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综合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
救援知识普及培训函授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立法目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直接目的就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的应对行为,其根本目的或价值目标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其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最首要的目的,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保护人权,以人为本的体现,也符合世界各国及国际法在危机管理立法和实践中重视和强化人权保障的发展。
2、突发事件应对的应急管理体制是怎样的?
答:不同类的公共危机日常管理应该托于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由专业管理部门收集、分析、报告信息为以行政首长为首的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建议,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涉及的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涉及哪个地方首先应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地方政府平时应当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定期向上级机关报告相应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危机做好预测和预警,另外,要根据历史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的演练和相关的知识培训工作。二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同。一般来说三级和二级的突发事件应该必须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理和善后工作,对于一级和二级突发事件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有哪一级政府负责。
3、突发事件应对已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原则;(2)长抓不懈原则;(3)分级预警原则;(4)信息来源多元化;(5)讲究方法原则。
4、各级政府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中应怎样发挥作用?
答: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日常管理应该依托于相应的管理部门,由专业管理部门收集、分析、报告信息、为以行政首长为首的政府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和建议。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涉及的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涉及那个地方,首先应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地方政府平时应当做好信息的手机、分析工作,定期向上级机关报告相关信息,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危机做出预测和预警。另外要根据历史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的演练和对公务员及社会大众进行危机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二是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三级和四级得突发事件应该而且必须由地方政府负责处置和善后工作,对于一级和二级突发事件,要根据情况确定具体由哪一级政府负责。
5、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等应该怎样做?
答:(1)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2)知情权;(3)监督权;(4)紧急救助请求权;
(5)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6)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6、国家应怎样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答:(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领导体制,我国需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
统一指挥机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在建立统一的集中指挥体制时,要注意合理划分政府所属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责权限,避免管理职位缺位、职责不清、交叉重叠等现象的发生,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信息,统一政策,各负其责。(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突发事件共需要公民的参与使危机决策得以迅速实施,获得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缓解由危机造成的社会心理压力,达到协调有序的目的,我们要在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执行功能,宠妃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危机事件的管理,发挥它们的作用。(3)发展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咨询组织,尽可能的发挥各种祖训组织的作用,特别是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科学服务。决策、执行和服务过程中都需要专家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充分发挥庄稼的参谋咨询作用。
7、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怎样划分的? 答: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应发布预警级别等预警信息。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事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8、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答:预警措施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预警级别和实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检测和预报工作;3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预警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4、根据实际需要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5转移、撤离或疏散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惊醒妥善安置;6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7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8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9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规定的其他措施。
9、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 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检测和预报工作;3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预警或者劝告,宣传应急和防止、减轻危害的常识;4根据实际需要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5转移、撤离或疏散容易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惊醒妥善安置;6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7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8确保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9法律、法规、规章和应急预案规定的其他措施。
10、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哪些应急处置措施?
答: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等救助措施;2迅速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维持社会治安等控制措施;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临时避难场所、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等保障措施;4依法禁止或者限制适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适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互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等保护措施;
5决定启用本级人民政府的预备费与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必要时调用其他继续的物资、设备、设施、工具;6、征调特定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场的人员提供必需的服务,必要时可延长其工作时间;7对食品、饮用水、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实行特殊的销售、购买制度,限制个别商品、服务和资金周转等经济活动;8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依法从严惩处垄断资源、欺行霸市、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9防止发生次生、衍生时间的不要错失;10法律法规、规章和印记预案规定的其他措施。
11、社会安全时间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1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2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合适以及燃料、煤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3、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4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5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发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社会安全事件后。
12、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采取哪些手段?
答:危机决策形势的上述特点,要求决策者必须遵循一些不同于常态决策所遵循的1全力集中原则;2、结果优先原则;3、短期目标优先原则;4强制原则;5用于承担风险的原则。
13、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尽哪些义务?
答:突发事件需要公民参与,使危机决策得以迅速实施,获得丰富多样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缓解由于危机造成的社会心理压力,达到协调有序的目的。
14、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尽到哪些义务?
答:我们要在发挥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和执行功能,从分发挥人大和政府的监督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动员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危机事件的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
15、发生哪些情形,必须启动执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答: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者事故灾难发生后,承担处理突发事件职责的人民政府当立即组织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
16、 执行突发事件调查报告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为什么?对起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掌握和和积累更多危机事件的知识,对危机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有预先的应对措施和心理准备。(2)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可能是不同:有些主要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有些主要造成物质财产的损失,有些可能是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有些甚至是对人类生命的剥夺。(3)突发事件主要影响到哪些人群?(4)突发事件影响那些区域(5)突发事件影响会持续多长事件?
(6)突发事件影响的程度有多大?
17、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答: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务4、冻结存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18、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哪些事项?
答: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7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19、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哪些?
答: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务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20、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4、通知当事人到场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秋季途径。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7、制作现场笔录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与一注明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香肠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21、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是?
答: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补救初起火灾能力;3组织疏散逃生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22、《消防法》规定,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进行哪些义务? 答:1应实行逐级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2应建立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制度,确定巡查、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3开展防火检查内容;4火灾隐患整改消除的方法和原则;5贯彻自防自救的原则,积极开展初起火灾的扑救;6应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确保其完好有效,员工应掌握使用方法并能熟练操作;7应根据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较大和重点部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8应成立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的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担负公安消防队伍到达之前指挥各职能组开展没货和应急疏散等工作;9各职能组应由挡板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组成;10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元,并同时开展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各职能小组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责任,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使用防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
23公共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尽哪些义务? 答:1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2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3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5保证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化;6保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7设置安全警示标志;8从法律上保证安全设备必须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9危险品的特别管理;10危险作业、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11明确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规范;12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发包、出租是想的禁止和承包、承租的规范。
2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哪些消防安全职责?
答:1单位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程序和所需经费来源;2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3消防安全管理人不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4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5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公安消防机构;6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7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他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25哪些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
答:一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二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26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势有哪些?
答:人员密集场所应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旅店、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应至少每2小时巡查一次。商店、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后应检查并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及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和幼儿园应组织每日夜间防火巡查,且应至少每小时巡查一次。防火检查应定期开展,各岗位应每天一次,各部门应每周一次,单位应每月一次。
27、安全生产管理应坚持什么方针?
答:安全生产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2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入紧急状态?
答:突发事件和紧急状态更加强调的是事件的影响方式和突如其来的,事先难以预料需要紧急处置的,紧急状态更多地是指突发事件的关键临界点,这种提法从国家和法律的角度来看待突发事件,更多地偏重于性质严重到可以威胁政府统治权力的事件。
29、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
答:第一构筑“防火墙”;第二确立取舍原则;第三做好内部沟通。30、火灾发生时应注意些什么?
答:1千万不要钻进阁楼、厨房或卫生间,更不要进电梯;2身上着火,不要乱跑,可跳进水中或就地打滚仆压身上的火苗;或让同伴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用水浇灭火。3不要留恋财物,逃离火场后不要再返回;4要有秩序,防止挤踏事故;5不要围观火场,以免妨碍救援工作,或因爆炸等原因受到伤害。6不要盲目跳楼,利用绳索两手握绳夹紧,绳越粗越好,细绳可以打上若干个结;手脚并用直接向下滑;7把编织物撕成条状连接起来,牢固地栓在门窗、阳台上、顺着下滑;8双手抓紧避雷针、落水管,两脚夹住,手脚并用向下移动;9住在顶楼的人可爬上屋顶,向下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也可通过旁边的建筑物逃生。10通过阳台爬到隔壁安全地方,或通过窗口转移到下一层的平台。11就近攀缘脚手架、雨篷等地方避火。
内蒙古牙克石市鑫浩电脑服务部
杨 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公司二一三年八月六日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公司及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定有序的生产环境特…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目的公司对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件制定预防应急措施以减少和防范可能造成的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损失保障…
CCU患者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1发生大出血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2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3迅速建…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加强值班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发生的各类安全紧急事件,提高紧急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映和各项应急工作的协调开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XXX有限公司20xx年8月1日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令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
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院系:人文系专业班级:英语姓名:张三学号:123456789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生命是最值得永远珍惜的,幸…
今年x月x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学校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
初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时间:20xx年x月x日二、班会主题: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三、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二年级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时间:20xx年x月x日二、教学内容:森林防火知识普及和宣传三、教育目标: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
泗水县实验中学“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我校根据泗教体函字[20xx]8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确定6月份在开展以“强化安全基础…
1.概述函,即信函,或称书信。公函,即处理公务所用的书信。公函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间商洽和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一种文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