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下德育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

20xx年-20xx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德育科研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当前德育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教育方案,让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下,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切实提高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扎实抓好学困生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1、学校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师德建设,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好的师表形象,优化队伍结构;健全德育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激发全体教职工人人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开好每月一次的德育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分析问题,研究部署后期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德育常规制度,如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制度、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考评制度、学生综合考核制度等等,确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提高德育科研意识,切实加强德育科研实践,营造人人参与德育科研的浓厚氛围。

2、继续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所好学校肯定有一支好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共同管理的好办法、好经验,组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周晓丽、冯启田二位班主任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他们用生动的案例,先进的理念为全体班主任引航领路。

3、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开展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加强学生会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干部选拔工作的开展,我们首次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公开招聘学生会干部,经过初审和竞聘演讲,有44名学生被录用,成立新一届学生会,学生会新成员本着为同学服务的原则,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把我校的学生会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加强德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德育常规建设。

坚持对班主任全学期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嘉荫一中班级常规管理细则》,学校对班主任班级教育工作、常规管理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备品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学年结束时,把班主任两个学期的考核结果进行累计,评出曹红霞、王丽薇、王秋、周晓丽、闫桂兰、苏郑媛老师为20xx-20xx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三、明确德育工作思路,创出德育工作新路子。

1、继续深化爱国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严格执行《国旗法》,每周升旗手由班级推选出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担任,把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项经常性的基本措施,长期坚持,抓好抓实。继续在学生中开展“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等养成教育活动。继续充分发挥学校扶贫助学机制,开展好“身边的希望工程”活动。坚持抓好德育工作的考评活动,实施值周制度,认真做好查评工作,保证检查时间和检查结果的公平性,给各班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和常规管理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评比、一月一总结、一学期一汇报。通过检查评比活动,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组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20xx年x月x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结合今年的主题,我们在大礼堂组织了为生命筑一道防护墙———急救培训。唐岩波校医向同学们讲解急救方面的常识以及通过现场示范,演练了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正确方法,短短一节课,生动详实,气氛热烈,同学们一致反映获益匪浅,以后不仅可以运用学到的救护知识自救,同时也可以用来帮助他人。

2、为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校团委组织演讲比赛,大赛分初赛和决赛,高一、高二学年共20名选手参加初赛,经过一轮选拔,9名选手于20xx年x月x日在大礼堂进行决赛。这9名选手演讲主题深刻,语言流畅、自然,表达生动。最后,高二、一班韩震宇、高二、五班杨昕等五名同学荣获一等奖。

3、20xx年x月x日,为了使同学们对当前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并从自身出发,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唐校医利用班会课进行专题讲座,从传播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与怎样预防都做了细致的分析与讲解,使同学们对此类传染疾病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4、20xx年x月x日,县文明办、文体局、教育局、邮政储蓄所在江滨公园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唱自己的歌”青少年歌咏比赛,我校由高二年组成的96人合唱队参加演出,得到评委的好评,获得第一名,而高一、五班金鑫同学的独唱荣获独唱组第一名。高二年级六位班主任在参加多动中组织安排学生秩序井然,啦啦队有气氛,使大家深刻感受到一中热烈氛围。

5、在距20xx年全国高考仅4天之际,我们在操场组织全校师生为高三学生壮行,目的是为高三学子加油、鼓劲、祝福。魏校长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高三各班吹响了冲锋的号角,群情激昂。达到预想效果。

6、20xx年x月x日,在体育场我们举行了一场非常新颖的体育比赛——竹

竿舞。这是我校师生共同研发的校本教材。这项活动体现三个特点: 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体验体育的乐趣。

情——让同学尽情发挥,尽情展示。

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此项活动,增强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通过1个多月的排练,体育组,班主任都付出了很多,天天和学生一起讨论动作,陪着练习。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了行家里手。我们在此基础上选出五个班级参加全县第六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特色体育展示。周晓丽、王秋、王馥佳、王宏迁、王丽薇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工作,训练时都亲自督导,期末来临,一面抓学习、一面抓活动,两不误。

7、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与竞赛意识,校团委与教务处开展了“希望杯”文理综合竞赛活动,比赛共有142名同学获得不同奖项,为全校营造了一个良好学习氛围。

回顾这学期工作,我们顺利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团委、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各学年组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李德光老师刚到政教处,但很快能进入角色,工作有热情。白婧、李剑锋、贺喜财、王艳、孙云凡老师也尽自己所能,协助我们组织活动。正因为有了大家的支持,才使我们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新思路,新路子,有决心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20xx-20xx年下学期语文德育总结

20xx-20xx年下学期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总结

七年级语文组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中学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而单纯的说教又使学生难于接受,我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也经常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渗透,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课本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依据。老师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将课本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做到真正的“渗透”。只有那些为学生的感觉和情感所肯定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成为他们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的东西。要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课文中描述的生活、思想、情感,从而对这一切产生爱憎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学生听起来离自己也比较遥远。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讲的就是法国人民爱祖国的故事。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课文是以一个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

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

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 “是小弗朗士出于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有了责任心!”??

这时,我及时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不该忘记历史,而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就是爱祖国,大家不要认为爱祖国必须是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民族兴亡的关头,拿枪打仗,保家为国是爱国,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学好自己的母语,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爱护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也

是爱祖国的表现。

教这一课的时候,我就结合着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在东三省建立伪满帝国,禁止中国人民学汉语的事实说给同学们。告诉他们,历史曾有过惊人的相似,请同学们看看,9.18事变之后,东北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八年的抗战,又有多少同胞惨遭涂炭。说着我给同学们播放了实现编辑好的一张张幻灯片,从同学们的表情,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在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时,他们的的愤怒和悲伤,有些同学甚至还用手用力的压着桌子??难道我们真要像小弗郎士一样要到最后一课,才能幡然醒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而后悔,把自己和国家命运相联系?国家兴亡,我有责任!所以我们就从现在起,从上好每一节课起,学好汉语,学好每一学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就应该明白我和祖国的关系。"同学们深情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在课后的周记中,有个孩子写到:“落后则挨打,国富则民强,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我真想大声高呼,中国万岁!我要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语文教学中,进入课文情境,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教师紧扣现实的巧妙点拨,学生们真切的感受这种爱国思想就会水到渠成了。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呵护,所以把家长和老师

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家长经常慨叹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但是每次讲授都让我潸然泪下。 文章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在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文中对父亲过铁道时艰难情景的描绘,配着乐曲,看着画面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到此处,我深情的讲到,父亲奔丧回家,一身的重孝,又失业了,送儿子远行读书,这时的悲伤之情可想而知,但父亲忍住心中的悲痛,一心想的都是儿子,文中的“蹒跚”“攀”“缩”身子“向左微倾”,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的描述出来。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本已伤感的儿子怎能不落泪呢? 听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被文中的父子间的骨肉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又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也可以想想,你们的父母每天上班那么辛苦,他和你们抱怨过么?父母带病送你上学、给你准备一日三餐,他和你们诉说过辛苦么?今天我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用你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同学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在记事本上,每天写一个让你感谢的人,让你感动的事。学会感恩,

你就会有责任心,就会懂得去回报别人。

上完这节课,学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经常会在学生的记事本上看到学生们对家长爱唠叨的反感,现在变成了“今天,我要感谢妈妈,她提醒我带语文作业。”“我要感谢爸爸,他今天提醒我要认真听讲”“我要感谢老师今天中午给我答疑。”“我要感谢同学,今天借给我美术用具!”?? 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人多了,相互帮助的人多了,能体谅家长和老师的人多了,孩子们的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总之,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即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