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环境整治,净化田间污染的调研材料

强化农业环境整治,净化田间污染的调研材料

农田是农民农业生产的基础性生产资料,是保持我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民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和谐社会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然而,伴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农业生产水平及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农业污染开始侵蚀农田,农业生态环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近年来,我场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剧增,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场环境整治工作新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场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一)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作为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其用量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场农业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场年化肥施用总量约为20606吨,单位面积化肥平均施用量达550公斤/公顷,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192公斤/公顷和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致使化肥中的各类元素大量流失,全场流失量约3090吨,流失率达15%。我场农药施用总量为约为426吨,由于农药施用的有效利用率很低,一般仅为20%-30%,大部分飘浮于空气中或降落于地面,进入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体内,形成了食物链危害。

(二)塑料农膜使用增加,污染加剧。

全场塑料地膜年使用量约为106.6吨,回收利用率为0 %,大量

废膜被废弃于农村的田间沟渠,且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微乎其微。农膜的长期积累,妨碍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土壤中水分、空气、营养元素的正常分布运行,影响农作物的自然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

(三)农作物秸秆处置亟待完善。

我场各类作物秸秆产出量约为26.2万吨/年,当年秸秆还田及畜牧饲料利用量为9.7万吨,利用率为37%。大部分秸秆都被焚烧,不仅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秸秆中大量肥料元素流失。

二、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

虽然我场在测土配方施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决定化肥、农药的配比,只是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同时,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田以及河道的污染。另外,农民由于受利益驱动,选用农药时,剧毒农药触杀性好且成本低廉,而高效低毒污染少的杀虫剂一般见效迟缓、防治成本高,生产者往往愿意选择前者。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与农业发展不相适。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如现有农药中杀虫剂占40%,其中含有机磷和高毒的农药占到70%,而高效、低毒、见效快、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农药品种少之又少。有机肥商品化生产举步维艰,优惠扶持力度不足,

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相比价格偏高,普及推广难度很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市场推广扶持力度不够,绿色农产品通道不畅,其质量、价值优势在价格上无法得到体现,导致生态农业先进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三)监管体系不健全。

首先,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农业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监测仪器和业务经费,对农业环境还没有任何常规监测。其次,大多数农产品既无一套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也没有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更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再次,农药流通比较混乱,货出多门、货源多头,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禁农药的销售。

三、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使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一样爱护农业生态环境,真正掌握各种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营造一个学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农业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

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对种植业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努力加快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步伐。

(三)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管理。

农业污染防治必须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速对农业环保的环境立法。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办法、有机肥商品化生产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适合本地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规定和办法,增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快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使用权的集中,有利于推行集中治污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

控制农业污染必须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优势,联合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基础,着重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设步伐。

(五)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清洁农业,将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秸秆造纸、编织、还田等措施综合利用,使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篇:农村环境整治汇报材料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AAA镇党委、政府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我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余人,其中镇驻地人口2.3万人(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农村人口

1.9万人,为加强村庄环境整治,防止污染,我们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班子。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订计划。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了《城头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村拿出切合可行的整治工作计划。三是明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各村一把手具体抓。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考评,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四是重投入。镇财政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配套专项基金30万元,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并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5000-10000元的奖励。五是造氛围。通过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运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增进共识,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整治措施。一是认真搞好村庄、集镇整治。对城乡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集中清除,今年以来,我镇共组织3大规模的环境突击整治活动,全镇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近5000人次参加了整治活动,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实效。二是建立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按照户收集、村清运(填埋)、区处理要求,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75%。三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率先实施了占地24亩、总投资26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备的最后安装,投入使用后,项目日处理工业、生活污水可达7000立方米。在镇驻地南部建设占地2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一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每天30吨。完成AAA、AAA、AAA等7个村以及AAA等3个社区垃圾收集池的建设工作,同时在每个社区各建30立方米的化粪池一个,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购置垃圾运输车1辆、垃圾桶200个、垃圾收集车15辆,在AAA等村建设户用沼气池60余个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综合利用。

三、建章立制,推进长效管理。为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我们坚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在全镇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订立门前三包制度。镇政府与驻地商户统一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在门前无垃圾、无积尘,门前树木绿化良好,门头牌高标准设计、长效亮化,公共设施保持完好、整洁实现驻地道路、市场

全天候保洁;各村与全村村民签订农户门前三包责任书,并严格按照门前三包责任书内容进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二是建立保洁队伍。按照500-1000人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的要求,全镇已配备卫生保洁员48人,对城区、集镇小街巷实行全天候保洁,村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三是坚持包干带动。采取包村及村干部宣传发动,群众义务出工出劳的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制,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切实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并运用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环境建设,逐步形成了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自主增加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改善农村环境的良好局面。

各位领导,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市、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围绕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乡镇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城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二〇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