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结果与留取标本关系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结果与留取标本的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医学检验结构和留取标本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疗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对医护人员、病人、检验人员处理标本方法进行观察,分析留取标本给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如果对留取标本不正确处理,就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影响;结论:按照相关规定采集标本并将标本送检,这样才能够获得到正确客观结果。

【关键词】关系研究;留取标本;医学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xx)05-0662-02

一直以来,医学检验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促进作用,能够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医学检验主要包含了血液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各个学科。如今人们对医学认识有了较大更提升,医学检验使用越来越普遍,其检验结构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上也给医学检验提出更高要求,检验结构要具备及时、可靠及准确性。但是从临床检验发现,标本质量、来源直接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结果,影响到正常诊断及治疗。事实上,合格标本需要患者、检验人员及医护进行协调才能够实现,为获得正确检验结果提供基本条件。但是医学检验结果和留取标本关系并不仅仅某一个方面,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患者

在医学检验中所检验标本都来源于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及

分泌物等,不同的疾病就会对这些标本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医学检验就能够得出明晰诊断。但是病人多留取不正确的标本,或者检查之前不按照医生嘱咐进行饮食,都可能让原本存在异常标本而获得正常结果,必然会给医生诊断造成误导。这种现象在没有医护人员指导病人中出现较多,比如要检验患者的粪便,如果在检验前三天就多吃动物血液类的食物,就能够获取到大便潜在血阳性的消化道出血结果;比如检查肝功能之前大量饮酒或者大量吃高蛋白的食物,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患者体内的肝转氨酶升高;像糖尿病患者因上时间禁食物、水以及体检之时进行活动和劳累,这些都会导致低血糖及酮症酸等等错误结果而影响到医生的诊断治疗,严重者可能会危机到生命。因此就患者自身而言,检验前最好要咨询检验人员或者给检验过的朋友打听,一定要注意检验中各种注意事项,检验时能够采集到真正的标本。

2 医护人员

病人进医院检验并不懂得一些注意事项,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指导病患者怎样采集标本,这和采集到真实标本具有重要关系,比如在采集粪便标本时,医护人员就要指导病患者一定要在一个小时中送检,而且标本中是不能够混入尿液,要保持标本盒内洁净干燥;假如大便中有血液或者粘液,就要采集具有血液以及粘液部分,给检验人员提供极为准确信息;采集尿液标本时尿液要在患者膀胱中停留四个小时以上,因此就要提前告诉患者不能够大量饮水,避免将尿液稀释,从而影响到细胞的数量。如果是提取成年女性的尿液就

要避开其月经期,避免阴道的经血、分泌物混进去影响到检验结果;并且留尿之后要在半个小时内进行送检,防止破坏尿液中一些化学成本或者有形成分,比如红细胞溶解、葡萄糖分解等等,这些因素就会影响到尿液的检查结果。在抽取静脉血前还要给患者讲清楚禁食、禁水达到12~14小时,防止患者进食影响到血脂浓度,尤其是影响到甘油三脂的浓度;患者过量饮水会稀释其血液,对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以及血液中血糖浓度造成影响。在临床上采集血液标本都是护士完成的,所以在采集中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和收集技术相关;其中包含正确使用止血带,选择采血静脉、抗凝剂污染及静脉血污染等等,例如患者正在补液一些医护人员就进行采血,或者在同一血管上补液和采血,还有一些医护人员用补液管的针头进行抽血,必须会影响到医学检验的最终结果准确性;采集细菌对标本培养时,没有通过无菌操作留取,致使生长出大量的杂菌;并且疾病种类比较繁多,临床上表现复杂,因此采集与送检标本的形式多样,为实验诊断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乃至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血液检查项目中,除开血常规、凝血机制及血沉各项检查外,其他血液检查改成了血清检查,过去在检查肾功、肝功、酶类及离子等各个项目时,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采集一管血,但是现在一管3ml血液就能够检查到四十余项目生化系列;

(2)收集标本之后,一种或者多种物质浓度就可能发生改变,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标本自身发生新陈代谢造成的,其中包含了

标本代谢、酶影响及血液病影响等等,标本代谢主要是以溶血作为代表,因为溶血不但能够释放红细胞中内容物,其血红蛋白能够干扰到各种不同化学反应。比如检测电解质比如钠与氯就可能发生“假低钠血症”这种严重错误,因此进行医学检验实践时,就必须要做好医护工作避免发生此类差错,保障检验质量。

3 检验人员

当标本收集好之后就要进行最后处理及检验,这就和检验人员直接相关。当将标本送达检验室之后,检验人员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最终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就必须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仔细检查标本,确保标本要合格,比如粪便标本干结情况、血液出现溶血、凝血等等,出现这些现象就要告知临床科室给患者重新采集标本;

(2)给标本编号与核实,防止发生混乱标本现象导致检验结果混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检验中时常发生,因此就要做到三对三查,防止发生张冠李戴现象;

(3)要尽快检验送检标本,因有一些标本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质变,必然会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如果一时不能够对标本进行检验,就要尽可能采用冷藏获取其他妥善方法保存;

(4)如果检验结果和临床存在较大差异或者可疑时,就必须要及时和临床科室进行联系,重新收集标本重新检查,一旦发现了检验目标之外阳性结构就要主动报告;

(5)要是实验室制定出控制质量的制度,要时刻做好检验室内的

质控,通过各种评价活动加强质量控制,保障医学检验结果的质量准确性。

事实上,在医学检验中从采集标本一直到检验结果出来,整个过程都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操作。在实际检验中,就必须要做好采集标本、送检以及检查前的准备,才可能获取到正确客观的检验结果,给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雁英,赖桂凤,郑丹丹.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2] 袁丹茅,金建潮,李筱玲,林露凌.疾控机构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xx年04期.

[3] 崔兰玲.标本误差因素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xx年19期.

[4] 刘翛.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三年结果回顾分析[j].吉林医学,20xx年26期.

 

第二篇:医学检验工作临床协作发展论文

医学检验工作与临床协作发展研究

摘要:医学检验的发展离不开与临床之间的协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医学检验与临床工作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更好的为医学检验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医学检验; 临床协作; 标本采集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xx)06-0174-01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是通过实验室各种检验技术、医疗仪器设备,正确分析各种标本,提供实验数据,为临床服务。医学检验学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科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全自动的检测仪,显著提高了检验质量与水平。愈来愈多的临床医生采用检验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检验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原因,长期以来,检验科不被重视,处于比较被动、辅助的地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学检验工作与临床两者之间如何协作发展理应引起检验人员足够的重视。

1 医学检验与临床工作现状

1.1 没有对检验项目正确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检验项目也在不断进行推陈出新,更新换代,但是大多数的临床医生对于新的检验技术与项目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这些新的检测技术和项目的原

理、临床意义缺乏了解。甚至是,有些医生对新的项目会保持反感、怀疑的态度,一度认为这些新的项目是多余的,完全仅仅相信旧的项目,在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不开具这些新项目的检验申请单。然而,因为不熟悉这些新的检验项目,有的临床医生开具过多的检查申请单,没有针对性的让患者做各种检查,这样,检验的结果也缺乏针对性,不仅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产生干扰现象,并且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加重了医患的经济负担,常常造成医疗纠纷。

1.2 检验结果的不正确对待:在临床上,尽管有的检验项目一样,但是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检查的结果、临界值范围、意义会有所不同,大多数的临床医生由于缺乏对此的了解,进而对检验结果的信任度大大下降;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检验的结果与临床不符时,临床医生会首先对检验结果产生怀疑,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溶血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抗凝剂会导致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发生变化等等。

1.3 检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直以来,检验人员都以为,只要做好自己本职的检验工作,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就万事大吉了,而没有学习有关临床的相应基础知识,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检验结果的解析时,无法讲解清楚,使患者明白;对于病患的咨询也无法给予科学、满意的答复,尤其是对一些异常的结果,更是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建议,无法及时地消除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疑虑与误解。

1.4 正确采集临床标本有待完善:临床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检验标本进行规范采集的重要性,不了解其注意事项,大部分的

护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标本采集前,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没有向患者表明是否需要空腹等注意事项,往往所采集到的标本都是不合格的标本。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发生标本量不够、标本溶血、标本采集后送检不及时等多种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检验人员由于不了解临床采集标本的过程,无法鉴定标本是否合格,无法拒绝接收那些不合格的标本,但是这些不合格的标本必然无法检测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 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建议

2.1 加强规范采集临床标本的培训: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是指对检验分析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这包括检查分析的前、中、后过程。据调查,导致检测结果不满意的情况中,80%是由于分析前过程导致的,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合格的标本是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前提与基础,这也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若,临床护理人员未充分了解标本采集的要求,就无法保证分析前质量。是因如此,对临床护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规范采集标本知识的全面培训,加深其对正确采集标本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恰当的执行标本收集和运送工作,以确保送检标本的质量合格性。

2.2 提高检验人员的临床医学知识水平:要想真正做到医学检验与临床人员的共同协作,那么,检验人员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临床医学知识水平。检验人员不仅需要将各种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检验原理以及临床意义清楚明白的向医护人员讲解,使临床医

生能够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以外,还要能够依据发病的规律和病情的变化,探寻疾病和实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检查项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疾病的确诊、疗效观察等。对于那些异常或者与临床的表现不符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生协调合作,共同探究,对检测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便于临床医生及时地进行诊断治疗,提高诊治的水平。

2.3 重视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检验科医生与临床医生需要进行频

繁的沟通交流,以提高医疗的水平。首先,针对新引进的检验技术、检验设备和检验项目,检验科医生应该向临床科室进行这方面知识的介绍。 在投入使用新设备、新方法之前,应该向临床科室发放相关资料,使得临床医生能够对于新开展的这些检验项目、该项目的检验目的以及临床意义有所了解,这样,检验科开展的这些新项目才能被临床医生所认可,从而能够对医患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检查。其次,对于那些与临床不符的检验结果,检查人员要和临床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共同探讨,分析并查找原因,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建议。对于有关检验项目中存在的检验质量问题,应该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并提出相应的恰当的处理意见。最后,检验科还需要对临床需求进行了解,根据临床需要不断地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和新项目,这样不仅拓展了检验科的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的水平。

3 结语

总之,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与临床的共同协作是息息相关的,只

有检验人员积极地与临床人员时常进行学术交流、信息沟通,获得临床的理解和支持,清楚临床的需要,不断努力提高其检验质量,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检验技术,才能保证检验工作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红娟,刘文辉.临床与检验协作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xx,(03) .

[2]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xx,(08) .

[3] 李保才.常见临床必须沟通的检验结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xx,(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