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

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19xx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实践意义: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畏难、成绩大面积滑坡的情况。具体意义为:

1、明确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高中生具备的前科学概念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方法等。

2、提出初中物理课与高中物理课衔接教学的一些策略,避免因教学难度把握不当而致使学生厌学,能够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充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做到引领和铺垫,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基本内容

1、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

2、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

3、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

4、初、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初三、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3.15-----20xx.4.15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以及研究相关教育理论。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差异做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依据可靠,研究方法恰当。4月中旬整理读书笔记和随笔。

第二阶段:20xx.4.16---20xx.12.16

主要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初中学生学习成长袋,了解学生在初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主要在初三学生和现高一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2次,对比表1份。(6月底完成调查问卷,7月中旬分析原因,形成书面材料。)

2. 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探索衔接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完成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的差异研究,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差异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衔接手段。主要在高一学生中展开。分别对高一实验班和普通班调研和问卷调查,特别是女生中做好调研。分析对比。(8月中旬完成初高中知识对比,9月底做好高一调查问卷,12月中旬整理并形成书面材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12.17---20xx.7.16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程标准和内容的衔接状况。初中物理相关内容与高中物理必修1的知识对比表。( 8月x日左右完成)

2.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思维障碍(思维错误)。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8月x日左右完成)

3.高中物理课的教学现状及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及分析结果。(11月x日左右完成)

4.探索出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对策。具体的案例或形成的论文。(20xx年x月中旬完成)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翟宇甲

组员:周保虎、侯月轩、彭海涛、陆青

 

第二篇:“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润安公学物理组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存在着台阶:初中物理只是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对其作定量分析.其二,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为高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 19xx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不同学段教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杜威的现代教学论的认识。 实践意义:目前我国高考竞争激烈,因而高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而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物理所占比例少,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成为高中的难点,老师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天时”:高中新课程改革刚开始,虽然有些省市的课改走在了前面,但关于初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还不算多,新课改迫切需要有关方面的研究作为借鉴与指导。

2、“地利”:公学很好的软硬件设施是我们的研究的丰富的资源基础。

3、“人和”:学校领导支持,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且关系融洽。

四、课题基本内容

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对知识要求的研究.

2.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的研究.

3.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

4.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探究.

五、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建立部分高一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4、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的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及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八、课题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明确各自任务,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开始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

2. 各小组讨论并设计调查问卷,学生成长个案记录表。

3. 挑选学生个案研究对象

第三阶段:深入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1.通过查阅、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以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了解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了解学生在高中各科学习情况及探究其他学科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等。总结以往高中物理旧教材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并对之进行反思。研究高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法和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同时,在高一\高二分别挑选学生作为跟踪个案由各成员分别负责。

2.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以上的素材收集在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或案例或论文。

3.具体安排补充:

(1)每学期进行2次左右问卷调查并及时统计,每月至少对学生个案记录1次

(2)20xx年x月----20xx年x月,完成物理初、高中教材差异,知识要求差异的研究,

完成教学评价对师生影响的研究,总结衔接手段。

(3)20xx年x月----20xx年x月,完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心理、情感上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习惯的研究,并加以实践,总结有效教学手段。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

资料整理、讨论总结,呈现研究成果。各成员写出学生成长案例、感受、论文等,课题组长完成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素材资料库:本课题研究的各种调查方案和数据(放到网站上)

2、论文: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或教学设计(争取汇编成集)

十、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佩玉

成员—李金生 梁超

网络保障:赵亮

十一、课题经费安排

本课题研究经费1500元,经费安排如下:

调查、差旅费:500元

课题人员各项活动费:100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