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巢老人的护理

浅谈空巢老人的护理

——怎样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护理 作者:李 菲 金和平

【摘要】 目的 正确地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更有效的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让他们能快乐的安度晚年。方法 20xx年x月,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参加活动、锻炼以及和外界交流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充实,很快乐,反之,则易引起心理问题结论 多与老年人交流,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关 键 词】 空巢老人 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 生理心理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与护理。给予空巢老人实际的帮助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今后护理工作的侧重点。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成家立业后离开老人另组家庭,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

1 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龄高峰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转型相伴随,加之子女减少、家庭小型化,“空巢”现象日益凸现。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化,老年人比例每年在成倍增加,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xx年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的90%,空巢现象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关心和重视空巢老人健康问题,满足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开展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专家预测xx年后,我国老年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调查发现,空巢老人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很多:a)空巢综合症【1】:长期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因子女求学、工作、成家等原因远离而独居在家。这些“空巢老人”因独居而遭遇孤独,心情抑郁.他们在子女纷纷离开之后,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产生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其核心问题是缺乏亲爱,爱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状态,是生命质量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缺乏爱,其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空巢综合症还会导致人的内分泌、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减退,抵抗力下降。空巢老人面临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走不便等问题。从我们走访调查看,空巢老人大多抑郁、惆怅、孤独、寂寞及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质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的状态,甚至出现老年痴呆症【2】。b)患病率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容易患病。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3】。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和护理,这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c)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4】: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减退,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一般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

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中心,由面向社会转为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的距离拉大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离退休综合症、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2老年人生理特征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5】,出现所谓的"老花眼"; 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在减退;思维的变化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的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他们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3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3.1自尊心理:老年人喜欢周围的人尊敬他、服从他,要学会尊重病人,称呼要恰当,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文雅.非原则之事应尊重或尽量多迁让老年病人的意见,不可强词夺理。

3.2害怕孤独心理【6】:老年人特别害怕孤独,尤其退休在家,失去了在工作中同他人的交往,常有孤独感、寂寞感,久之烦躁不安、对待老年人要口勤,平时多问候,增加同他们的接触与交谈,切忌对他们冷淡、不理睬或故意疏远.

3.3疑老心理:一到老年就有一种退化感,总觉得自己的脑力与体力逐渐衰退,自己有点不舒服就觉得是与衰老有关,要向老年人宣传解释,说明衰老的程度差异性很大,以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

3.4返童现象:有的老年人童心复萌,应顺其心理,不要奚落与讥讽,能办到之事要尽量照他的要求去办,让老人满意放心。

3.5怀旧现象:老年人喜欢追忆往事,接触病人时,要耐心倾听他的讲述,对其所提及怀念的人和事,应表示同情或赞许,不可对抗而激怒病人,因为这是他们年轻时通过付出换来的资本或经验教训。

4老年人心理护理 :

4.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 自欺欺人,从而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正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 ,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安于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4.2经常保持与外界环境接触:即与自然、社会和人多接触。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 ,避免"养老金死亡".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譬如老年俱乐部,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

4.3生活有规律并适度进行脑体劳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7】

4.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尤其是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有时候,满堂的儿女比不上半路的夫妻),因此子女应理解

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5老年人安全及康复护理:

5.1老年人的衣着应舒适、宽松,对行动迟钝的老人应穿防滑鞋,裤脚不可过大过长,最好不穿带过长带子的鞋.更衣、裤、袜时要取坐势,避免单腿独立,防止晕倒.对痴呆老人身上应放联系卡,以防外出走失或意外不测。

5.2家居设施环境应适合老人:老人活动区域,不放置障碍物,不能有积水并要防滑.老人的床两侧应设床档或一面靠墙,床不可太高要便于上下,身材矮小老人的床旁可加床踏板.卫生间、浴室地面要防滑,应设坐势马桶,增设扶手;浴盆不宜太高,有扶手等.

5.3日常用品便于握、拿、用;可增厚增大用物手把等.开水防止应拿不动而烫伤,最好用压力壶或开关式.

5.4夜间最好不要去厕所而用小便壶,并最好坐位排尿,防止排尿晕厥.

5.5老年人用热水袋等,水温要比一般成人低,50C为宜.老年人温水浴温度应小于40C.

5.6老年人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不协调,故进食时注意力应集中,不要看报等以免呛咳窒息,吞咽略困难者应把食物调成糊状,吃药要看其服下防止误服.

5.7老年人康复运动要因人而宜,运动要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可过大,运动方式应安全,以散步、体操、门球、太极拳等活动为主.时间不宜过长,运动30分钟应休息15分钟.不要在饱食和空腹时锻炼,应在餐后1小时后锻炼为宜.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疾病康复的运动. 6结论:

为有效提供空巢老人的护理质量,应建立多层次空巢老人关怀体系:(1)老年人应自我适应,克服空巢心理,老年人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兴趣,广交朋友,充实生活。其次,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关心社会,重新确立追求目标,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参加社会活动、重新确立新的生活追求目标是充实心理、克服空巢空虚心理的最好方法。一个人一旦有了一个坚定的追求的目标,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第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己制订的科学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按时间表起居,有利于保养身体、克服心理问题。(2)子女应敬老养老 子女尽可能地担负起赡养老年人的义务,尽管存在多种养老方式,但大部分老年人喜欢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愿意住在敬老院。尽管国家的养老机构逐步健全,但很多老年人还是选择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提高老年人从家庭和亲友中得到支持是进一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而当家庭亲密度下降,子女对老年人的态度易引发老年人自觉幸福度下降。(3)完善社会支持【8】,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养老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并提高这些机构的的环境设施和服务功能,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要求最集中的是有定期的体格检查、多组织社会活动,因此必需着重建立社区服务网站【9】,建立社区家政服务站,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协助老年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饮食、起居等。建立老年人公寓、福利院,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此外,要改变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 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由“扩大家庭”逐渐过渡到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多数老年人希望的“养儿防老”模式的实际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困难。为了避免面对空巢,老年人应改变观念,接受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这些机构在居住环境、娱乐场所、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设备较完善,可以满足老年人养护的需要。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尤其是空巢夫妇老人,其闲暇活动的要求较为强烈,愿意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点事,因此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再学习和再就业机会,如举办老年大学,组织离退休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组成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队伍,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指导等。还可通过居委会

或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况,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老年人的社会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让" 空巢老人"们避免出现上述的情况呢?相信我们只要提早预防,做好他们的心理保健以及学会一些自我调整方法,能让" 空巢老人"们更好的安度晚年.愉快而丰富地生活着,为家庭亮一盏心灵之灯,让"空巢老人"心里不空巢。

【参考文献】

【1】 刘腊梅;周兰姝;吕伟波;;分析我国老年家庭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xx年05期

【2】 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20xx,20(3):43.

【3】 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xx,21(15):69.

【4】 吴 雪,王克芳,娄凤兰,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xx,19(3):76.

【5】 余昌妹;祝雪花;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xx年06期

【6】 曾友燕;王志红等;老年人对专业家庭护理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年22期

【7】 吴雪,王克芳,娄凤兰,冯美丽;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xx年03期

【8】 余昌妹,吴永琴,杨晔琴,等.温州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xx,43(5):467.

【9】 徐卓玉,于华,张伟.老年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分析[J].青岛医药卫

生,20xx,37(1):42

 

第二篇:调查“空巢老人”的感想

调查“空巢老人”的感想

1——20xx52863 姓名:崔立鑫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为了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我们到秦家镇的一户人家进行了调查。马空城和刘淑兰两位老人见到我们非常高兴。两位老人都80多岁高龄,相依为命,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只能定期邮钱回来,不能身边尽孝。

老人们唯一的愿望是把厨房打扫一下,见到我们真来给干活了。两位老人非常的不好意思,说“我们出不起钱哪好意思请你们给干活啊!”,我们告诉老人“我们是义工,不收一分钱的!”。大家分工明确马上投入清洁工作,不到1小时,厨房就亮亮堂堂的了!当我们把刘淑兰老人拽到厨房,让她验收,她激动地说:“很多年没这么亮堂了!” 临走时,老人依依不舍,连说:“谢谢啊,你们都是好人,感谢政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见了很多不足。我们应想一些办法来改善老人们的生活环境。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实现社区为老服务多样性。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开展帮扶和救助服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寻找差距,不断提高为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让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