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小城镇建设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小城镇建设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汇报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市前段小城镇建设工作,交流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我市的城镇化进程。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作了专门安排,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会上,各县区全面汇报了小城镇建设情况,武山县洛门镇、滩歌镇,甘谷县磐安镇等一些搞得比较好的镇进行了专题交流,建设局、研究室负责同志就小城镇发展与改革做了很好的发言,会议还传达了全省小城镇暨农宅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印发了武山县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材料,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市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小城镇、大战略,”越来越引起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县区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抓规划,抓基础设施,抓主导产业,抓项目,抓资金,抓改革试点的体制突破,抓乡镇示范的典型带动,多次集中力量开展督促检查,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使全市小城镇建设、管理和综合改革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的城镇化进程。

(一)小城镇改造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各县区和各乡镇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驱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广开门路、多元投资、滚动发展的办法,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去年省列8个试点镇总投资8.94亿元,已建成城镇面积15.73平方公里,建设综合市场、商业街、门店等

8. 36万平方米,新建道路60.9公里。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一些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武山县洛门镇、甘谷县磐安镇、张川县龙山镇、北道区甘泉镇、秦城区皂郊镇等一批小城镇初具规模,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小城镇的规划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规划先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加明确,把编制和实施规划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前提和依据。有些县区和乡镇委托和聘请高层次的规划设计专家,不断完善和修编小城镇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全面性。在规划的实施中,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加大对规划法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正确处理规划与建设的关系,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有些县区和乡镇,小区规划与功能区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武山县形成了一批规划较为科学合理,社区服务体系较为齐全的住宅小区和专业商贸区。城关镇、洛门镇等镇的部分农民住进住宅小区,兴办经济实体,使小城镇建设步入了规划、建设、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小城镇定位突出特色,为小城镇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

小城镇定位是对小城镇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科学定性,对小城镇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省列的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从试点工作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小城镇定位问题,从各试点镇的经济优势和周边环境出发,经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科学论证,基本做到了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科学定位,对小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秦城区皂郊镇,利用近郊区位和林果科研优势;建设果品培育、加工集散,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卫星小城镇。北道区甘泉镇,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旅游服务为重点,建设商贸旅游型小城镇。秦安县莲花镇,发挥地处三县交界和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历史古镇的商贸优势和大地湾古遗址、三国古战场的古文化旅游优势,建设天水北部交通枢纽、旅游、商贸集散一心小城镇。甘谷磐安镇,以蔬菜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建设农工商为一体的小城镇。

(四)小城镇聚集功能明显增强,主导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带动了乡镇企业、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武山县洛门镇取消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多种限制,制定了20多条优惠政策,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秦城区皂郊镇组织专门班子招商引资,开发项目,实现产业投资,为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甘谷县磐安镇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外来资金20xx多万元,创办新企业20多个,新增个体工商户500多户,与港商签订的“甘谷辣徽’加工项目,总投资3800多万元。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乡镇企业556个,去年实现总产值1.05亿元,较试点前19xx年的7000万元,增长49.3%,成为磐安经济的半壁河山。小城镇聚集功能的增强,拉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武山的蔬菜业、甘谷的建筑业、张川的皮毛业、秦安的果品和小百货批发业、北道的高效农业、畜禽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五)小城镇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新的体制逐步形成。自19xx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原来8个试点镇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又认真选点,积极争取,截止今年x月份,秦城区关于镇、平南镇,清水县永清镇,武山县滩歌镇,甘谷县新兴镇、安远镇。北道区花牛镇、社棠镇,秦安县郭嘉镇、兴国镇等10个镇批准列入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全市先后有18个镇进入省列试点行列,占全市148个乡镇总数的12.1%。试点工作在省体改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全市各有关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大了政策指导的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小城镇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人各县区和各试点镇紧紧围绕《试点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小城镇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了各项改革的深入,新的体制逐步形成。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合理设置了机构,落实了党政一把手的待遇,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管理的权限。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重新确定了县、镇两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下放了财政收入使用和管理的自主权,调动了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增强了试点镇的经济发展实力。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上,实行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单列,并在下达使用计划时,优先安排,确保需要。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不受指标和经济成份的限制,保留进镇农民的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地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聚集,使小城镇成了农村居民的聚集地,剩余劳动力的转换地,乡镇企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地。

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实践中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认识跟不上,经营城市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一些县、镇思路不清,创新不够,起色不大,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三是规划与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四是小城镇的经济基础、特色主导产业等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

五是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还需下大力气完善和提高。六是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体制性的障碍需要加大突破力度。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努力把全市小城镇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是陇海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又是甘肃省的东大门,省委、省政府确定将天水市建成陇东南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把我市建设成为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和陇东南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根据这一要求,全市小城镇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大城市的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制创新、产业支撑,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注重特色、加快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进一步提高综合改革试点质量,消除不利于小城镇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不断探索和完善天水特色的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围绕全市小城镇建设总的指导思想,结合近年来全市小城镇建设的实际,下一阶段必须实认真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领导,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组织领导是关键。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和小城镇的领导同志,对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普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从总体上讲。用十六大精神来要求,用加快城镇化进程来要求,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只争朝夕的意识不强,工作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因此,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仍然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从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实

际情况看,提高认识和加强领导,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部分领导对小城镇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解决有些镇领导至今思想不上路,工作无起色的问题;三是解决各方面如何通力合作,全力服务,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二)突出规划,解决小城镇建设科学指导的滞后问题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没有规划的建设是盲目的建设。因此,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各县区要抓紧编制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城镇规划必须突出科学性,要按照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律办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打破原有乡镇行政区划的限制,在布局上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注重实效,突出特色,使小城镇成为联接村庄、集镇与城市的纽带。小城镇建设规划事关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因此,必须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把“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发展目标,统一规划,适度超前。要切实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施的措施,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进行。要坚决摒弃小城镇建设遍地开 花、平衡推进的作法。把建设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增强实力,充分发挥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突出机制,解决小城镇建设的活力问题

只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机制,才能保持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活力。一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工作机制。去年,我在全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领导推动、部门互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利益驱动、能人带动”的“六动”工作机制,我们要继续抓好这方面的完善工作,把每项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投入机制。小城镇建设的难点是缺乏建设资金的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因此,要多想协法,多出点子。把小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等有效途径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也可以靠市场机制或优惠政策。比如,建立“进镇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集体投入为辅助,金融信贷积极支持,政府财政适当补助”的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闲散资金进入小城镇建设领域;或者通过一些政策,允许农村集体用地通过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也可以通过招商招标、个体私营企业等投资小城镇和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全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三是要建立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必要的激励办法,对小城镇建设搞得好的镇。要通过适当减免各种税费,增加财政补助等“以奖代补、以补促投”的办法给予奖励。同时。要树立典型,发挥示范的激励带动作用,调动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自发投入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四是要建立完善高效的服务机制。各级土地、规划、工商、水电、公安等部门,都要想基层和农民之所想,急基层和农民之所急,在小城镇和农宅建设用地、规划定点、工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民进镇落户等各个方面,推广“一条龙”服务。实行联合办公和限期办理制度,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坚决克服推倭扯皮、办事拖拉等不良作风,努力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突出产业,解决小城镇发展的后劲问题

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发展经济必须以产业作支撑,只有实现产业的聚集,才能实现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才能培育起人气旺盛。物流繁荣的市场,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各县区、各乡镇要牢固树立“产业兴贫’的思想,大力培育小城镇的主导产业。一是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要抓住广大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发展的机遇,根据本镇的市场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和完善硬件设施和经济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和发挥城镇聚集人口、产业、资金、技术、信息等功能优势,承载和牵动当地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要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要针对当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效益低的问题·,继续推行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从而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鼓励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能人来领办乡镇企业。各级政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上,推动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合理聚集,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三是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平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功能和连接大中城市的区位优势,吸引一批能人进驻小城镇,发展具有自己相对优势的特色产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同时,要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我市各县区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产业构成,地理条件,交通状况,资源情况差异很大,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做到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切忌搞盲目模仿,“千镇一面”的“政绩工程”。

(五)突出改革,解决小城镇建设的动力问题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以改革的新突破,推动小城镇建设的新发展。多年来,我们把加快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发展,作为推进全市农村城镇化的突破口,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不断探索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小城镇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综合改革工作,认真支持和抓好省列综合试点,帮助试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发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作用。各级小城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好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试点中去,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落实各项改革工作。各试点镇要继续抓好年初确定的“三个体制、三项制度”改革,围绕试点《总体方案》的实施,抓好分项方案的落实工作。新批准列入的试点镇,要认真抓好《方案》的制定、小城镇的规划与定位、经济基础与市场培育等基础性工作。所在的县区要抓好试点《方案》的上报工作,对试点《方案》必须经县区委常委会、县区政府常务会两个会讨论同意后,再报市政府组织论证审核。对积极申请省列和国列试点的镇,要抓好申报推荐工作,争取买现国列、省列多层次试点的改革格局。

(六)突出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凝聚力和承载力

小城镇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硬件建设的重要物质支撑。要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要抓好基础设施诸要素的建设。在基础设施诸要素中,道路是城镇的骨骼,通讯是城镇的神经,供水是城镇的血脉,建筑是城镇的形象,文化是城镇的内涵等等。只有各要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城镇才能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承载力,才能成为一个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重点要抓好居民住宅、城镇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电讯、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我市绝大多数镇,今年年初都确定了年度计划实施的工程和招商引资项目,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落到实处。还要以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杨化等“五化”为目标,努力改善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和投资兴业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加快精神文明等软件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七)突出管理。巩固小城镇建设成果

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在一定意义上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从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情况来看,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县区、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工作,树立“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思想,把小城镇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纳入科学管理的范围之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小城镇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大管理的执法力度。要按照《城市规划法》《甘肃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小城镇建设程序,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严格管理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将管理工作重心转向搞好城乡社区服务上来,管理好公共行政和公共事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理顺条块关系,扩大镇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解决好‘看得见,管不着”或“谁管谁也不管”的问题。四是要依法行政,抓好小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法制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