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对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然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讲授时间很多,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很累,更没有兴趣,这也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减负教学。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及建议。

1、美术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1.1选好题材内容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那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

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

1.2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切忌千篇一律。

1.3培养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呢?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挖掘出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2.1让学生有备而赏

美术欣赏中,学生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因此,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

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

2.2让学生自主创新

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这样师生共同参与,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3、让学生参与其中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欣赏要与绘画、工艺相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3、注重教学创新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设施

现代美术教学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教学创新。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应紧跟潮流,把教学容入到科技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提高美术教学方法。

3.1图音并茂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会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学生欣赏课上,我会选择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资料,能激发学生兴趣、容易接受与理解的素材;有时还会在欣赏课上,播放一曲音乐,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就能使学生自觉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态度转向审美态度,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图音并茂,声色俱全。

3.2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全面投入到美育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会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也可以把所要欣赏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还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外出写生、定期举办作业展、结合企业举办绘画大赛等活动。

3.3充分利用网络

现代美术教育不是课本加讲解就能解决问题的,它要求教师应该借助于教学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学是融形、色、光、声于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生动地去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育的认识也在提高,教师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重教学创新,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这是今后美术教学的趋势所在,也能促进美术教学走向更高的水平,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中学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博览,20xx,

(22).

[2]张玉泉,荣梅.针对高中美术教育重新思考高师教学方式[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xx,(2).

 

第二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思考

美术鉴赏课是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得到审美享受和教育的过程。鉴赏,顾名思义就是鉴别和欣赏。美术鉴赏,就是通过寻找各作品间的差异,进而认识各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不同创作风格,从中感受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有:作品的构成形式(包括色彩、明暗、形体和构图等)、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的个性特点、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学生通过美术鉴赏活动能自觉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如果学生对作品形式美的感悟进一步升华并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加以表现,那么美术鉴赏教学就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我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美术鉴赏的核心,就是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鉴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由于美术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历史、文学、哲学、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等, 在鉴赏活动中,鉴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并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美术鉴赏教学才能达到学生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鉴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

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所以说美术鉴赏的核心,就是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中国美术符合中华民族的特性,有着传统的思想内涵和文学基础。中国画强调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强调中庸之道,具有中国的哲学思想。而西方则强调人与自然分开,人是高于自然的、唯物的。中国画赋予万物的生命和思想,“梅花即我,我即梅花”,作者借物抒情,以此表达含蓄的思想感情。唐代王维的泼墨山水,以诗入画,画中有诗意,诗中有画境。到后来苏轼等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从此确立了文人画的地位,使绘画更具文学性。而美术的民族性、文学性、艺术性无疑让学生领略了更多的知识,加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多数学生普遍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很感兴趣,但对艺术形象来源于自然、却比自然更集中、更典型这一重要基础知识,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并直接影响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对此,让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在对比中找出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联系和区别,艺术作品,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对自然进行了加工提炼,使美更典型,更富有意境,正所谓美到极处是自然。

二、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注重学科本位,把握学科特征

《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所以,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

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由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进行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对作品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日渐提高。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专业性都没有,只能导致水平停滞,从而失去学习的意义。

《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述的基础上。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经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力偏低(不仅指审美表达),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小到遣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美术鉴赏教学离不开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支撑

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美术鉴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鉴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技能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鉴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

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鉴赏方法难以掌握。鉴赏能力难以形成;导致美术鉴赏只是停留在简单甚至肤浅的层面上。所以高层次的美术鉴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支撑,就象欣赏一辆好车,如果不了解汽车的构造风阻、引擎马力、气缸容量以及驱动方式、安全措施等技术性能,那就不能感受到一辆好车的真正魅力。同样,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技能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也是通过怪诞的造型和地狱般的色彩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表达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泄愤后的“美感”。所有这些,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

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鉴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四、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使鉴赏对象更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但如果过多使用就会喧宾夺主,丧失美术的学科本位和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高中美术鉴赏不仅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各方面综合修养;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当然,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尚在摸索之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学水平的话,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不仅要讲清楚,更追求讲艺术,有人认为“鉴赏”就是拿作品给学生看,多么轻松啊!其实不然,鉴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有可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