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

赣州淦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蒋庆金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江西省旅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秀美江西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到江西观光旅游,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省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行业。作为红土地的江西,不仅红色资源丰富,而且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深厚。江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最佳选择,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大有可为。为此,谈谈我个人对江西旅游的一些看法。

一、江西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红色资源丰富。江西是一片神奇的“红土地”,以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四个摇篮、一座丰碑”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二是生态资源丰富。江西森林覆盖率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福建,江西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早已闻名海内外,婺源美丽的生态更是为海内外人士所仰慕。江西生态游、休闲游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三是有政策环境优势。江西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战略。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为江西旅游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二?江西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从全国各省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的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旅游业现状与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还不相称,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旅游产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行业,由旅行社业?饭店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零售业和保险业等构成?同时,旅游业务又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行业和部门包括公安?工商?物价?交通?商业等部门还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宏观调控乏力?二是现行旅游产业结构与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运行机制之间矛盾突出?旅游企业是市场主体,但江西省旅游企业实力过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没有形成行业实力,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

竞争?江西各旅游景区建设没有高水平规划,重复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纵观江西旅游资源,多数以简单的“传统观光旅游”为主?而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求。加之观光游客在景点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观光旅游大量的花费倾斜于交通运输,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的紧张程度?三是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矛盾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但是,投入与产业是成正比的?旅游产业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交通和环保等配套设施投入额巨大,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四是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矛盾突出?相比于其他产业,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它主要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而江西疲软的市场现状,使得本身就不充裕的人才加速外流?高素质导游留不住,导游队伍难免良莠不齐,难令游客满意?在专业队伍中,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管理人才紧缺,素质偏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主体地位,搞好科学规划。要制定高标准的发展规划,明确定位。好的规划可以保证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在规划指导上,要注重对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保护,防止旅游开发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盲目行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整体形象上,突出江西是山

水风光?文化景观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要制定各主要旅游区既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要与其他旅游点相得益彰的发展规划。规划要有江西本省特色,也要彰显各地方特色。如赣州作为世界客家人的聚集地,全市客家人口约810万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客家人口聚集地,必须要有一个集中展示客家人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平台和客家文化的展示基地。因此,赣州旅游就应该在定位上确定为弘扬客家文化,发扬客家精神上,以客家文化为品牌。而且已经有了国家AAAA级景区——五龙客家风情园,这就应作为赣州特色加于打造成全国知名景区,将其建成“客家文化的福地,休闲度假的天堂”。

(二)强化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底子更薄,基础更差?旅游业关联性?依托性?综合性又很强,运作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更需要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开展宏观运作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促进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应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只顾自身利益的延伸?一项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分割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产品的统筹开发,相反的还容易产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等弊端?要理顺行政机关与旅游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和经济往来关系,消除政出多门?步调不一?市场分割?经营壁垒等方面的弊端,以营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提高综合效益?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实现多元化投资?江西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经营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始终在低水平上竞争?重复和徘徊?面对这些问题,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旅游开发方式,加快企业改制,鼓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部门?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破除体制障碍?行政分割和地区壁垒,大力推进旅游市场的公平准入?要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建设多功能旅游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要改变单靠国家投资的思维方式,要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用好政府投入的资金;要通过这些资金投入,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好旅游项目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问题?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促进旅游经济大发展的新格局,建立起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发展?产业要素齐全?服务网点密集?体制机制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要积极鼓励民间投资,让民营资本在旅游业有更大的空间。

(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人员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行业的兴衰?加快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应同时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划,要充分认识到,旅游景点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发展旅游业的无形资产,它可搞活旅游业的整个环节?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的旅游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机制,用好的制度和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也在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要培育“用事业吸引人,靠环境留住人,以机制激活人”的人才环境?

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我省旅游业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

作者系:江西淦龙房地产集团 董事长兼总裁

赣州淦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通讯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沙河大道18号

联系电话:135xxxxxxxx 0797—8189318

电子邮箱:1304703796@qq.com

 

第二篇: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

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19xx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xx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20xx年x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

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另外有一说法是天柱岩海拔108米,阿坡岩海拔119米,阿坡岩最高);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

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

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