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民币非法流通状况调查及分析

假人民币非法流通状况调查及分析

阿不都拉 雷 宏

为了掌握假人民币在吐鲁番地区市场上的流通状况,有效防止假人民币继续蔓延,近期,吐鲁番中支组成调查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在辖区开展了假人民币非法流通状况问卷调查活动。

一、吐鲁番地区假人民币非法流通基本状况

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现金流通中发现假人民币后退回原持有人的情况、误收假人民币情况、误收假人民币以及处理方式等。调查范围覆盖了吐鲁番辖内的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汽车站、火车站等现金流通量大和人员比较集中的场所,并将重点放在葡萄乡、亚尔乡、恰特卡勒乡、辟展乡、东巴扎乡、郭勒布衣乡、夏乡、依拉湖乡等农村地区,此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有效率100%,问卷发放做到了城市与农村兼顾、中青年与老年兼顾,调查显示:

1、发现和误收假币情况。被访人群中60岁以下的461人,1900有误收假币的经历,金额6700元;60岁以上的39人,5%有误收假币的经历,金额940元。

2、假币处理方式。误收假人民币后存款时被银行发现没收的占33.8%,选择放在家里的占31.2%,选择撕掉的占10%,选择重新使用的占23%,选择交给警察的占2%。

二、吐鲁番地区假人民币非法流通中的特点

(一)在券别结构方面:50元和100元面额“HD90”和“HB90”特征的居多,20元以下面额的假币较少,重号的多,在冠字号码上连号的少。在版别上,第五套100元面额和第四套10元面额较多,其它面额少。

— 1 —

(二)在假币使用和流通范围方面:用于县(市)集市交易的少,用于在偏远农村地区、小卖铺、小摊点交易的多;用于城区、超市、火车站、高速路收费站的少。

(三)在发现和误收假币方面:现金交易过程中,从未误收假币的人少,发现过假币的人多,发现后以“你把这张钱换一下”、“找不开零钱”或碍于熟人情面不收假币的人多,多次误收,深受其害的人多。

(四)在受害人群方面:以老年人、妇女为多,中青年人较少。调查中部分老年人表示,由于难以分辨真假人民币,一般不带大额钞票,消费范围也仅限于社区附近的商场、超市和菜市场等。

三、假人民币主要在吐鲁番农村地区流通的原因分析

(一)吐鲁番地区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高达70%,维、回、汉等多民族混杂而居,且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加上反假货币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很难在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的乡村开展经常性的反假币宣传工作,从而成为农村反假宣传的“盲点”,造成反假信息闭塞。

(二)由于非法流入市场的假币数量、种类逐年增加,造假技术不断提高,贩假手段日趋隐蔽,受文化素质影响,部分民族同志对人民币知识相对缺乏,辨别假币的能力较差,甚至连反假宣传单都看不懂,致使反假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文化的青壮年大部分出去打工,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弱势群体,使得农村成为贩假分子侵袭的丰要目标。

(四)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萎缩较多,现在基本上以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而且大部分只在乡镇设立一处,临柜人员业务量过大,每天仅收付业务 — 2 —

就忙得不可开交,无法起到义务反假宣传员的作用,从而加大了农村反假人民币工作的难度。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反假声势。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的系统工程,必须将其作为长期任务来抓紧抓好,抓细抓实。要充分利用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努力加大反假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群众识假、防假、反假的意识,减少因误收假币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站。由人民银行联合政府部门组织建设,利用农村宗教信仰的关系,在各社区、清真寺、乡村设立宣传点,组建反假志愿者队伍,组建反假宣传员和联络员队伍。层层负责落实,真正将反假货币工作落实到村组,至上而下形成反假货币网络。

(三)完善联动机制,形成反假“合力”。金融机构、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行信息共享,对假币案件要从快从严破案,对提供线索、破案有功的群众实行重奖,充分调动群众反假积极性。

(四)加强反假货币知识的培训,提高识假防伪能力。人民银行负责对各金融机构临柜人员的反假培训,各金融机构负责对各自开户企事业单位、所联系的反假货币宣传站成员的培训,各反假货币宣传站负责对所在的厂矿、社区、乡镇人员的培训,层层抓培训,抓宣传、抓讲解、抓咨询,并充分调动各反假货币志愿者、联络员、宣传员的能动性。

(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我国现有的《刑法》、《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制裁假币犯罪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对制贩假币组织者和协助、纵容、包庇犯罪的惩治力度不够,对流通领域假币犯罪的量刑 — 3 —

标准也相对偏低,制约了反假币斗争的成效。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关于反假币的规定,以加强对假币犯罪行为的警示震慑作用。

— 4 —

 

第二篇:大学生个人理财状况调查分析

大学生个人理财状况调查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驻马店,463000)

摘要:对大学生来说,理财是对其人生的一种长远规划,每个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都会逐渐面临结婚、买房、养育子女等问题,这些都与理财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本项目组通过对黄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个人理财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理财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群体。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文对大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科学理财观念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理财观;

理财是指通过自己对财富的管理从而提高它的作用,也可从广义上理解为使用外界资金使自己的财富增值。在大学期间,这段黄金时间里,大学生应该学会合理投资理财,也要形成正确消费观念和习惯。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项目组采用分层抽样、重点调查的方法,以上海商学院财会学院大一至大三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展开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回收率为92.4%。抽样样本中,大一、大二、大三和专升本学生比例分别为32.5%、47.8%、10.2%和9.5%;男生和女生比例分别为35.7%和64.3%;财务管理、会计、税务和中澳会计专业人数比例依次为37.6%、24.2%、26.8%和11.4%;城市学生比例为62.4%,城镇学生比例为23.5%,农村学生比例为14.1%。

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一)收入状况

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收入状况上来源渠道狭窄,经济不独立。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2.2%的学生平时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有13.4%的学生靠父母供给的同时,自己通过兼职和奖学金填补自己的零用钱,只有4.4%的调查对象很少或者基本不向家长索取零用钱。受访学生每月的零用钱在500元~750元占35.7%,750元~1000元的占33.8%,500元以下为22.3%,1000元以上的为8.2%。73.9%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感到可观或满意,剩下的学生对这一问题持否定态度。

(二)支出状况

调查对象在支出方面主要表现为用钱没有计划,主观随意性强。分别有38.2%和40.1%的学生会大致地做一下预算或偶尔制定预算;只有不到0.3%的学生会列出详细的预算表并且很好地执行;剩下的21.4%的学生从不做预算。调查对象中如此高比例学生毫无计划的支出习惯着实让人担忧。问卷调查还发现,身上有2张银行卡的学生占到了35.7%,有3张及以上银行卡的学生占了24.1%,约15.8%的学生在月末会出现零花钱超支现象。问卷调查谈及支出是否有计划时,有59.8%的学生觉得支出应有计划,但自己没有实施或者实施了又没坚持下来;有21.7%的学生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只要有钱花就可以,不必实施具体的计划;只有18.5%的学生平时能制定较详细的支出计划。

(三)消费结构

调查对象在消费结构上主要表现为消费项目中精神文化消费缺失,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日常消费中最多仍是食物和交通等消费项目,服装、化妆品、零食等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然后依次是娱乐、学习和通讯。在月末出现过入不敷出的学生占了调查对象的45.8%,经常性入不敷出学生达到了9.6%。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女生盲目追求品牌,一套服装少则几百,多则过千,使得各种服饰、化妆品消费成为个人消费大项;而不少男生喜欢打网游,购买游戏点卡和在寝室上网费用在个人消费中占很大一部分。此外,学生在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也常常出现超支现象。

(四)对于理财的认识和态度

在理财知识的认识和态度方面,有88.6%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专业理财知识的学习,可见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都是很积极正面的。但谈及对理财的了解时,产生了分歧,主要有三种看法:认为理财是通过各种投资活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占32.3%;持通过财务资源适当管理实现个人生活目标的观点有41.1%;20.3%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合理安排资金过程。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学生获取理财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和银行宣传;其次是通过学校专业课、公选课以及专题讲座;通过自己看书获取理财知识的学生比例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的图书和阅览室的期刊更新速度慢、书籍不全、入库时间较长、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和期刊。调查还发现,学生在理财知识的普及中,最想了解的是理财的应用技能。

本项目组在问卷调查中采用开放式提问向学生调查他们对于大学生理财问题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希望除了自身学习,学校能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学习理财知识,让自己更多地了解投资方面的问题;二是希望学校能多办专题讲座或理财类活动,让自己能亲自参与并实践,从而获得理财应用技能的辅导和提高自身理财能力;三是认为大学生理财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没有什么经济基础的大学生,最多只能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财务,至于投资理财不太适用于大学生。

三、大学生理财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消费观念有待完善

在消费观念上,大学生一方面表现为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现在不少大学生出于面子需要,动不动、时不时地请同学下馆子,对喜欢的一些更新比较快的电子商品盲目跟风更换。另一方面主要是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享乐主义消费观念对传统节俭观念的冲击,豪华、奢侈的不良消费习惯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样一些消费观念,大学生应保持清醒,学生的收入基本上来自于父母,在财务上根本谈不上独立,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现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顺利地度过事业开篇和家庭组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生应养成不与人攀比、不爱慕虚荣、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消费的过程中应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理财知识和实践匮乏

在理财知识方面,现在大学生一听到理财,就会跟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联系在一起。但往往对于其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具体操作存在着困惑,例如进行股票投资时如何到证券营业部开户、交易。虽然学校开设了一些如证券交易、国际金融、金融市场等金融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学生不少疑问,但对于注重实践操作的理财活动而言,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大学生的家庭理财教育才是真正的理财第一课堂。

(三)欠缺良好理财规划

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储蓄习惯,当月末时学生往往发现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其计划。即使每月零用钱略有结余的学生,由于事先没有良好的规划,往往让该节余的资金不知不觉地溜走,更谈不上“化零为整”的储蓄习惯。 对于有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网上开店,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想利用课余时间赚取一定生活费等做法,我们还是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不是只有投资股票、网上开店才是一种理财。学生对自我知识的完善、性格培养等教育投资才是真正的投资。

四、对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大学生一方面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开源,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家教、到企业兼职打工等,这都是学生可以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食堂餐厅打零工,锻炼自己的同时获得了一些收入。但是,光是开源是不够的,

更应注意节流。学生时代应遵循一定的消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生活消费注重简单实用即可。当然,合理的理财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可以从记账开始,月初规划好当月开支,比如伙食标准、日常用品等。

(二)重视家庭理财教育大学生的理财观,绝大多数与家庭的理财观和家长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对其子女的理财观有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抽空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正常的消费水平,对子女不该消费的地方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约束。同时,家长还应给自己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投资理财理念。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学不缺乏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和校园的理财活动,例如模拟炒股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设计大赛,这些对学校形成良好的理财氛围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再加上学校各种投资理财社团的交流,可以说学校的理财氛围是相当不错的。学校可以利用广播、校电视台和宣传栏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学生健康理财的舆论氛围。同时,针对学生普遍课余时间用在网上时间较多的现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网上理财系列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听讲,培养其兴趣,都是不错的方式方法。

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演练,更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

参考文献:

[1]刘立刚,尹艳芬,颜海勇,陆梅.大学生理财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xx,(2)。

[2]余学斌,胡小云,刘铮,朱新玲.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J].管理视野,20xx(,7)。

[3]刘艺红.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4]才智.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教育战线,20xx,(30)。

[5]徐小琴.大学生理财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简析[J].现代经济信息,20x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