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银行“钱荒”引发民众关注

舆情:银行“钱荒”引发民众关注

6月中旬起,银行间资金市场告急之势愈演愈烈。昨日,在“钱荒”蔓延消息的影响下,银行、地产等权重股重挫,沪指曝跌逾5%。面对“钱荒”和股市暴跌,市场上人心惶惶,不少银行甚至还专门发短信安抚储户,以防止挤兑潮出现。众多民众就闹得风风雨雨的银行“钱荒”展开了热议。

一、作为“钱袋子”的银行怎会出现“钱荒”

(一)年中季末银行常会相对“缺钱”。根据业界的说法,每逢年中或者季末,银行都会出现暂时的资金紧张。因为一方面银行要应对监管层的监管要求,准备季度财报或者半年财报,希望账面好看;另一方面很多以季度为结算单位的理财产品和存款也会在此时到期。

(二)致使此次银行间“钱荒”分外严重的原因。

1.众银行对中央经济政策的“乐观误读”是进一步加剧“钱荒”的原因。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但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毫不动摇,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释放出继续从紧、从严的决心。而众银行提前20天用完了放贷指标,再面对监管部门严厉的半年考核,也就丧失了“垫资”应付考核的能力。于是,通过抬高拆借利率在银行间“互相抢钱”,成为众银行的最后选择。

2.政府有意发动了“可控式金融危机”,以期控制银行

业的风险。银行间贷款利率飙升,表明银行手中可用的钱越来越少,但今年,央行不仅没有施以援手,反而在资金紧张的同时,继续发行央票,将市场的资金吸纳走。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此轮银行间的“钱荒”确格外严重。

二、主要观点

(一)热议政府和银行角力是否会让储户无钱可取。

政府想通过强硬的手段引导银行资金的流向,在这种政府和银行“神仙打架”的情况下,一些人担心普通储户会不会成为“炮灰”。另一部分人认为,大型银行的存贷比更为合理,大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比率多保持在65%左右,小银行则会超过80%,所以,即便面对“钱荒",大型银行多数时候也仍有多余的资金。

(二)热议政府严打“影子银行”的意义。

1. 打击“影子银行”,能让热钱“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尽早结束。影子银行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不受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由于影子银行业务利润高,很多银行把大量资金不贷给实体经济,而是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渠道投放到准高利贷业务中去,特别是贷给政府限制银行放贷的房地产企业,还有通过很多担保公司之类的中介,以种种手段将消费贷款转成事实上的房贷,使得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努力几乎完全失效,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缺血,导致了经济萎缩。

2. 打击“影子银行”,可能迫使热钱投向实体经济,降低房价促进就业。银行间市场发生“钱荒”的原因并不是货币存量不足,而是大量流动性被锁进了房地产市场等其它领域。新华社上周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也称:中国金融系统的“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而如果此轮调控政策可以如预期的起效,那么在短期的银行流动性相对不足后,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从房地产和其它投机市场释放出来,转入实体经济,从而促进就业,甚至降低房价。

(三)热议这种“人为钱荒”会否让中国陷入经济危机。

1.短期看,在相对封闭的中国金融市场,爆发危机可能性不大。以“钱荒”警告银行,意在打压“影子银行”和过度依赖房产和投机的金融体系。有人担心这种“人为的钱荒”发展到无法控制,从而使中国陷入金融危机。在业内人士的看来,短期内,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中国仍有相对坚实的防火墙,可以有效避免陷入货币危机的悲观场景。中国的银行业以国有为主,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

2.长期看,现行政策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对中国经济形成多重影响。有专家认为,如果处理不当,面对“钱荒”市场会迎来三轮主要冲击波,且会“余震不断”。主要表现为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理财产品利率大幅度上升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影子银行”体系的收缩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经济的下滑又迫使“影子银行”体系出现坏账风险,加剧“影子银行”的收缩,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再加上透明度方面的问题,这一过程具有相当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测性。

三、结语

此次政府主导下的“钱荒”能否改善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缓解中国经济依赖投机和房产的顽疾还不得而知,但至少真的是一次“甩开膀子”的尝试。此外,可以肯定的是,在央行近20%的存款储备金的保证下,储户“无钱可取”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