更,阅读课始终是教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对阅读课的处理也就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但许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注重对课文的阅读和讲解,落入俗套,一堂课下来,不仅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收获甚少,就连教师自身也能感受到阅读课的教学变革已刻不容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上能有所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毕竟要以语言为本位。优秀阅读文本的语言,总是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的最为灵活、最为综合的运用以及段落之间的合理谋篇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文本也是学生抵达语言目标的中转站,这就决定了对语言各项技能训练首先还是要立足于文本,又要有所拓展。依然围绕文本,通过二度阅读、文本复述、学生讨论交流、文本结构赏析、语言选择、单词释义、语法运用、改写文本、仿写等任务形式,培养学生基于阅读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新教材以阅读为中心的一体化开放模块教学优势。

四、研究的理论假设:

通过课题的试验与研究,寻找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途径,试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全苗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题相关理论的界定:

1.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研究结果证明:①人类有学习语言的能力;②人类学习语言有一定规律可循,并且按照一定阶段发展成熟;③人类学习语言有以下几条规律性原则:第一是量变质变原则;第二是内因与外因的原则;第三是个别差异原则;第四是认知与情感机制渗透的原则。总之,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需要多方面的训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是有的放矢的好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能就课文内容熟练提问。问题类型可以是多样的,如理解型、分析型或评价型是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拟定的,围绕主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2."情感"学说

情感可以激发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的良好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

六、研究内容和措施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如何加大语言材料输入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3.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技巧。

4.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法:

1、 文献法:借助理论和他人的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 行动研究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研究实践。

3、 经验总结法:重视经验积累、资料收集,做好教后反思,进行阶段总结。

七、研究的预期目标 :

1.观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寻找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八、研究的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12)

资料学习、理论学习、听课、专家指导

(2)、实施阶段(20xx.12_20xx.6)

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案;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听课,研讨活动;分析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案

(3)总结阶段(20xx.6—20xx.11)

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

九、预期研究成果:

1) 初中英语阅读技巧研究的调查报告。

2) 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教学经验论文。

十、参考文献

《培养英语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行为研究课题中期实验总结》,《中学英语阅读技能培养初探 》

0 顶一下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尝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峰峰矿区和东中学 张利慧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实用最广泛的语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

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对七、八、九三个年级段阅读能力目标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明确要求除教材外,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5万词以上。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

2.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其目的就是不仅要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能否对语篇进行整体把握,能否根据语境提供的提示进行语篇分析和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近几年中考试题对阅读要求逐步提高,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技巧是试题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学生仅仅读懂教材,不扩大语言输入量,将难以持续发展。它要求教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训练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泛读,拓宽视野。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消化、处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中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技巧。但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由此可见,新课标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摆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2.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如何加大语言材料输入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

3.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技巧。

4.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四、课题界定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解码能力和创造能力。

阅读能力:一般是通过理解和速度两方面来体现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是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

初中生:特指本校农村中学生。

五、理论依据

1.语言学研究成果

语言学研究结果证明:①人类有学习语言的能力;②人类学习语言有一定规律可循,并且按照一定阶段发展成熟;③人类学习语言有以下几条规律性原则:第一是量变质变原则;第二是内因与外因的原则;第三是个别差异原则;第四是认知与情感机制渗透的原则。总之,语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需要多方面的训练。

2."情感"学说

情感可以激发热情,而没有热情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动力。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H.H.Stern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可以产生学习语言的"内驱力";没有情感的投入,学生的良好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就难以开启。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直接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2、个案研究法: 对典型的学习小组,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3、行动研究法: 教师对初中生阅读速度慢及阅读效果低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其成因,提出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课堂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尝试结果,为继续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七、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1. 第一阶段 (20xx.5---20xx.8 ):

搜集大量相关资料、文献进行理论学习。

2. 第二阶段 (20xx.9---20xx.10 ):

学生阅读速度慢及阅读效果低下的调查研究阶段

3. 第三阶段 (20xx.11---20xx.4):

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及有效性的实施阶段

4. 第四阶段 (20xx.5---20xx.6):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申请结题。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尝试》

2.论文一篇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第二篇:初中英语阅读总结

初中英语阅读总结

一、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和要求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是帮助学生吸收语言信息、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的中考题中阅读能力测试题达到近50%,加上与阅读有关的其他能力测试题比例就更高,达三分之二以上。《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应“能读懂供7—9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推广困难的问题,我进行了长期、细致的分析和调查,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因素导致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难以进行或难见成效:

首先,阅读时间不能保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一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100—150词,初二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200-300词,初三学生每天课外至少要阅读400—500词。然而,由于平时作业多,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自身知识面狭隘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是造成阅读障碍的另一原因。初中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人生重要阶段,本该是大量吸收周遭信息、丰富个人知识的关键时期,但由于面对升学压力和来自社会、家庭的较高的学业期望,不少学生学习负担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和渠道了解和吸取功课以外的信息,除了书本知识和校园生活对周遭事物极少关心、知识面比较狭隘;而英语阅读文章大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学生因为对生活现象或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而对阅读有畏难感。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不少同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西方语言在不同题材上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常常困惑,难免形成阅读障碍并由此延伸出阅读的惰性。

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则是由课堂内延伸出来的课外阅读障碍之一。有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将整节阅读课上成语言知识、语法讲解课,导致学生对文章无法整体把握、主旨大意弄不透彻,影响了对整体和细节的理解,也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而失去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寻求课外英语知识的阅读。

第四,阅读习惯不好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兴趣的原因之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慢读、指读、声读、心译、过分复视、逐词阅读、滥用词典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降低了阅读速度,破坏了思维的

连贯性,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更谈不上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通过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和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对所教初中二年级两个班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实践,尝试引导初中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外阅读。以下对教师怎么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出个人的四点看法:

(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为读所乐”。兴趣就是动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并形成习惯。根据初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期望,我们选定了几本适合初中学生看的课外阅读书籍《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绿野仙踪》等????规定好具体的阅读时间,指定好阅读的任务和篇章,读完讨论自己的阅读进程和阅读心得。并进行了细致的笔记和归纳。阅读心得讨论在同学中起到了交流、互动及感染作用,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无形中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二)、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拓宽他们对生活及历史文化的了解,消除课外阅读障碍,也提升学生个人知识面。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从生命的高度来培养“情、智、身、心”均健康的下一代。英语老师尤其要面对这样的挑战,无论是初中老师还是更高级的教师,都应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成为素质教育的执行者,以学贯中西的丰富的个人才识来打造和培养未来世界舞台的国际性人才。

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阅读教学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西方文化中推崇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个人品格如自信、目标明确、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和进取精神,都是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

有一次,在一篇阅读材料中涉及到一个选词填空的答案,谈到一个中学生在母亲身患重病后心里充满恐惧和担忧而不愿意去上学,母亲对他说他应该去上学、她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很多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母亲是“轻轻地”说,要用lightly,而不可以是“粗暴地”说(rudely),他们说如果是自己的母亲就会愤怒地咆哮直到孩子肯去上学。我就跟学生解释:中国父母爱孩子一般爱在心里,表达方式常常很严厉,而西方父母则把对孩子的爱充分表达出来,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拥抱,这样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文章中母亲是不会咆哮的。另外,

在阅读材料中多次见到positiveattitude,moveon,“I

knowwhoIam.”之类的文辞,学生不免感到迷惑,我会向学生介绍这是西方社会非常重要的人生理念,同时我也(当然有时显得偏激)将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怀才不遇”、“嗟叹身世或艳情”、不少古代文人怨天尤人却不知作为只是傻等伯乐出现的文学现象加以对比,并联系到非裔美国总统奥巴马成功实现他的美国梦正是基于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独立人格和个性、目标明确、且将梦想付诸行动的人生理念。学生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也增进了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正是由于有了对社会现象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才更能准确理解阅读内涵,从而可能持久的坚持课外阅读。

(三)、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根据课外阅读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应体现关注、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和有效果。“胡罗卜加大棒”的原则,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采用来分别对学生进行鼓励、监督或批评。

一般来说,教师都会把课外阅读的答案留给学生自己评改,不少老师根本不仔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细节。但是仅仅是向学生强调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而把所有的工作进程都交给学生自己进行是肯定不够的。不少初中学生缺乏自制力,放任性的民主必然导致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阅读成效的丧失,教师不能因为这是课外活动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笔者对该项“周计划”的阅读进行了不定期、但是不超过一周的随时检查,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页数)、笔记质量的等级和字面评价(根据生词查阅、短语回顾、阅读策略的使用等进行评价)

进行了登记并在班上公开,也让一部分做的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相互促进,形成班级课外阅读档案。这样,很快调动了几乎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有效进行。对于一些存在理解障碍的篇章,笔者也专门抽课堂时间进行讲解。

此外,教师在平时考试中突然袭击地抽出某篇文章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效果。

一. 实践成效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的“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行动研究,从学生小组活动记录评价表上可以反应出,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与人合作,而且扩大了词汇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不良阅读习惯,在阅读训练中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速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单篇阅读理解成绩优秀(90-100分)的平均达到30%以上,及格(60-70分)以上达到85%左右。作为教师本身,我觉得也收益不少。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不仅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更好地了解教学行动研究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增强了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提高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