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游戏论文

题 目: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

姓 名:刘冬梅

20xx年x月x日

培养托班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

摘 要

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建立幼儿秩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幼儿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更加重要。在幼儿发育初期对其进行有意识的规则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身心发展,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的秩序感、道德观、与他人相处与沟通的方式。

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情景教学,培养激发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让孩子在一个有序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规则意识,培养,小班,体育游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规则意识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行为准则的自我认识和体验。

游戏是幼儿自主参加的上一项快乐活动。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而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教育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

愿望。

3至4岁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喜称赞、喜成功、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性格特点。而体育游戏既能够满足他们这些特点,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与人沟通的能力、建立秩序感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应变能力。但是如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呢?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一、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制定规则是有很大难度的,但他们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能让游戏顺利进行,幼儿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得到自我的奖赏。

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布鲁纳曾经说过:“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情景教学来得直观、深刻。”的确,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对低龄幼儿尤为重要,因为具有一定情景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孩子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有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运动兴趣。良好的情绪体验、规则的自觉执行,更好的激发幼儿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幼儿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运动兴趣的先决条件。

情景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小班幼儿行为的目的意识较差,游戏过程能使孩子情绪愉快,潜能得到开发。例如为了发展幼儿跳跃和奔跑的能力,我先是以故事的形式创造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孩子们以“快乐的小兔子”这一可爱的动物身份,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还如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还有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庆幸自己跑得快,充分体验遵守规则的快乐。还有专为幼儿跳跃设计的“摘苹果”游戏,苹果充分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静在童话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规则意识逐步得到发展。

2至3岁的孩子处于对新异事物的探索阶段,此时他们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我们需要合理的创设游戏环境、投放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喜爱。如在《小猫运鱼》这一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小猫头饰、筐2个、小鱼图片若干。我不急于去教会他们玩的方法,而是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耐心的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同时个别指导一些孩子进行比较薄弱环节的练习,如身体协调的走和跑,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自己的尝试培养他们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游戏“小猫运鱼”又一次把活动推进高潮。我将参与到游戏中,因为当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孩子们会很高兴,他们会模仿老师做动作。可见,教师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需要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

二、以儿歌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发强化规则意识

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把体育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琅琅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如体育游戏《吹泡泡》、《木头人》等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情节生动有趣、易学、易会、易传,而且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幼儿很感兴趣。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选择改编那些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民间游戏,在组织运用的过程中,力求在“新”、“简”两方面动脑筋想办法。“新”是指游戏内容的新鲜性、形式的新颖性、方法的新奇性;“简”是指讲解简练、练习简单、教法简易。以“新”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其产生兴趣;以“简”帮助幼儿尽快掌握玩法,让幼儿有大量玩的时间,在反复多次的游戏中不断遵守规则、变换规则。在体育游戏《吹泡泡》中,创编了儿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吹高了,泡泡吹低了,泡泡吹破了,砰!”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很自然的孩子们跟着儿歌做出了相应的动作,幼儿很自然的有了规则意识,不用教师整理秩序,不用教师组织纪律,幼儿在很快乐的氛

围中得到了锻炼。游戏熟悉后,再让幼儿尝试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又如体育游戏《木头人》,能锻炼幼儿灵活性、快速反应的能力与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游戏开始前,我首先把歌曲教会幼儿,因为儿歌的内容和韵律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很喜欢。然后我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边唱歌边组织游戏,很快孩子们就都掌握了游戏玩法和规则。老师与幼儿共同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三、注重体育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低,教师应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平等地参与幼儿的评价活动,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评价主要是指对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遵守规则的表现及成果的评价。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树立崭新的评价观,把评价作为体育游戏活动中重要部分,让评价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活动评价的时间不受限制,随时根据需要都可以进行。游戏开始时的评价多为全面性评价,意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游戏中的评价,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意和进步要予以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努力向上。但同时也要注意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宜,如幼儿正在大胆尝试时,尽量不给予评价,以免打断创新的思路。这时需要教师不断支持、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教师评价幼儿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游戏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言语和行动上处处照顾好每一个幼儿,不仅要运用语言评价,同时要善于运用非语言评价。一缕关爱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甜蜜的微笑、一份热烈的拥抱,都能够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成为孩子们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不错,有进步”“没关系,再努力一下就行了”“如果你能??那就更好了”。肯定、鼓励的话语既能淡化幼儿的挫折感,也能使幼儿保持对后继活动的成功期望。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克服困

难和挫折。

游戏结束时的评价,既有教师评价,也应有儿童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意在启发儿童进行验证性探索,反思检验自己的行为。

首先,从积极评价入手,尽量挖掘幼儿的长处,鼓励他们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在对大多数儿童进行一般性的鼓励、表扬、肯定的基础性评价时,还应注意到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性差异,善于观察和分析幼儿取得胜利和遭遇失败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幼儿提高;

其次,要强调规则、发挥规则的作用,要自始自终地教育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以养成诚实、守纪律的好习惯。要让幼儿在实践中养成与同伴互助合作的集体意识,利用各个细小的环节对幼儿进行友好合作、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幼儿爱同伴、爱集体的意识和能力、发挥集体的榜样作用。

幼儿良好规则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幼儿的生活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我们从体育游戏入手,会使孩子在一个愉快、健康的环境中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养成,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 陈钱林.尊重教育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0

[3]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提纲.省级普教科研资助

金项目“中小幼创新知识与技能的实验研究”四川省直属机关玉泉幼儿园课题组.

因特网见http://www.scfda.gov.cn

 

第二篇:幼儿教育论文

刍议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摘要】:我园地处农村,如何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一直是我园研究的课题,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耐心培植孩子与自然的情感,丰富主题资源;二、利用丰富的水乡文化,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主题资源;三、根据不同季节,利用不同自然物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四、群策群力、及时地收集、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环境;五、积极创设人与自然结合的园环境。

【关键词】:自然、水乡、季节、收集、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主要是在情境中或与情境相互作用而学习和发展的。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这种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纲要》指出:选择编排教育内容要贴近儿童实际,一切都应注重建立在儿童直接体验的基础上。陶行知先生也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以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家乡土产、风土人情为内容编写教材,放开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让幼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

我园地处农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农村的孩子纯朴、善良,他们熟悉农村生活气息,他们热爱广阔的田野,他们愿意到美好的大自然里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启发孩子去体验、去发现、去尝试、去收获,为幼儿寻找、挖掘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感兴趣的自然物,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谈点粗浅的体验。

一、耐心培植孩子与自然的情感,丰富主题资源。

只有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孩子才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大自然中充满着神奇的自然现象,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课堂。在广大的农村,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良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带孩子来到田野,孩子会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自由活动自发探究,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着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专门开辟了小小农庄的种植地。小农庄的开辟使孩子与自然贴得更近,采草莓、种棉花、挖红薯、花生,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红薯的种子在哪儿?种子发芽需要什么?为什么生虫、残缺的种子不发芽等问题。听到这些,老师们及时把握教育契机,于是关于种子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种子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也可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贴 “动物”、 制成美丽的种子挂壁,增加趣味性;还可做发芽试验:将种子、块根等会发芽的植物,如豆类、地瓜、芋子、土豆等放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不同条件试验还很多,如将种子分别放在土壤、沙子、石头、水中进行对比试验,还可将种子放在有阳光和无阳光、有空气和没空气、给水和不给水等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如:把几棵蚕豆分别扎在一根不吸水的管子上,放在半杯水中观察蚕豆发芽。通过各种试验使幼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特征及生长情况,培养了孩子对周围自然物的观察兴趣,逐渐养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孩子更亲近自然。

二、利用丰富的水乡文化,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的主题资源。

我们武坚镇地处苏北里下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有着淳朴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种植业、养殖业发达。勤劳、智慧的武坚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培育出南美北对虾、罗氏沼虾、甲鱼、螃蟹等特种水产品。

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班年级组开展了以“家乡水产品”为主题的探索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水平,结合季节、气候、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创编了系列活动:《特种水产品》、《家乡的鱼》、《美味的螃蟹》、《大红虾》等活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产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使幼儿了解水产品,喜欢水产品,爱吃水产品。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螃蟹壳、河蚌壳、螺丝壳、甲鱼壳和一些辅助材料,以“渔家乐”为主题布置一块主题墙饰,让也幼儿参与到构图、布局、制作中。孩子们有的画、有的剪、有的贴,干劲十足,其乐无穷。另外热心的幼儿还从养殖户那里买来了鱼、虾、螃蟹、甲鱼等小水产品放在自然角里精心饲养,

幼儿照顾它们,给它们换水、喂食,并做好观察记录。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亲近了自然,产生了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丰富情感。

三、根据不同季节,利用不同自然物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 教师引领幼儿在与自然物接触的过程中,自发探究,促使他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自然资源的情感,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春天,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卵慢慢地变成蝌蚪。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里,孩子们对动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几天来的话题都是青蛙。学习青蛙的变形和成长,可以帮助孩子更广泛地认识生命世界,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基本需要,帮助孩子认识青蛙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由此主题,"青蛙",诞生了。“每天去看是黑色的,圆圆的身体(头和身体连在一起),有一条长尾巴,会在水里游。蝌蚪一天一天长大,先长出后腿。”这是孩子们观察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的结论。孩子们还自制一份记录显示他们观察的各个阶段,其中显示每个阶段需要多长的时间。孩子们在观察了青蛙的运动以后,我们便要求孩子们创造一段舞蹈,其中包含手臂和腿的动作。通过浏览关于青蛙的信息的活动,孩子们发现世界的青蛙有众多的类型。

秋天,稻谷丰收,稻草随处可见。“有用的稻草” 一方面可帮助幼儿了解稻草的用途,另一方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举手之劳的事,闲余时与孩子一起编马、螳螂等,讲讲稻草人的故事。令人感动的是,当冬天来临,孩子们会自发地给树木穿上棉被;当孩子们种的草莓成熟之际,在农庄里一个个漂亮的稻草人拔地而起,守望着那红灿灿的果实,别惊奇,那就是孩子们的杰作。

四、群策群力、及时地收集、投放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环境。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一再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主张到田间,到自然界去,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我园地处农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自然界中,无数的生命在孕育、生长、繁衍,生生不息。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地取材,为幼儿寻找挖掘教育题材,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探索感兴趣的自然物,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得到发展。

经过全体教师商讨、确定主题后,每位教师都很自然地留心于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准备。当幼儿园里传出“叽叽叽”的叫声时,孩子们的眼光投向了“鸡”,老师根据孩子们一个个问题的产生,与他们共同收集了鸡毛、蛋壳等布置在主题活动区,孩子们用鸡毛玩一玩、做一做,玩鸡毛飞上天的游戏,做鸡毛毽子等。还会用蛋壳和辅助材料彩纸做娃娃头、彩灯等。当孩子们发现小鸡长大了,产生了为小鸡造房子的想法。于是,有的小朋友请爸爸帮忙搭了小木屋——鸡房子模型,有的小朋友拿来了木板、砖头等,师生在室外一角为小鸡搭起了房子。当孩子们想表现各种鸡时,师生又收集了芦花、竹枝、老布等材料,根据需要,孩子们自己设计完成了各种鸡的制作。

五、积极创设人与自然结合的园环境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为了让幼儿尽可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一走进幼儿园,环境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绿草成茵,树影婆娑,小桥流水、小土坡、淳朴的建筑和环境相映成晖,形成了一道和谐、恬静、充满生机的田园风景线。宽敞的大厅里以“农家小院”为主题。这里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到处体现出丰收的喜悦。步入走廊,一张张照片,向我们展现更多的是农家风貌,稻草、豆子、芦花在老师们灵巧的双手下变成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进专门设置的美术室里,幼儿用他们稚嫩的小手、丰富的想像力,勾画出一幅又一幅春到水乡、水乡的秋天、集镇的新面貌等画面。内容丰富、构图巧妙、色彩鲜艳。教室里则用草垫、草席、棉花、水稻、落叶、芦花做成各种装饰画。一切是那么简单自然,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孩子们也充分感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也赋予了我们很多很多。人与自然是紧密结合的,为了让大自然更美,我们就要养成从小爱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目前我们在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综合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但在如何初步建构农村化、生活化、综合化的主题综合教育课程,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等方面,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