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课学习心得

本学期初,我怀着一股激动的热情选报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鉴赏这门选修课。起初,只是对陶瓷美丽的花色、神秘的有色及精细的做工所吸引,对于陶瓷有关的其他知识相知甚少。然而,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对陶瓷、对中国文化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我所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即向外国人教授汉语。我们都知道,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方文化,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教会他们学说汉语,也是需向他们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的。而中国的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语言、饮食与风俗上,陶瓷更是反映中国历史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向外国人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时,陶瓷必定是重要的一个学习章节,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陶瓷的产生与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不然怎么去向别人讲述,怎么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陶瓷,了解中国呢?

之前我总认为年代久远的瓷器应该都会很旧,看上去老气横秋的。但是逐渐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开始接受老东西也会有跟新的一样的观念。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陶瓷有了大致的了解。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

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瓷。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终于成功烧制出成就的青釉瓷器。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元代时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经宋、元、明、

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陶瓷对中国及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影响,对人类精神文化的长期陶冶。分别从陶瓷的原料、工艺、器物、样式、窑厂等各个方面更加深入地认识了陶瓷的产生与发展。

从学习以上内容大略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瓷器与文化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但是我觉得老师在讲这门课时还应在一些方面稍作改进:首先,希望老师的讲课方式能够更加生动一些;其次,希望老师能够将更多的只是通过课堂讲授出来,视频播放应该适当,不宜太多;最后,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点几次名,这样可以有效的敦促同学们按时上课、学习。

 

第二篇: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鉴赏学习心得

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鉴赏学习心得 专业:生物工程07# 姓名:人魔来了 学号:07131004##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从《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鉴赏》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感慨的同时,我就想着以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给写了下来。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随着朝代的发展,历史的演变,中国古典诗词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古典诗词大体上可分为:秦汉诗词、魏晋南北朝诗词、隋唐诗词(唐诗)、宋辽金诗词(宋词)、元诗词(元曲)、明清诗词。秦汉魏晋南北朝盛行乐府诗,而到了唐朝古典诗歌则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的宋朝却盛行词曲,元曲在元朝时期也较为流行,至于明清诗词性对地并没有前面几个朝代那么盛行。当然古典诗词的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古典诗词还可以分为抒情诗词(包括情诗)、叙事诗词、说理诗词、豪放诗词与婉约诗词等。

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鉴赏》这一门课程,我觉得颇有受用。说到现代歌曲,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爵士乐等,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唱得来。但是,如果你缺乏对古典诗词的认识,你就永远不会知道中国古典诗词在演唱艺术方面有着其独特的韵味,甚至你根本就不知道古典诗词还能够用来唱。其实上,古典诗词用唱的形式更能表达出其诗魂词魂、诗意词意、诗韵词韵。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涧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若是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这首诗,你就会发现产生共鸣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如果以唱的形式来表达这首诗,你就会发现那种轻缓细腻的感觉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这也更能表达出《竹枝词》的诗魂词魂、诗意词意、诗韵词韵。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又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中国古典诗词不但能用来朗诵,更能以歌曲形式用来唱,这极大地丰富了演唱艺术的内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现代诗词都是以文字形式展现于书本之上的。但在古代社会里,诗词都是用唱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这可以说明古典诗词演唱艺术是也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化。其实诗词与歌是一种并存的艺术形式,诗歌一体。这在史料上也能看到点滴记载,如《诗经》、《乐府》??都是以歌唱的形式流传于世的。

久远年代以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古典诗词已然失传,相对地,那得以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曲也就成了我国不可多得的古典文化宝藏。即使如此,我们也仅仅只能根据史料中的点滴记载来捕捉当时的诗词传唱风气的盛行。我们不是生活在那时候的古人,根本就不能完全体会古典诗词与歌唱这一艺术结合所带来的诸般美妙感受。

古典诗词一般有两种流传方式,一是古谱记载,二是口口相传。虽然古代社会的记谱方法有很多,比如文字法、减字法、宫商字法??但是这些记谱法根本就不够科学,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曲谱最终失传,进一步导致古典诗词逐渐

与歌分道扬镳。这不但是艺术文化上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我们不得不哀叹一声:“原来我们失去了那么多的东西!”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分工日益细化,在文化方面,一定程度地导致了古典诗词不能在人与人之间竞相传唱。现代人缺乏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亲身经历,即使有史料记载,也不可能完全真正地读懂古人、读懂古人的生活、读懂古代社会的文化方式。虽然现代人可以为很多古典诗词谱曲,并把那些诗词给唱出来,但是,这还能做到原汁原味地把那些诗词的意蕴给很好地表达出来吗?用“论史者不知曲,工曲者不解词,研词者不事唱,事唱者不究理”来描述古典诗词演唱艺术现状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要说的其实有很多很多,但是那是没用的,我只想说出我最想说的一些话。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之一,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应当把伟大的华夏文化传承下去。而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则是我们传承与传播古典诗词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媒介,这就要求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能够把古典诗词演唱这一艺术学习好并应用到实际上来。即使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们也应该对古典诗词演唱艺术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这对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促进作用。虽然我们无法完全体会古典诗词与歌唱这一艺术结合所带来的诸般美妙感受,但是当我们积极去从事古典诗词演唱艺术的各种活动、研究等,必定会有利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我国也确实有很多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去从事古典诗词演唱艺术的研究,比如我们的张晓农教授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其次,想要我国古典诗词文化更好更快地传播与传承下去,仅仅是一些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等从事古典诗词演唱艺术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国家或者有关的社会团体多做一些有利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事,比如说多办一些以“古典诗词文化”为主题的社会福利活动,这样会更有利于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在不同的社会人群(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中进行传播,从而有利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以我个人之见,学校是最好的传播媒介,因为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将会是国家建设的接班者,他们很容易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各种发展,而且他们更容易接受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同时,学校传播文化是最容易、最快捷的,这就更有利于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至于具体的方法会有很多,比如说,多开设与古典诗词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演唱艺术有关的课程(据我了解这样的课程似乎很少吧);还可以领导学生创办一个古典诗词演唱艺术协会之类的东西等等。这算是我的一些不算好的建议吧。

最后,《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鉴赏》是一门很好的课程,我也很喜欢这门课,因为我们有一位很好的老师,那就是张晓农教授,同时也因为我国有着不朽的优秀的华夏文化,那就是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化!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把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传播与传承下去吧!

让不朽的诗魂词魂永留华夏儿女的心田吧!(西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