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可行性报告

关于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的扩展,中国的城市轨道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为淮南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根据安徽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申报的规定,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论证,特申请于20xx年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现将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如下:

一、增设专业的必要性

1、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各大中城市蓬勃兴起。全国25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总里程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目前全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北京、上海、深圳等19项;在建项目有广州、天津等10项;而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都已通过国务院审批。未来xx年我国要建设1200-1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这巨大的交通市场必将需要大量的中高级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作为淮南市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担负着为本地区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按照《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xx—20xx年)》, 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学校近年将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新型专业,以适应淮南市乃至全省对此类人才的需要。除本专业校内实训设备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群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车辆、供电、线路等设备的基本运用技能,为此本专业将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供用电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此外,学校加大了对专业的投资力度,用于完善专业的实验实训条件,为本地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

2、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满足专业人才需求的需要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新技术全面进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而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急需具有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设置,将符合新形势下交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建设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使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育,提高整体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为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大批轨道交通的技术实用型人才,从而把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入有序发展阶段,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 20xx年城市轨道线路(总长度)将达20xx公里。淮南市中职学校中没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这必将阻碍淮南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外地调用此类人才也将加大用人成本。所以,用人市场的需求促使我校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3、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实现我校办学方针的需要

学校是20xx年x月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评估,根据我校的区位和教育厅、淮南市教育局对我校的定位,我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淮南,服务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坚持为淮南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工科性中职学校”。学校一贯主张优先发展和重点建设那些淮南及全省经济发展所急需并已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特色重点专业。从淮南市中职学校的专业布局来看,30多所在淮中职学校没有学校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这将不能满足淮南市对此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有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我校地处市区,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顺应淮南市发展的要求,也是我校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它将填补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空缺。

二、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1、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我校先后开设过多种社会急需的特色专业,已有多届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中有许多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为淮南市及周边省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筹建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筹建工作。先后派出几批人员到省内外已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考察交流和学习。学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为我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已形成一支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

我校有毕业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及其它大学毕业的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1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这些教师中有的曾获得省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现有教师能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任务。同时,我们与北京地铁公司签订实习合作协议,与企业一起加强对学生的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

3、具有较丰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图书资料 我校图书馆现有藏书10万余册,电子图书4万多种,各类期刊132种。资料室有专业藏书0.5万余册、专业期刊10多种,

每年学校还投资几万元购买新的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完全能满足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训需要。

4、具有可靠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基地为保障

我校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的仪器设备和固定资产40余万元。有机械基础试验室、基础机械维修室、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电子实验室和机械原理、机械制图、分析测验等实验室供学生的课内实验使用。此外,学校建立了的稳定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就业经验,学校已经建立了北京地铁、合肥火车站、淮南火车站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全部专业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另外,我校每年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不断投入,将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条件,因此,办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具有可靠保障。

5、具有充足的生源保障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淮南每年有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从考生报考中职学校的倾向来看。不少学生及家长因淮南市没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而选择到外地学校学习,也有相当一批考生和家长希望我校能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方便求学,因此,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生源是充足的。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时期,像长三角洲

及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网,我省以省会合肥为经济中心,各个城市也正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届时需要大量的行车组织和客运服务等专门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上述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以及我校的发展需要,我校拟于20xx年秋季开始招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请主管部门批准。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可行性报告

一、专业发展与基本概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我校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瞄准市场需求的原则,在实力较强的“铁道运输”专业师资和实训条件基础上加大专业规划和建设力度,多年的专业沉淀使我校具备了轨道运输管理专业开办的条件。能贴近企业的办学思想使专业呈现出“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为西安市及全国轨道交通运输输送合格的有用的技能人才。

(一)专业基本概况

1.专兼职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本专业现专任教师9名,专职教师4人、本科以上学历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含在读)2人。专任教师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学术梯队,教师数量足够,能充分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本专业根据课程需要聘请了地铁、铁路企业的技术专家及工人技师等能工巧匠共5名担任兼职教师。

2.建立了具有模拟和仿真条件的运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校非常重视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建设。20xx年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虚拟行车、调度组织仿真、虚拟客运站接发列车及虚拟票务实训,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就业岗位群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车辆、供电、线路等设备的基本运用技能,为此本专业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等课程。

3.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西安地铁),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专业实现了轨道类实践教学资源无界化,充分利用教师在轨道类实践教学资源(如电力机车模拟驾驶设备、

接触网实训中心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1.适应城市轨道业发展,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时期,西安地区轨道交通建设更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规划,到20xx年,由地铁、轻轨、市郊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组成的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网,平均每1.5km设一站,每站需配运营人员保守估计20人,可以预测新增线路约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20xx余人 (不考虑人员流动)。届时需要大量的行车组织和客运服务等专门人才。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的目标就是培养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铁路运输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我校根据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主要有: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人员(含值班站长、站长等)、行车调度员以及铁路站车运输类岗位(如客运管理、售票管理、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客运列车长等)。

2.突出能力培养,确立专业办学思路

蓬勃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良机,为了追踪轨道行业发展的脉搏,搭建学校与行业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平台,本专业利用雄厚的行业背景,并注重日常的沟通联系。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行业调查、毕业生跟踪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正,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试模式,使毕业生满足社会、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3、能力本位,致力教学改革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我们依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地铁站务员、车站值班员、铁路客运员、行车调度员等

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从地铁站务工作过程出发,调研分析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进而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开发。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运用》已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出版了校企合作配套教材。《行车组织》《客运组织》也已着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1)根据职业教育“必须、够用”的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将《客运服务》与《服务礼仪》整合为《客运服务技巧与礼仪实训》。

(2)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及运营政策的调整变化,为了适应行业技术变化,通过补充讲义、专家讲座等方式及时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3)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具体条件,兼顾区域特点,设置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选修课。

4.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 近几年,运营专业实训室引入了接发列车及调度实训系统、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实训系统、客运站作业模拟实训系统、地铁微机联锁LOW工作站实训系统、地铁票务模拟培训系统等几大专业模拟系统,为《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等课程实现讲中练、练中学提供了条件。我们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通过导向任务、讲解任务要点、操作示范、演练、逐个指导、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总结等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穿插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使现场教学受到局限,行车调度、地铁票务等核心技术岗位难以实现顶岗实习。我们针对不同课程内容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情境设置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增强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自主创新能力。比如,在《地铁票务》课程教学中,除利用专业实训室的地铁票务模拟培训系统进行售检票设备的操作训练外,还结合具体地铁站的实际

设置购票情境,让学生扮演票务员、乘客、厅巡等角色分组进行演示,受到较好效果。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专业课程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教学生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双赢互利,多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1)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学生培养反馈机制,根据用人企业及毕业生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西安地铁、上海地铁、北京地铁等建立合作关系,合作企业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半年顶岗实习的需要。

轨道交通运输具有客流波动大的特点,我们急企业之所急,为轻轨公司、西安火车站等合作企业量身定制了“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短期顶岗实习模式,即在客流高峰期安排学生进驻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习,过后返校学习,实现学习和现场实习交替进行。顶岗实习促进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的紧密结合、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的紧密结合。

(2)“订单”式培养人才

我们按照订单企业提出的培养要求,制定地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并聘请企业人员兼职授课,任课教师深入地铁公司实地考察,有针对性开展教学,保证地铁订单班的培养质量。

 

第三篇:运行管理报告

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NC20xx-xxxJG)

运行管理报告

xx县xx乡政府

二xx年八月


目    录

1 工程概况……………………………………………………………1

2 运行管理……………………………………………………………2

3工程初期运行………………………………………………………4

4工程监测资料和分析………………………………………………4

5意见和建议…………………………………………………………4

6附件:………………………………………………………………5

6.1机构设置情况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6.2规章制度目录


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xx县xx乡岭里村,属xx湖水系,库区控制流域面积1.96 km2。总库容积113.12×104m3。水库原设计灌溉面积仅为1200亩,实际灌溉面积仅8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水库保护下游1400多人、1200亩农田以及xx县至xx乡县级公路。xx水库始建于1957年冬,次年竣工,同年开始蓄水受益,经历年除险加固达到现有规模。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及坝下涵管等。

本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为26.40m,坝顶长220m,坝顶宽6.0m。上、下游坝坡设计均为1:3,上游坝坡均采用砼预制块护坡,厚10CM;下游采用草皮护坡,增设下游坝脚贴坡反虑,贴坡反虑顶高程为22.00M。

本次加固处理工程合同价1809608.00元。主要建设项目有大坝加固、灌溉涵管新建、溢洪道拆除重建三大项。

xx县xx水库工程特性表见表1:

表1   工 程 特  性 表

2、运行管理

2.1 人员培圳情况

本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为xx乡人民政府,下设水管站,单位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管理人员4人(分别为领导岗位2人、工程技术人员1人、运行管理1人),人员结构和数量可以满足工程管理需要。为了适应新的管理需要,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一是积极参加上级每年组织的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二是每年举行2期职工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为有关工程管理和水利法律法规知识。

2.2 工程运行维护情况

按有关规定要求管理人员进行大坝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以保证大坝坝面平整无缺陷、排水沟畅通;按照有关管理规范要求,除管理站的日常检查外,每月技术人员对大坝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做到工程各部位检查内容齐全,检查记录规范,有初步分析及处理意见,从而保证了枢纽工程整洁美观,设施完好,运行正常。

2.3 规章制度情况

xx乡水管站,针对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为:⑴工程管理制度;⑵机关管理制度;⑶财务管理制度;⑷档案管理制度等。具体见附件第二条。

工程加固完成后,管理单位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加强工程管理,科学调度,严格执行上级批准和水库度汛计划和防洪调度方案,确保水库安全;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增加收入,特别是进一步挖掘库面养殖的潜力;为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效益,下一步要加大投入,完善渠系工程配套建设,以实现工程灌溉、防洪保安、综合经营三大效益再上一个大台阶。


3、工程初期运行

3.1 工程运行情况

xx县xx水库加固工程2xx年9月开始实施,2xx年3月水库保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并正式关闸蓄水,通过几个主要施工项目加固后的试运行,表明xx县xx水库加固后,安全得到了保障,效益有了明显增加,其效果主要表现在:

⑴大坝坝体粘土心墙防渗。在2xx年6月15日汛期库水位为44.3m时,原坝下渗漏点消失,大坝运行正常。

⑵坝下涵管加固。坝下涵管于2xx年3月基本完工,经3~8月试运行,涵管状况良好,流量可以控制。

3.2 工程效益

xx县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xx水库加固前因大坝存在安全隐患一直限制蓄水,水库除险加固后可增加蓄水。灌区的农业灌溉、抗旱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用水状况及管理所环境大为改善。通过工程加固,水库安全有了保障,管理环境得到了改造,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此外,水库增加蓄水后,水面扩宽,养殖面积相应增大,饵料更加丰富,促进了水库养殖事业的发展。水库养殖能力提高,工程效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4工程监测和分析

(暂无)

5 意见和建议

建议运行管理单位切实加强工程管理,组织健全、制度可行、人员到位、职责分明,确保水库安全和效益的发挥。

 6附 件

6.1 机构设置情况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⑴机构设置情况

本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为xx乡人民政府,下设水管站,单位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中管理人员4人(分别为领导岗位2人、工程技术人员1人、运行管理1人),养殖收入xx万元。

⑵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见表3)

表3  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6.2 规章制度目录

(1)工程检查制度

(2)程养护维修制度

(3)情雨情观测制度

(4)水制度

(5)防洪抢险制度

(6)抗旱制度

(7)冬修制度

(8)环境管理制度

(9)档案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