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秘书心理学》认知与归因

现代秘书心理学

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方法—认知与归因

赵中利 著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受得起挫折 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因为各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对挫折的认知、评价 和理解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应付挫折的行为方法存在差异。能够以积极的态度 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的承受能力就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 好适应。

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也涉及许多因素,下而我们谈一些主要的

问题。

一、正确认识挫折

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挫折 时,或许有时还能做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能有正确而清醒 的认识就很不容易了。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挫折的 正确认识有关的。因此,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挫折观,即对挫折要有正确认识。

(一)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可以说,挫折也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虽然我们不欢迎挫折,不喜欢挫折,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

自然就会有怒有哀。自然间、社会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 切顺利、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良 好希冀而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 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中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 过挫折与失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别人 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 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前在科学进步 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失败当然会产生忧虑的,可是,对于从事科学的人,天赋的

才能常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兴致,借此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许反会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乐。” 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它和对待它。如果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 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就会惊惶失措,痛苦绝望;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 的心理准备,认识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挫折,不灰心、不低头、 不后退、坚忍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作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 得进步。

(二)挫折具有两重性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挫折既有 消极的一而,也有积极的一而。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 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

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得到 了成功。

大文豪巴尔扎克也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 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丁}几的人是一笔则一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确是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 于现状,耽于享受;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受到磨炼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自古雄才多 磨难,从来纵挎少伟男”,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痛苦和磨难,不仅会把我们磨炼得更坚强, 而且能扩大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范围和认识的深度,使自己更加成熟。比如,别人的嫉妒和谣言 中伤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另一方而,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事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总结经 验教训,改进自己,帮助他人,可以使我们在调整和处理人际关系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再比

如,进行某项改革,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这是痛苦的。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夕,失败所带 来的启示常会把我们引向成功之路。只要不泄气,勇于继续探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 能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道路来。

成就事业的过程往往也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时 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与软弱。鲁迅仿徨过,哥白尼忧

郁过,伽利略屈服过,歌德、贝多芬还曾想自杀过。但他们通过斗争,最终都坚定地走向了真理,更加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

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不过,经受过挫折,尝过苦果,也不一定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挫折的结果,可能导致一 个人奋发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斗志。利弊得失往往依一定的情境而转移。如果对挫折漠 然视之,若无其事,采取不承认的方式;或是打肿脸充胖子,把错误当正确;或是灰心丧气,自 暴自弃,都不可能将坏事变好事,化消极为积极。只有正视挫折,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认真吸 取挫折教训的人,才能将“失败”变为“成功之母’夕,才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才能使坏事 变好事,并因此而增长知识和才}几,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挫折向积极方向转化。

这里,遭受挫折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十分重要的。总结经验教训时,下而4点,可资参考:

1.目标是否恰当。要检查主观的智力、能力、体力是否适应目标的达成。若目标过高, 就要适当降低或改换目标。更不要把远期目标当作近期目标。

2.方法是否稳妥。若目标确属可能达到的,就要检查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是否稳妥。 如发现“此路不通”,就要改弦易辙,不要停留在十字路口观望、徘徊,坐失良机。

3.阻力来自何方。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要想方设法排除阻 力,化阻力为助力。

4.争取社会支援。遭受挫折后,采取新的行为时,要注意争取社会支援,也就是运用助 力、抵消阻力,以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挫折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促使人为改变境遇而奋斗,它能磨炼人 的性格和意志,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所而临的问题能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几。

(三)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而临的挫折

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对待挫折也是这样。我们 应当看到,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还有 那么多的欢乐和幸福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注意它们,而要对自己的一些创痛念念不忘呢? 有的人在挫折袭来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 在某件事上是“倒霉”的,但你在其他方而可能依然很幸运。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你或许还 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而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

“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我们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 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认识顺境和逆境:人们固然乐于接受顺境,不欢迎逆境,但是,逆境也可

以砒砺人生,增长人的才丁}几,使人通过破除障碍和不良情绪而得到新的突破与发展,心理达到 更高层次的平衡;而顺境,则也可能使人怀安丧志,一事无成。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公 元前6xx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次年公子重耳被迫出逃。重 耳立志回国继位,振兴家园。后来,他在齐国娶了妻子,又接受了齐桓公馈赠的20辆马车,很 感满足。其妻见状,痛心疾首,劝勉他:“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您且行动吧,满足 现状是会毁掉一个人的前途的!重耳从此振作起来,几年后夺回了王位。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 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迷恋、苟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四)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

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 深刻的印象,尤其使人产生了强烈情绪反应的挫折,更会使人感到时时被它所纠缠。然而,挫 折如果已经发生,就应当而对它,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已经过去,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 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更不要时时盯住它不放。痛苦的感受犹如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 快从中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当然,不要盯住挫折不放,并不是主张有了挫折和坎坷,可以完全不去看它,采取逃避的 态度。而是说,一方而,情感不要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另一方而,我们的理智应当多 在挫折和坎坷上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那种遭受挫折和失败后便放弃进取的做 法,是不可取的。

二、学会正确归因

我们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还要学会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 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来看,人对原 因的归结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归因和内归因。倾向于外归因的人,惯常于认为自

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会、命运、他人的权

力、自然界的力量等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倾向于内归因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

的行为结果是受内部力量控制的,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

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 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 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基础。把成败结果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固然不能对行为作自 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而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 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但是,把成败结果统统归结于个人的努力不足,过多地责备自己,也 是不客观的,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

对于遭受挫折,不加分析,不问青红皂白,便按照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作片而归因的人, 尤其应当注意要作符合实情的、准确的归因。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 客观原因,及时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才能从本人的实际条件出发,用切实的行动去促使挫折 情境的改变。

三、调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 高,则抱负水平高,规定的标准低,则抱负水平低。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 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

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其行为的方向,那么,抱负水平则决定其行为达到什么程度。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个人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关键在于目标的水平高低和他所确立的标准是否合适。假如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是那种成就

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满足,对于增强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且 他的身心潜能实际上处于被埋没的状态,没有机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由于空虚、苦闷、 不满足感所造成的挫折感;反之,如果抱负水平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他虽然会全力以

赴,但是仍然力不从心,达不到自己希望的目标,这就会使自己产生失败感,挫败自己的自信 心和自尊心。

所以,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是避免挫折和失败,获得成功与自信,使自己得以顺利发展 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抱负水平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如成就动机强度、过去的成败 经验、自信、外界条件(包括父母、老师、朋友、上级的期望,社会风气、团体气氛等)、目标的接 近程度等。一个人要确定适度的抱负水平,就应当把社会利益、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环境条 件等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挫折总是跟目标连在一起的,挫折就是行为受阻,目标没有实现。因此,当受到挫折后, 要重新衡量一下,目标是否订得过高,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如果是由于目标不切实际而造成 挫折,那就要重新调整目标。对建立的远大目标,应分解成中期、近期和当前的各种子目标。 子目标的排列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形成一个层层升高、步步逼近的目标体系。这样,经过 努力不断地实现一个个的具体目标,会使人接连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同时 又总有一个巨大的具有吸引力的总目标呈现在前方,而使人能长久地保持旺盛的进取的热情。 对抱负水平的调节,还应特别注意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自信心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 自暴自弃,忧惧羞愧。这种人一般都有较多、较久的失败经历,要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 好一些的成绩,使他们从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引导他们把愉快的情感同自己的努力 联系起来,促使他们有再作努力、再获得成功的期望,逐步提高其信心。另一种是表现为盲目 自信,自我评价过高,即使在实际中遇到多次失败,却仍固执己见,不承认实际能力与抱负水 平之间差距过大。对他们要诱导其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 目标,使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目标摆在既有一定难度又可能达到的水平上。

 

第二篇:现代秘书心理学瑕疵例析

《现代秘书心理学》瑕疵例析

——兼谈高职教育的“理论够用为度”

王中慧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是高职高专教育规划教材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规划教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与纰漏实属在所难免。其中,语言表达方面的不严谨尤为教材编写者及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上的随意是思想不求精确的外在表现,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技巧层面的问题,而且是做事、做人的作风、风格的具体体现,对高职高专教育对象的发展走向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本着“建设性的目的”,就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x月第2版、赵中利编著的《现代秘书心理学》中的瑕疵做以下论述。

一、涉及同一相关问题的阐述,缺乏前后统筹,出现实质性差别,让读者疑惑不解。

教材第一章——秘书的社会角色在阐述“秘书角色的定义”时写道:“传统的秘书概念认为:‘秘书’是直接为领导机关、领导者个人处理日常事务,并做好服务的一种有一定职务的职业人员,它是一个行政职位”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加入WTO的客观要求,企业秘书活动、商务秘书活动、涉外秘书活动以及私人秘书活动日益成为秘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若只重视行政秘书的研究,必将使秘书学缺少时代意义和现代色彩”。而教材第三章——秘书的特殊能力在阐述“秘书的能力结构”时又如此表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秘书的角色变化得很快,他们不再是打字员或是办事员。这个变化表明了秘书开始被归入行政管理工作范畴。” 显然,善于思考然而缺乏相应社会生活经历的读者,很容易受前面“传统秘书概念”中“行政职位”观念的影响对第三章的上述内容产生疑问:“传统”的“有一定职务”的“行政职位”如何变成了“过去”“几十年”的“打字员或是办事员”?“有一定职务”的“行政职位”岂能不“归

入行政管理工作范畴”?尽管前后的语言环境不同,“行政”意义有别,可“行政职位”与“打字员或是办事员”毕竟都涉及到了秘书的社会角色,只是一个直白、一个隐含而已。而“传统”与“过去”在表达历史时期概念时效果又大致相同,于是,读者据此产生上述联想与思考以致疑惑不解便成为非常自然之事。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前后相关内容的紧密照应,避免读者产生此类不必要的疑惑。

二、在借鉴运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时,语言表达模式的必要转换没有做到一致,使教材内容失之于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

在论述秘书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基本要求时,教材表述的纲目内容依次分别为:“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全面性、观察的敏锐性”,“注意的广阔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性、注意的转换性”,“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持久性”。而秘书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其表述的纲目则是“思维要广阔、思维要精确、思维要有逻辑、思维要深刻、思维要敏捷、思维要灵活、思维要有创造性”。相比之下,教材在阐述秘书思维能力基本要求的纲目时,借鉴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语言表达模式的必要转换,给读者活学活用之感;在阐述秘书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基本要求的纲目时则没有实施语言表达模式的必要转换,有生搬硬套之嫌。“秘书的一般能力”这一整章内容也因此缺失了整体、系统与科学的规划,显得粗糙了许多。

除上述语言瑕疵之外,该教材第七章——秘书的工作激励在介绍激励理论时可谓惜墨如金——激励理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的工作动机的因素。它主要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作为出发点开展研究,较为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伯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较著名的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这两类理论又统称为认知派激励理论,其共同特点是充分考虑人的内在因素如思想意识、需要兴趣等。第三类是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其侧重点是研究如何转化改造人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等。

激励理论作为工作激励的重要支撑基础,其基本原理与应用技巧是学生必须

熟悉掌握的内容,教材编者不可能不知。教材只作如此简约、轮廓化的介绍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实质,导致这一事实的根因与高职教育中所谓的“理论够用为度”不无关系,虽说教材的这一缺陷对“理论够用为度”有误解、误用之嫌,但依旧能够引发我们对“理论够用为度”这一高职教育指导原则的思考——就整体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而言,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够用为度”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它不能兼顾高职学生极大的个性差异性,其实践过程中必以损害甚至牺牲部分优秀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高职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所必需的高资质的“双师型”师资也会因此失去一条重要的来源渠道——我们现在所倡导、追求的“在生产一线是技术能手、在教学一线是教学能手”或许会成为“空中楼阁”。“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告诉我们,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保证:即使是某一学科、某一专业领域,高职学生掌握了哪些理论就是“够用”!

高职教育中,还是少提“理论够用为度”为佳!

作者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艺术系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电子信箱:wzhxinxixueyuan@163.com

 

第三篇: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感想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感想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有踏出校门的一天,步入社会参加工作,融入各种各样的团体,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我们或许会成为某位领导的下属,需要对领导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对领导的管理等做出必要的评价;我们又或许会成为某些下属的领导,需要组织团体进行活动并制定相关的规定,获得成员的信任和支持,管理团体成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要想顺利的完成所有这些过程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巧,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些关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而这学期心理专业开设的管理心理学就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学习管理心理学能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和不可预测的人际关系,而学习管理心理学能让我们充分发挥心理专业的有优势,运用心理知识背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处理一些专门的问题,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心理测评,在人才测评方面发挥充足的优势,同时,或许我们有一天也会成为领导或管理者,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员工的能力、个性和兴趣等各方面更加详细的、系统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做出全局的把握,提升工作的绩效。

其次,在门课程中我们还接触到了很多的关于领导的研究,如领导的特质、行为、魅力等方面的理论和领导的技巧、方法等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了以前不曾认真思考的领导过程中的问题。在领导过程中管理者发挥作用其实是通过对下属产生的影响来实现的,所以我们所探讨的所有关于领导的问题无一是脱离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的。通过这种影响力领导与下属形成了特定的关系,即领导获得了下属的服从和追随,下属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鼓励,这才是工作中健康持久的关系。运用管理上的知识,领导能够更加有效地驾驭自己的权威或职位权力,做出正确的鞠策来获取下属的信任和追随,收服人心,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只有做到人心所向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第三,上面提到了领导者对下属产生影响是管理的关键,那么在这里必须要提及的就是产生影响的途径——沟通。沟通是获得信息的必要途径,不论企业或个人,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就是通过沟通来获取信息。而在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

就死心与心之间的交流,领导哦这只有理解和关心下属才能营造更加和谐团结的

团队气氛,打造一个理想的、规范的团队。而学习管理心理学就教会了我们去如

何理解人心,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沟通的技巧等,使我们更加清楚管理沟通的

重要性,为未来的就职打下了基础。

第四,本书还系统的介绍了激励理论,我觉得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非常

重要的部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领导所建立的规范是团队发展所必需的。通

过学习这个方面的知识,我们深入的分析了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如

何更加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意愿,提高工作的绩效。

最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人的竞争压力非常大,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热情,学习管理心理学我们还可以掌握许多对压力的分

析,诊断、对抗策略及应对的具体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学习管理心理学使我们拥

有了更加健康的心态,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改善别人的方法和途径。不论从课程

本身出发还是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学习这门课程还是对我们很有帮助的。

我还想说的是,这门课程中穿插的几次讲座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我们从那

些成功的管理者身上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并且通过了他们的讲述获得了很多

管理的知识,以他们的经验为出发点,我们能够挖掘更加深层次的内涵,与本门

课程的学习相联系,实际上也就是简单的将理论与他人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对所

学知识的深层理解,认识到“管理”一词本身丰富的内涵,形成自己关于管理的

一些见解,尽管可能是浅薄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激发了我们思考,而正是

这种思考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总之,我们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着实获

益良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