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中市劳务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关于巴中市劳务开发的现状和对策

赵华

巴中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401.18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7万,农村富余劳动力130多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坚持把劳动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开发,积极把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做强做优劳务产业。全市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年均转移输出农民工人数均在100万人以上,劳务收入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一、现状及特点

(一)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产业。劳务输出规模经过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增长期,但是随着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提高,劳务经济质效提高,劳务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柱产业,并且是最具潜力的产业。20xx年全市劳务收入达到68.7亿元,比20xx年增加6.9亿元,增长13%。

(二)劳务开发成为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在传统农业生产增收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劳务开发使农民获得较多的非农收入,开辟了农民增收的现实渠道,加速了脱贫致富步伐。据调查,自xx年以来,全市有近80万贫困人口通过劳务输出实现越温脱贫。20xx年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8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以上。劳务收入成为农村投

入、农民修房建屋、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的主要经济来源。据调查,外出务工农民寄回或带回的现金有三分之一用于购买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有三分之一用于子女上学等家庭消费,有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不断深入的劳务培训培育了新型农民。自20xx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到20xx年末,全市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接受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的洗礼,不仅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培育了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不断发展的回乡创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随着六路建设的加速推进,巴中的区位劣势正逐步消失,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层面加强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引导和扶持,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带回信息、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经商、办企业或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今年1-3季度,全市农民工回乡创办各类企业670个,实现产值4.98亿元,带动3万多农民增收致富。

(五)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劳务开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聚集了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从xx年代开始至现今,我市90%以上的务工人员都是一种自发的,依赖亲带亲、戚带戚的外出模式,表现出某个村甚至某个乡镇的劳动力外出后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地点或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务工。 ( 二)劳务培训质效不高。20xx年在外出务工的20.5万人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0%,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1.1%。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不足10%,大多只能靠体力劳动务工,对技能要求高、劳动报酬高的行业或企业望而止步,随时处于下岗失业的危险之中。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和权益维护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二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农民工维权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务工基地没有维权服务站点,维权工作难以推进。四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就医、居住、再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突出。

(四)回乡创业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创业能力不强。从全市劳动力素质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0%,初中50%,小学及文盲占40%,且外出务工劳动力中80%以上没有通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培训。二是融资渠道与持续的投入存在矛盾。三是创业规划前瞻性、科学性不强。

三、对策与出路

(一)不断拓宽输出渠道,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一是狠抓劳务向外输出。坚持立足国内市场,在开拓劳务市场、提高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积利用劳务洽谈、通过远程见工系统,促进就业。二是促进就地转移。围绕巴中“六路”、“六库”等大交通建设,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三是扩大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以新农村建设、连片扶贫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新村示范片建设、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

(二)不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培训。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农民工自身实际,区分不同行业、工种、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方面的培训。二是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培训,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培训实效;要积极走出去培训,深入用工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就地参加培训,降低培训成本。三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比重,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达到1:1。四是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建立财政、用人单位、农民工个人共同负担的投入机制,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把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是搞好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向外出务工人员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交通运输、证照办理、文化娱乐等服务。二是搞好维权救助。稳定劳动关系,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三是畅通维权救助渠道。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宣传,在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设民工维权服务站或建立农民工工会、劳务协会等社团组织,有效开展在外农民工维权救助。

(四)不断强化创业服务,扶持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激励返乡创业。要在工商登记、土地流转、项目支持、税费征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激励返乡务工人员创业。二是加大项目支持。积极引导、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参与农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基地建设,支持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进园区、进基地、进项目,夯实创业基础,缓解投入压力,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在劳务扶贫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劳务就业培训项目中安排不低于项目总指标的30%,专项用于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创业培训。

(五)不断整合力量,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开发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专门的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和农民工维权机构,并将机构延

伸到乡镇,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把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考核,并严格奖惩。三是建立联动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农劳办、劳动保障、司法、工会、团委、教育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职责加强劳务输出、培训、维权等工作,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劳务开发政策和农民工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的良好氛围。

通联:中共巴中市委农办

 

第二篇:关于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现状及整治对策

关于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现状及整治对策

昭通市幼儿园

校园周边环境,一直以来是人们经常谈论的焦点话题,也是幼儿家长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周边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着的社会长治久安。因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优化幼儿成长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昭阳区治安情况复杂,在20xx年,全区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41名,批捕473名,受理治安案件2238件,查处2227件,查处率99.5%,查处违法人员2719人,治安处罚2671人,收缴枪支137支、子弹9210发、管制刀具1584件、炸药2774千克、雷管1773枚、导火索2610米。城区治安状况虽在近两年稍有好转,但持刀抢劫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昭通市幼儿园地处昭阳区爱民路171号,属昭通市规模较大的幼儿园之一,全园有在园幼儿一千余名,教职工83名,且94%属女教师。幼儿园背面是环西路,右面是小石桥,左面是裕康商业广场,前面是爱民路,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在爱民路上。幼儿园所处地理位臵环境很繁杂,导致幼儿园周边环境存在以下问题:

一、小石桥属城乡结合部,是昭阳区居民聚居集中地。这些居民大多数自建住房,出租较多,人员杂乱,这里有一个繁杂的农贸市场,也是昭阳区晨间蔬菜批发市场。因此,每天这里从早到晚拥堵情况严

重,尤其是在早上8:00-9:00,中午2:00-3:00,下午5:00——6:00这三个时段尤为严重。

二、幼儿园左面的裕康商业广场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该广场至修建以来里面的门面一直未能得到合理使用,一些人以低价租用里面门面用于开设麻将馆,并且现在里面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麻将场所,加之广场内无物管、无公厕,又脏又臭。因此广场内无论环境、治安及秩序都令人十分担忧,给临边的幼儿园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幼儿园周边小商小贩的商品质量基本脱离监管,一些垃圾食品、假冒伪劣商品在这里大行其道,食物中毒和传染疾病的隐患始终存在,幼儿的健康环境仍然令人担忧。

四、幼儿园教职工大多为女性,而且早晨上班时间早,按规定每天7:40必须到校,家住得较远的教师差不多7:10就得从家出发,如果是冬天的话,教师们到园上班了天都还未亮,而此时此刻,又正是昭阳区历年来持刀抢劫的高峰时期,加之我园所处地理位臵是小巷和岔道多,便于实施抢劫,因此教师们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仅去年一年时间,我园被抢劫教师就有近十人之多,在最严重的20xx年,一个上午我园就有三名教师先后被抢,而实施抢劫者年龄均只有十几岁。

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健全和完善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解决幼儿园周边环境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昭通的总体要求,

以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幼儿园及周边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力度,防范和打击幼儿园及周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幼儿园及周边秩序的稳定,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什么问题反复就整治什么问题,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的原则,确立整治重点,制定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好集中整治行动。一要强化工作力度,深入推动公安部“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敲诈勒索、抢劫、强奸、绑架、伤害等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消防、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接送学生的交通工具的管理,坚决杜绝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要着力提高集中整治行动的质量,将整治项目的整治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并进行跟踪督查,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对于幼儿园及周边地区整治工作不到位、整治后又出现反复、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改变面貌。

三、 通过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幼儿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水平。

实践证明,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对提高幼儿周边环境的治安防控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我园在近年来把安全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纳入

各年级各班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并实施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及游戏活动。每学期还有专门的全园地震、火灾等演练活动,是全园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时,联合龙泉派出所在我园设立治安联防点,聘请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对师生及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关于幼儿园周边的整治,我园实施了以教育幼儿、教育家长、教师负责三结合,让教师与家长配合教育幼儿不在校园门外买东西,由幼儿园派专人监督,实施谁班幼儿买谁班教师负责教育,是幼儿在幼儿园门外买东西的现象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有效提高幼儿园周边治安防控水平,根本上说,一要加强学校周边地区平安建设,搞好协调,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广泛开展“校警共建”、“校地共建”活动。二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及时发现解决学校及周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三要做好驻校民警、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选配工作,全面加强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幼儿从小遵纪守法的良好法制观念。广泛组织学校周边地区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参与治安防范,切实提升学校周边地区防控水平。四要加强幼儿园综治工作,建立健全幼儿园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处臵工作机制。加强园内治安保卫队伍建设,完善安全保卫制度,提高治安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处臵能力。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幼儿自护自救能力。五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评估体

系,组织开展安全文明校园评估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安全文明创建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师生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成长环境。

四、根据昭通实情,可向有关部门申请成立一少年管教所,从根本上遏制昭通少年犯罪率增加。

昭通市经济滞后,近十余年来少年犯罪率在逐年上升,城区内发生的抢劫案件80%为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公安部门根本无法用法律来遏制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因此,要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最有效的措施是成立少年管教所,对少年犯进行管制教育。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