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实现途径探讨

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实现途径探讨

随着税收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各级税务部门和税务管理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和税收行业管理的理念均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在税收征管的实践中加以应用和完善。可以说,税收风险管理和推行税收行业管理已成为当前税收管理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两大主流。笔者结合基层国税工作实际,针对纳税人为主体的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如何有机结合、实现途径谈些个人的想法。

一、实行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1、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效率性和针对性。

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科学规范的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对和处理)等手段,对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造成税款流失进行确认并实施有效控制。税收行业管理主要通过建立行业税收管理制度、行业税收分析、行业评估模型等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进行归类和分析,揭示同行业、同一税种税负的弹性区间和行业税收管理特征规律,以期达到控制行业税负,防止偷骗税行为发生,防范税收风险的目的。因此,两者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目标一致。将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有机结合,应用到实际税收征管实践中,可使税收管理目标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

2、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公平理论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主要着眼于公平感,而不是绝对的公平。公平感由三维构成: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分配公平指对资源结果的公平感受;程序公平则更强调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互动公平关注的是执行程序中人际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即包括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广大纳税人特别是跨国公司、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骨干、重点企业,通常对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的程序、办税事项的流程、环节等希望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收征管和服务中更加公平、透明、高效。除税收制度上的公平透明对待外,纳税人要求的公平、透明还包括对税法采取不同态度的纳税人,如对依法纳税的企业、操作性失误的企业、筹划性遵从的企业和恶意偷漏税企业进行分门别类的甄别,区划对待,税务机关采取相应的应对管理措施,进行必要的鼓励和纠正。这样更能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税收执法环境和纳税人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税收管理更具互补性和协作性。

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是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行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同行业同税种税负弹性区间。两者的共性特征是整合分析纳税人各种涉税申报数据指标,包括各项销售收入指标,各项财务分析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物耗、能耗指标等动态、静态指标,利用税务机关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一定的数理模型来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一个企业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或背离正常的指标体系,判断和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并为纳税评估、检查、审计、反避税等提供案源和线索。为此,将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有机结合,更能体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监控管理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同时,也符合“两个减负”的根本要求和税源管理联动运行机制的根本宗旨。

4、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使纳税人更具税法遵从性,纳税服务更具普惠性。

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一般可概括为自觉性遵从、筹划性遵从和对抗性遵从。从这几年的税收实际工作来看,广大纳税人随着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税收宣传和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增强,考虑到自身的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以及税收风险带来的税收成本等因素,往往选择自觉性遵从和筹划性遵从的纳税人越来越多。但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还有一定的比例,偷、骗税等违法行为还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依法遵从度高的企业,授予A级信誉等级,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办理有关优惠政策审批、#5@p增量扩版等方面,应给予更为便捷的鼓励和扶持。对于采取对抗性遵从的纳税人,则应给予强有力的监管和打击。但不管是对税法遵从度高的企业,还是遵从度低的企业,纳税服务的普惠性原则必须坚持,政策引导和查漏纠错必须并举。在日常征管中,更应体现对存在税收风险的企业,通过及时发布预警提醒,下达管理建议书、限期改正通知书等管理措施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法遵从度,规避征纳双方税收风险。而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可促使纳税人增强纳税意识,提高对税法的遵从性,纳税服务的普惠性。

二、实现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1、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要从市局到分局到科建立起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要求下的专业化管理体制。根据不同的税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监控和指导。基层税务部门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工作目标,形成税收风险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走势,对同类型、同税种、同行业的企业的全面纳税情况、税负状况和税收风险隐患特征特性进行归类、剖析、评价、整改,探索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措施。其次,要在现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整合和创新。目前无锡市局在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流转税行业分析、所得税行业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制度管理基础和管理实践,要将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机整合再创新,形成符合无锡工作实际、基层工作实践的长效管理制度体系。第三,要将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安排,既能体现阶段性工作措施和成效,又能展示长远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引领工作方向。

2、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无锡国税现有的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行业评估模型)、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涉外企业所得税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逐步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统一平台。可分三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步,充实、完善跨国公司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设计科学、合理的符合无锡经济行业特点的预警监控指标和行业税负区间值,实施实时重点监控。第二步,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制的统一,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进行归并整合成一个管理系统平台,这样既有利于管理的统一性,又能为明年的汇缴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展所得税行业管理铺平道路。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将现有的跨国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和无锡国税行业管理系统进行归并整合,优势互补,建立既体现风险管理特征又展示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第三步,在实践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平台,融入风险管理特征与行业管理特性的行业风险管理系统再进行大整合、大调整,全面形成对各税种、各行业、全方位、有重点的税源税基监控系统。

3、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实例分析、应用推广。

其实,无锡市国税系统在这几年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应用实践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实例,如江阴三分局的毛纺化纤、纺织行业评估模型、宜兴局铸钢用废行业风险模型管理、无锡市局的涉外税务审计行业指南、市局稽查局的行业检查指南、跨国公司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税源监控与风险管理模块以及流转税行业分析

系统等,基层税务机关在应用这些模型、指南、系统过程中,则是各侧重点反映的效果和程度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加强税源税基监控力度,减少和防范税收风险。因此,我们要在税收征管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练实施风险管理与行业相结合的、形成管理合力和效应的实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网上交流、演示剖析、点评讲解、推广应用,使整体税收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4、打造一支适应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队伍。

一是各级要增强税收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对纳税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可能会转化为税务机关税务干部的执法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清醒的认识,及时引导、督促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评估、审计等管理手段,排除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提高日常管理的水平。二是各级要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税收风险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市局有关职能处室要加强对行业管理和风险管理队伍的培养,职能处室从宏观层面注重对行业税收管理的风险点进行有机整合,培养精通行业管理制度,熟悉行业运行特征,揭示行业管理税收风险的行业监控管理员,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各基层征管部门要主动适应,在税收征管实践中注重揭示行业管理的风险特性特征,提出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地培养一批既适应行业税收管理要求,又能及时排除税收风险隐患的行家里手,既能服务于行业发展,又能加强对行业有效管理的税收管理员。三是要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的培养和锻炼,让绝大部分税收管理员在税收管理实践中,既能善于发现问题,又能善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总局提出的“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总体要求。 责任编辑:小奇

 

第二篇: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初探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积极探索和不断丰富税收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路径,在提高税法遵从度、减少税收流失和降低征纳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税收风险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内蒙古自治区国税局按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路,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税收风险管理组织、流程、数据、平台一体化的新模式,在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研究。

一、深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传统理念的制约。受传统治税理念制约,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些工作还未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风险评估失真的现象还局部存在,不论是否存在实际税收风险都视为有风险,不论风险大小都实施无差别化管理,高风险、低风险应对措施雷同,有的无风险仍实施应对,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促进纳税遵从,反而造成了征管资源浪费和行政效能降低。

(二)机构设置的束缚。税务系统现行机构设置基本上是上下对口,上级有什么部门,下级就设置什么部门,还没有形成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未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相关流程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岗责体系,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无章可循,难以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效应。

(三)资源配置的失衡。上级机关资源整合不力,各职能部门未能统一步调,多个部门对同一风险点或相近风险点分别下发应对任务,多头部署、层层加码,基层部门疲于应付,也造成了基层一线征管力量的缺失,制约了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

(四)信息数据的缺失。各级税务部门获取涉税信息渠道不畅,基础数据不足、不实、不准、不及时的问题普遍存在,上下级信息沟通不够,政府部门第三方的信息共享度不高,导致税收风险指标、参数等应用性较差,影响了税收风险的分析评估的准确性,也影响着风险任务确定和实施的及时性。

二、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形态特点

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是以风险管理平台为依托,以完善分析指标体系为主线,构建科学统一、简便高效、运转顺畅的一体化运行机制。目前,内蒙古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组织一体化。在保持现有各级国税机关层级不变、内部各部门税收风险职能不变的前提下,构建全区税收风险一体化管理平台,自治区局统揽统筹、统一指挥,突出纵横两个重点,即自治区局、盟市、旗县局上下三级纵向互动,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动,形成全区税收风险管理整体推动的组织格局。

(二)流程一体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业务边界,设计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优化两级分析、强化三级应对,深化专业分工协

作,做到统分结合、有分有合,通过协同拟定风险规划、共同开展风险分析、统一确定风险任务、跟踪实施考核评价,步调一致,统筹兼顾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持续提升税收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数据一体化。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与税源监控系统》数据为依托,拓宽涉税信息渠道范围,加强与第三方信息共享,加大对税收数据的整合力度。应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科学合理、标准统一、数据完整、安全高效的分析数据仓库,提高税收风险分析、评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平台一体化。以金税三期试点工程为基础,建立符合一体化运行要求,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完善税收风险指标体系,提升信息技术对一体化的支撑保障和促进作用。

三、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基本做法

(一)强化一体化组织领导。以区局为平台,整合三级国税机关和各职能部门,建立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牵头,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充分发挥管理层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共享优势,共同研究决定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定期开展风险应对。

(二)优化两级分析、三级应对。自治区局、盟市局重点做好两级风险分析,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局开展多税种、链条式、联动型三级风险应对。区局以专职+兼职形式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运用信

息手段,开展税收风险分析,统一下达风险应对任务。盟市局整合自治区局下达和本级确定的风险应对任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开展风险应对。旗县局调配人力资源进行风险应对,及时反馈应对情况和结果,充分发挥其风险应对的主体作用。

(三)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完善集中分析、统一下达、分类应对、跟踪评价闭环管理流程。区局统一制定风险规划,开展风险分析,合理确定需要进行风险应对的纳税人名单及其风险等级、涉及的税收风险指标、明细数据。汇总整理分析应对系列确定的风险应对任务,并就应对流程、策略、要求等进行充分沟通后,通过信息系统下发风险应对任务。实施差别化风险应付,对低风险纳税人,以服务为主,采取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手段进行应对;对中等风险纳税人,以服务+管理为主,采取风险提示、风险预警等手段进行应对;对高风险纳税人,以管理为主,采取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进行应对。对于存在涉税问题的,交由主管国税机关依法处置,并及时反馈应对处置结果,进行风控总结评价和检查复核。

(四)加强一体化环境保障。在数据保障上,以《风险管理与税源监控系统》为依托,强化信息管税,为有效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提供高质量的基础信息数据。在制度保障上,理顺纵向上下级机关、横向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运行机制,保障决策执行。完善全区国税系统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强化监督,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