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感想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感想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也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此次调查的总结和感想。

一、 留守儿童”现状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村对留守儿童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走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当地农民压根就没有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只有当调研人员把留守儿童概念用平实的话语诠释一下,农民才知道什么是留守儿童。从这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县镇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更不用谈及对留守儿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采取一定的措施。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已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和亲戚朋友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在调研过程和中我们把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由于0—6周岁学前留守儿童约54.2%都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面比较陈旧,对年幼的孙子过分溺爱,把孙子当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发展,孩子们在无原则的怂恿和过分的疼爱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而使留守学前儿童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阶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3、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泰州兴华市及周边地区的留守儿童80%是由祖辈扶养的,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如好吃懒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儿童缺乏正确判断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轨行为的影响。甚至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沉迷网络,被不良青年利用参加一些盗窃、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 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4、父母关爱严重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大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少数的父母半年以上甚至一年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同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父母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儿童无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变化。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据调查统计分析,无论在泰州兴华一带还是在全国范围,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应该考虑它存在时出现的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2、学校教育措施不力;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三、留守儿童问题应对措施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努力,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

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要进一步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来入手,做好组织工作。同时,留守儿童和其家庭本身也要意识到问题存在,从自身出发,解决一些基础问题。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一定会大大减少,孩子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美好!

土建1001 李邺寰

 

第二篇: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260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办理

提 案 人:张沅

主 题 词:儿童,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 容:

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等监护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状况令人堪忧。随着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

1、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是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冲动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到诱惑和不良影响而使成长偏离正常轨迹。

2、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失学、辍学现象

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大多数还是文盲,6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不好的情况是学习没人指导监督,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学习自觉性。

3、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对他们给予应有的关爱,使他们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

4、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由于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防范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对一些危险事物又缺乏理性判断,安全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

建议:

为使留守儿童不滑落为“毁掉的一代”,不成为国家未来的隐忧,必须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

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进城就学问题,并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的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

2、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及考评体系,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纳入“城乡共建”责任体系,统筹部署,统一督查考核。总结和推广各地在此项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估。

3、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

4、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在乡(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服务中心,建立劳务输出人员家庭档案,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和留守儿童的管理服务。

5、学校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开通亲情电话,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得到亲情关爱;坚持指导“留守儿童”用书信与父母沟通,密切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感受亲情温暖。

来源:中国政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